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抵抗各种风险,以及拓展业务所带来的困难。

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2,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摘要:银行业是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按市场机制进行经营是时代和形势及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伴随着我国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和股份制银行的发展 ,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日益加快 ,我国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银行的相互竞争 ,更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强劲攻势。因此 ,掌握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动态 ,进行市场竞争的策略分析 ,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对于我国银行而言 ,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一、当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状况与趋势当今全球金融发展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 ,这是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市场一体化的必然结果。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兴起了金融业的巨大变革 ,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国际化的空前发展。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银行资本集中化。由于产业资本集中的内在要求和竞争加剧的外在压力 ,银行业掀起了一场持续的兼并浪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更强劲的并购行动 ,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级大银行 ,其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并以其庞大规模、强大实力令中小银行降服。银行业的竞争越加剧 ,合并进程也越加快。2、银行经营全能化。业务的拓展也是银行竞争手段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3,中小商业银行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可以从拓展多元化经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着手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等,金融产品奖不断丰富,新的风险也将不断出现,考虑国际银行业经验,从利率市场化之后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影响看,中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受困于网点数量少,品牌知名度低,议价能力弱等原因,在应对市场利率化方面受到的冲击必将远大于大型银行。如何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商业银行应该做好准备。 分析起来,中小商业银行可能面对的挑战包括,一是经营风险陡增。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银行可能通过提高贷款收益率来缓冲存款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提高风险容忍度为代价的。二是产品定价的难度加大。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的灵活性,中小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等进行自主定价,但金融产品定价不仅涉及经营目标、市场策略,还与信贷风险、供求情况和成本费用紧密相连,这对中小银行来说都是巨大挑战。此外,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会明显上升。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逐步增加。 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在正视困难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 一是拓展多元化经营。在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双重条件下,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非传统的银行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中小银行急需实现基本赢利模式从存贷利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通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新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从而减弱利率风险的困扰。 二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商业模式、营运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趋同性,而相较大型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能力和资产规模上都不具有竞争力。但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审批速度更快,地缘和区域优势明显,相对而言对地方市场比较熟悉,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应充分借助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地方项目。 三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产品定价包括资产定价、负债定价和内部报价,建立产品定价机制应以效益为依据。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方面价格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根据经营状况和成本情况,考虑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实行差别定价原则,这样既能提升竞争力,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时,要全面考察一个客户是否能为银行带来综合收益,这涉及银行的派生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以及银行筹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等多重因素。 四是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因素,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就是利率风险。中小银行应重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首先是构建风险内控机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积极推进自身的利率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其次是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创新,引进缺口管理,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大为增强,要求商业银行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重新定价的机会和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最后应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利率风险。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4,如何做好银行工作

我分2点给你说吧,不知道你去银行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给你点提示,你总结一下,就可以完成你父亲交给你的任务了。银行营业厅柜台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别: 1、现金柜员:日常的工作主要是从事各类现金业务的复核、零钞清点、大额现金清点等工作。通常是由刚参加银行工作的人员担任,是继续从事其他柜台工作的基础。 2、普通柜员:从事各类柜台业务,包括各类对公、对私业务的经办。当日帐务的核对、结帐等。是银行中最多的一类柜台人员。 3、综合柜员(会计主管):主要是负责对普通柜员当日的各类帐务进行核对、监督、审查。特殊性柜面业务经办流程的解释、银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等。有时候也会办理具体的业务。 4、低柜柜员(或开放式柜台人员):是某些较大的业务全面的营业网点设的。主要经办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理财(基金业务、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等非现金业务的柜台人员。此类柜员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贷款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个人金融理财知识。 5、大堂经理:通常负责对银行业务进行宣传、对网点客户进行分类引导、对于客户的各类业务咨询负责解答,对银行工作人员与客户之间的纠纷和矛盾进行调解和疏导等工作。通常由具有较长时间工作经验的银行员工担任,有时候由银行网点负责人兼任。 营业厅员工的工作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不同的银行的岗位名称会有差异,但是基本的工作职责是相同的。作为服务行业,商业银行除了出售自己的有形产品外,还要出售无形产品——服务,银行的各项经营目标需要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实现。基层网点如何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我认为:一、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客户服务领导和督查责任,落实服务管理责任制,共同营造“一线为客户,二线为一线,机关为基层”、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服务格局。银行是服务行业,无论是前台,还是后台,不管是一线,还是二线,都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客户为中心,就纵向而言,从董事长到一线的临柜人员,都应履行“为客户提供最好的银行服务”的职责,自上而下,由面到点、由抽象到具体,如从按产品设置机构转变为按客户设置机构,到为依据某个客户的需要为客户设计产品组合;就横向而言,二线部门和岗位,也在间接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为改善服务而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如管理部门无论是设计业务操作流程、制订相关制度和办法,还是设计一张要客户填写的表格,都能从细微的方面体现有无“以客户为中心”。因此,我们可以说最好的服务源于后台,源于细节,源于客户没有考虑到的银行也为他考虑了。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和体现于日常工作中,而不能把服务简单理解为是一线人员的事。   二、基层网点和一线人员的角色定位和主动服务意识的强化,以及服务技能的提高,是当前提高服务水平的重点。基层网点和一线人员是服务每个具体客户的直接主体。作为直接服务主体的临柜人员,在为客户提供具体服务的过程中,其风貌、素养、技能、状态、情绪和行为代表着所在银行的形象,服务对象对其服务的认同与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所在银行的服务的认同与满意。因此,管理者对一线员工服务理念的灌输、服务技能的传授、服务行为的规范和服务成效的考核,决定辖内整体的服务水平。当前,首先要对基层网点和一线人员的角色进行定位,网点整体功能应由“核算主导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柜台人员应由核算职能为主向以营销职能为主转变。无论是高柜人员还是低柜人员,都应接受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的培训,如:客户沟通技巧、关系营销技巧、客户投诉处理技巧、商务礼仪、客户心理学等等。   三、利益驱动是持续提供最好服务的保证。要使员工能够持续的为客户创造最好的服务,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实现银行的服务价值与员工的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员工在为银行创造服务价值的过程中也在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员工的自身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职业理想的实现,他的努力工作和卓越的成效能够成为他不断晋升的台阶;二是职业回报的实现,即与个人绩效密切挂钩的物质利益,劳有所得,服务有所值;三是职业价值的认可,得到客户的赞誉和上司的肯定。要使得员工持续不断的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就需要激励员工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科学合理的利益驱动,才能起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   银行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对客户千差万别的需求,大量的服务不是仅仅按照总行制定的操作流程去做就能做出来的,而是要靠每一位员工去创造,只有全行每一位员工都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把服务与各项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产品创新结合起来、把服务与完成全年综合经营计划结合起来,新的服务措施、服务工具、服务手段和办法才会不断被创造出来。我们也就一定能够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细心就好

5,银行业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1.从不完备市场正确看待“垄断论”随着近几年银行整体业绩显著提高,一部分社会观点认为银行的垄断力量、高利差及其他高服务费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首先,针对社会各界关于银行垄断地位的讨论,笔者认为,我国银行业不存在垄断,但确实存在着卖方的优势地位。从经济学角度看,垄断分为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银行业与自然资源无关,因此不存在自然垄断;银行业在我国不属于行政领域,因此不存在行政垄断;而对于经济垄断,也没有一家银行的行为符合我国《反垄断法》中“一个企业一种产品在市场占有率达到50%”的垄断行为的定义。因此,我国银行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垄断。但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性,作为存贷款的金融替代品还很少,规模也很小,我国银行业存在着显著的卖方优势地位。即便银行业不存在垄断,卖方优势意味着市场的不成熟,这使得银行业的结构更加趋近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完全竞争的特点不是通过价格竞争,而是通过服务、品牌效应等方面的竞争。这种竞争方式无论对消费者或是整体银行业结构的稳定都是有好处的。其次,针对饱受批评的高利差及其他高服务费,这些表面现象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从央行规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动额来看,近几年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利差并未扩大,而是有所减小;从有效存款利率来看,近年来通过理财产品的竞争,有效存款利率是上升的。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没有一家银行具备靠利差维持运营的条件,其他服务收费也是建立在为客户和实体经济提供优良服务基础上的合理商业行为。因此,我国银行业没有从垄断或定价的方面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2.服务基层能力不足尽管如上文所述,我国银行业没有从垄断或定价的方面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它仍然面临着其他方面的不足,导致我国实体经济无法以最大速度发展。一般的观点认为,当今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脱节是由大量投机交易和资产价格泡沫导致。但需要澄清的是,这些因素应归根于游离于资本市场的民间资本,而不是以信贷市场为主的各大商业银行。另外,由于我国经济过分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过小,因此实体经济不振也不能归因于银行。我国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时面临的真正问题应该是:对基层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和服务不到位,即中小企业(以及“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困难。这一困难来源于风险方面的问题和结构性方面的问题。首先,从风险的角度看,对于银行来说,由于存在风险防范的约束和利润的约束,资金很容易投入到大的企业和大的行业中;中小企业风险大,业务成本高,获得资金的难度自然会很大。这是很正常的,是由市场经济本身所决定的。在现实中,许多容易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资金,许多迫切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也并不是将资金全部用来发展生产和经营,很大一部分用于偿还其债务,使它脆弱的资金链不至于断裂。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特别是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其次,从结构性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分为三点:第一是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我国的直接融资方式并未完全发展,在资本市场中缺乏对信贷市场的结构性替代,导致各大银行受到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竞争压力不够。而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大企业更多利用发债等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这使得银行被迫向中小企业贷款助其融资。这方面的问题同样也导致了信贷市场上价格机制不完善,民间利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严重脱节,最终使得即便已经成型了的中小企业资金链也十分脆弱。第二是银行产品结构方面的问题——缺乏对信贷产品的替代产品,使得贷款融资方式单一,无形中缩小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道路。第三是银行组织体系结构方面的问题——缺乏对基层业务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导致各大银行还未找到服务中小企业的较好模式。提高银行对实体经济服务的对策针对上文所述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面临的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从金融机构建设、资本市场辅助和政府政策辅助等多个方面来探讨缓解对策。1.形成具有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许多国际上成功经营小企业业务的大银行都是从基层业务做起,有一套完整的包括风险评估和管理评估等方面的技术。然而,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大多是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发展起来的,大企业信贷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技术不完全一样,需要有学习的过程。各大银行的层级过多,以至于目前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时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因此,对于基层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银行应增加供给,增设一些小型的、社区型的金融机构以及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增加竞争性的供给。另外,准入制度要做适当的调整,让民间金融机构正规化、合法化,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金融结构,使小的金融机构、社区的、农民的金融机构有较好的发展,让民间资本发挥作用。由于民间金融机构对当地的或者特定产业的情况比较了解,容易判断真实的资金需求,借贷风险也会显著减小。同时,不要引导和鼓励小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以免脱离其原有功能。应引导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区域化或产业化的利益共同体。以此形成大银行、中银行、小银行,甚至微型银行这样一个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根本路径,为实体经济寻路。2.创新银行替代产品和担保方式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银行产品层出不穷,但其适用对象大多只针对投资者。适用于中小企业或社区、农民的融资方式却仅限于几种信贷产品,这无疑缩小了基层服务的覆盖面。为了拓宽中小融资者的融资方式,银行业应进行可行的、有针对性的银行产品创新,如中间业务产品等。在此之上,还应扩大各创新品种的规模。其次,由于单一的担保方式同样限制了许多有潜力的融资者,银行业还需要在创新担保方式上加大力度。例如,银行可以大力推广应收账款、专利等动产作为担保,盘活目前的自由资产及探索采矿权、门票收费权、海洋使用权等权益担保,以减少企业的担保费用。3.寻求并创新资本市场的信贷替代品在我国整体金融市场中,作为存贷款的金融替代品还很少,规模也还太小,这就是上文所说的结构性问题。因此,不只应该在银行内部创新银行产品,还应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可行的金融创新,有效地发展存贷款金融替代品,不仅存贷款金融替代品的品种要增加,而且规模还要足够大。例如大幅度推进资产证券化,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在市场上,一种产品的定价不仅仅是由买方和卖方决定的,还应和这种产品的替代品有一定的关系。拓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方式,有益于扩大银行的竞争压力,减小市场的不完备程度,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此提高我国全面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当然,为了使银行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以上方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赋予银行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加强对民间资金的管控和引导,以及对整体金融市场的监管。同时我们应该注意,金融改革的过程应与国家整体的宏观情势相匹配,不但要与实体经济实现良性互动,牢牢把握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为实体经济提供针对性强、持续性好、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务。而且要提高金融服务的匹配度和适应性,创新服务机制和提高服务效率,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着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正在由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为发展内需,加大消费和投资力度拉动。因此,金融业也要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调节金融配置,特别是对产能过剩的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推动调整过剩的产能。此外,银行业应利用极为庞大的客户群和营销网络对创新企业的项目进行筛选,使其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动力相适应。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让金融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正是当前中央所提倡的。

文章TAG:银行面对现状怎么干银行  面对  现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