本文目录一览

1,石油形成原因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煤矿与石油的成因很类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 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

石油形成原因

2,石油是怎么来的

一种说法认为石油的形成是远古时代动植物的残骸掩埋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以及复杂的内部变化,其有机组分形成了石油与天然气。此说法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为广为认可。还有一种石油成因认为地壳内的碳有一部分是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该说法也有一定的市场。
石油是由古代有机物变来的。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海洋里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它们死亡后的遗体随着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长年累月地一层层堆积起来,跟外界空气隔绝着,经过细菌的分解,以及地层内的高温、高压作用,生物遗体逐渐分解、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是怎么来的

3,石油到底怎样形成的

现在世界科学家是已提出新观点,地球是有生命的,石油是地球的血液,湿地是地球的肺,大气层是外衣保护地球,就象人一样,抽血还可以自己长出来,但需要时间!!
煤主要是由于森林长期被埋在地下形成的;石油、天然气主要是由于动物尸体长期被埋在地下,经过化学变化形成的。 石油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美国休斯顿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个新理论:所有的石油都是从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并非通常认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动物或者植物等有机体在压力和热的作用下分解转化而成。这一观点得到3位俄罗斯同行的赞同,但相关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一发表,便引起广泛争议。 该公司负责人肯尼认为,从岩层断裂处释放出 的地热,使埋藏于地底100公里深处的碳化无机物和水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了碳氢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而且现在还有大量的矿点未被发掘。 石油地理学家已经部分接受了这一观点。美国地理调查部门的麦克·卢万表示,有一部分石油来自无机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浅层岩石中的有机物形成”这一论断,他则坚决反对。新泽西州矿产及矿产资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认为,肯尼的观点是对有机化学理论以及几十年来在石油地理化学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的蔑视。 目前普遍认同的理论是,埋藏在地下的远古时代未被细菌分解的有机物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可供开采的石油。微生物将地表以下的有机物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层地底的有机物则在温度和压力下经过分解及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业价值的油田都位于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处,最深的油井在约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处则根本不会有石油或天然气。 肯尼认为,浅层地表形成的低压条件更容易产生甲烷,而不是较重的碳氢化合物。他在实验室中将氧化铁、卵石和水加热至900摄氏度高温时得到重碳氢化合物。据此他认为,稳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个大气压条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过,即使肯尼关于石油形成的理论只有部分正确,也可能为石油勘查工作打开一扇新的探索之门。
动物尸体在地下衍变而来的。

石油到底怎样形成的

4,地球上的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阿拉伯国家有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原因:阿拉伯在中东,中东地区是海洋生活着许多海洋生物,石油就是这些海洋生物和这些热带植物的尸体所组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煤矿与石油的成因很类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 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 地壳变动而石油生成 我们最近逐渐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与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描述此种关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内部的状况。 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400公里,覆盖地球表面的地壳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达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则是由金属形成的“地核”,并以大约5100公里深处分界,分为“外核”与“内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态金属铁组成,内核则主要是固态铁。 地球表面铺满坚硬的“板 块”,厚度约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喷出的“洋脊”产生的,在 缓缓移动到“海沟”后就沉降于 另一板块下方。 80年代后期,人们学会捕捉地震波传递到地球内部时的立体图,于是发现令人惊讶的地慢活动状况。高温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级卷流”由地底涌上后,以蘑菇形态分别存在于夏威夷和非洲大陆正下方。此外,低温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则以水滴形态占据亚洲大陆及南美洲大陆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们现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内部落热对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级卷注移动的形态而形成的。此种运动不仅影响板块运动,似乎也对整个地球的地质和环境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5,石油是怎么生成的

石油是古代的海洋,湖泊当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在缺氧环境中经历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形成的,主要是碳氢化合物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非常宝贵的矿产。石油是由碳(c)、氢(h)和少量的氧(o)、硫(s)、氮(n)等元素构成的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人类对于石油生成的认识,是在勘探和井发石油矿藏的实践中逐步加深的。从18世纪70年代到现在,人们对石油生成问题,先后提出了几十种假说。按照生成石油的物质的不同,可以把许多种假说归纳为两大学派,即无机生成学派和有机生成学派。无机学派认为石油是无机物变成的。有机学派则认为石油是有机物变成的,即由动物和植物的尸体在适当的环境下变成的。长期以来;两大学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无机学派曾盛行一时,到了20世纪以来,有机学派则占了优势.目前,大体上可以说生成石油的物质既有动物也有植物;而以低等微体动、植物为主。生成石油的环境既可以是海相沉积,即石油是在海洋环境下的沉积物中生成的;也可以是陆相识积,就是在陆地上的湖泊环境下的沉积物中生成石油。  石油的生成过程大体是:生成石油的原始材料是有机物质,这种有机物质既有陆生的,也有水生的。既包括动物,也包括植物。而以繁殖量最大的低等生物为主。有机物质从陆地上搬运下来,或从水体中沉积下来,同泥砂和其他矿物质一起;在低洼的浅海或湖泊中沉积下来,形成了淤泥,称为有机淤泥。这种有机淤泥被新的沉积物覆盖,造成了氧气不能自由进入的还原环境。随着低洼地区的不断沉降,沉积物的不断加厚,有机淤泥的承受的压力和温度不断地增大。同时在细菌、压力、温度和其他因素不断的作用下,处在还原环境中的有机物逐渐地变成石油。这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变化过程,一直持续到有机淤泥经过压实和固结作用而变成沉积岩石,形成石油岩层。在时间上往往是经过了数百万年。  大家都知道,大庆油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这些石油是怎样生成的呢?原来早在7000年到1.35亿年的地质历史中,大庆地区是一个内陆湖泊。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在湖泊周围的陆地上和湖中的淡水里,繁殖着各种动植物,特别是浮游支物的介形虫、鱼类和甲壳类的叶肢介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之后;同周围河流带来的泥砂一起在湖盆底部沉积下来。地壳运动引起的湖盆低部不断地沉降,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加厚,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以至形成了巨厚的湖相沉积岩层。在这些沉积中包含了极丰富的有机物质。在目前大庆油田钻井的过程中,从沉积岩里发现的大量的生物遗迹——化石,就可以推断当时生物的丰富情况。如介形虫、叶肢介的介壳和鱼类的骨骼等化石沉积成层,有些地区可见数十层,可见当时生物是多么丰富。正是这些生物遗体在还原环境下变成了石油,后来,这些石油不断运移聚集起来形成了大庆油田。

6,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是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 美国在2003年的一项研究,有不少枯乾的油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弃置以后,仍然可以生产石油。所以,石油可能并非生物生成的矿物,而是碳氢化合物在地球内部经过放射线作用之后的产物。http://baike.baidu.com/view/16263.htm#2
jssjii 这位朋友 太强大了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 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即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1.0 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87%)、氢(11%~14%),其余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3类。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三分之一。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石油就是若干万年前地壳运动(地震等),使地面上的有机物深埋地下,经过若干万年的高压,缺氧形成石油,石油在地层中受到各种方面的力的作用,使石油在地层中运动,当石油在在地层的运动中,遇到可储存石油的空间的时候就形成了油田。希望我得回答能帮到你,谢谢了。
把我埋起来 明年过来看看? 说不好就是石油了
石油是由古代有机物变来的。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海洋里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它们死亡后的遗体随着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长年累月地一层层堆积起来,跟外界空气隔绝着,经过细菌的分解,以及地层内的高温、高压作用,生物遗体逐渐分解、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

7,石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煤主要是由于森林长期被埋在地下形成的;石油、天然气主要是由于动物尸体长期被埋在地下,经过化学变化形成的。石油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美国休斯顿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个新理论:所有的石油都是从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并非通常认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动物或者植物等有机体在压力和热的作用下分解转化而成。这一观点得到3位俄罗斯同行的赞同,但相关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一发表,便引起广泛争议。 该公司负责人肯尼认为,从岩层断裂处释放出 的地热,使埋藏于地底100公里深处的碳化无机物和水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了碳氢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而且现在还有大量的矿点未被发掘。 石油地理学家已经部分接受了这一观点。美国地理调查部门的麦克·卢万表示,有一部分石油来自无机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浅层岩石中的有机物形成”这一论断,他则坚决反对。新泽西州矿产及矿产资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认为,肯尼的观点是对有机化学理论以及几十年来在石油地理化学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的蔑视。 目前普遍认同的理论是,埋藏在地下的远古时代未被细菌分解的有机物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可供开采的石油。微生物将地表以下的有机物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层地底的有机物则在温度和压力下经过分解及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业价值的油田都位于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处,最深的油井在约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处则根本不会有石油或天然气。 肯尼认为,浅层地表形成的低压条件更容易产生甲烷,而不是较重的碳氢化合物。他在实验室中将氧化铁、卵石和水加热至900摄氏度高温时得到重碳氢化合物。据此他认为,稳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个大气压条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过,即使肯尼关于石油形成的理论只有部分正确,也可能为石油勘查工作打开一扇新的探索之门。
普遍认为石油的形成有两种机理:(1)生物成油理论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中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2)非生物成油理论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这些碳有些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法解释世界99%以上的石油都储存在沉积岩中,而那些非沉积岩中的石油也可被解释为从别处沉积岩中运移而来。同样,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法解释石油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如甾烷,伽马蜡烷,植烷,藿烷,萜类以及同位素偏轻等现象。拓展资料:开采石油是非常昂贵的,也可能对环境带来破坏。海上探油和开采会打扰海洋环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坏环境最大。油轮事故后泄漏的原油或提炼过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岛、西班牙和许多其它地区脆弱的海岸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石油燃烧时向大气层释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每能量单位石油释放的二氧化碳低于煤,但是高于天然气。但是作为交通用燃料要减少焚油导致的二氧化碳的释放尤其棘手。一般只有大的发电厂才能够装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单个车辆无法装配这样的装置。虽然现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为选择,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够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还不肯定和有争议。阳光、风、地热和其它可再生能源无法取代石油作为高能量密度的运输能源。要取代石油这些可再生能源必须转换为电(以蓄电池的形式)或者氢(通过燃料电池或内燃)来驱动运输工具。另一个方案是使用生物质能产生的液体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来驱动运输工具,但是目前的技术还无法让生质燃料够环保。总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为主要运输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关于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学界一直存在无机论和有机论两种观点。无机论认为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有机论认为石油是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简单点说就是 石油是由古代有机物变来的。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海洋里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它们死亡后的遗体随着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长年累月地一层层堆积起来,跟外界空气隔绝着,经过细菌的分解,以及地层内的高温、高压作用,生物遗体逐渐分解、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

文章TAG:石油是怎么形成的论文石油  怎么  形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