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怎么填,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记录表怎么写
来源:整理 编辑:八论文 2023-07-23 06:31:04
1,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记录表怎么写
分析反思:一开始,阅读区并不是孩子们喜欢选择的区域,但是这次由于投放了新的材料——指偶,因此有很多孩子都想到阅读区继续进行游戏,最终这四个小朋友进入这个区域。他们对于指偶非常感兴趣,全都抢着玩指偶,欣欣比较小,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她只是一味地将指偶套在手上,然后拿下再换一个,如此往复。佳佳相对大一点,她除了带指偶外,还边带边说:“这是小鸡,这是小鸭……”昊昊年龄虽然比较小,但是却很聪明,他戴上指偶后,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着小动物的叫声,而且玩得不亦说乎。在他的带动下,欣欣和佳佳也开始学着小动物叫了起来。不过我发现孩子们不能一次戴一个指偶,有的孩子一下子五个手指上都套上了指偶,而且不能根据手上的指偶对应学叫声。由于指偶那边只能坐三个孩子,歆歆比较内向,她没有跟其它三个小朋友抢,只是自己坐在一边看书,但显然,她的注意力并没有在书本上,只是随意翻着书。
2,幼儿园教师如何写好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是教师观察记录教育教学中真实情景,收集相关教育信息,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升华经验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在幼儿园,不管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经验不足的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将通过观察记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通过记录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滴,开展对教育现象的思考、教育问题的研究。1. 个体与整体相结合。虽然观察记录关注的是某个儿童认识和能力发展的情况,但幼儿很少被单独、彼此分离地捕捉,他会与教师、其他幼儿发生互动,所以我们在记录时要考虑将周围的场景也考虑进去。2. 记录与解释结合。观察记录所使用的工具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照片,两者的结合更形象、更完善。对于记录的内容教师要进行专业的清晰的解释,恰当地分析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3. 师幼结合。观察记录单纯记录幼儿的表现是不够的,面对幼儿的表现,教师是如何应对的,教师应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解决策略。
3,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
(一)记录的内容的选择:观察记录的内容要有依据,能够反映幼儿的年龄特点。它是做好观察记录的先决条件。 (二)记录的方法:运用白描的手法进行记录, 教师要记录的是某一个孩子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表现,让别人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不是老师的转述,不要添加任何感情色彩。 对事件的描述要尽可能客观、准确,这就意味着要用具体的、非评判性的语言来叙述。教师要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主观推测的语言:如伤心,愤怒、害羞、敌对、固执、自私和懒惰等,教师在原始真实的记录中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就是记录中没有老师对孩子的定义,自始至终记录的内容都是老师用眼睛看到的东西。 (三)分析的方法:在记录的基础上,教师要以专业的知识为依托进行分析,找出幼儿出现这种表现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在分析中,教师不要轻易的给孩子下结论,更忌讳在开始就给孩子插上一种标签,然后再进行记录。老师对孩子的认识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做法,如果老师在开始就对孩子有了评价,那么后来的观察记录就很难做到客观,这样的记录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要说明一个问题,要对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做追踪记录,多次相同的表现才能让教师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四)教育措施: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兴趣,挖掘相应的教育价值,实施有效的教育,写记录的目的是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让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单纯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4,如何规范书写个案及区域观察记录表
为了能够规范教师的写作,提高教师对个案研究的能力。我园周老师利用周一教师例会的时间对教师们如何书写规范个案记录表和区域观察表进行培训。培训中,周老师给我们展示出书写较规范并有针对性的记录幼儿个案及区域观察的大二班的记录表。大二班的个案记录表中书写较为规范、能够较清楚的分析幼儿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措施(整改的对象包括幼儿及本班教师、保育员、幼儿家长)。区域观察表中也能够仔细的分析小组幼儿的基本情况,能力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相信通过周老师的培训,我园教师在带班过程及日常生活中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观察幼儿,并规范书写好个案及区域观察的记录表。为了全面关注幼儿,我园每班都有个案的记录表及区域观察及路边,为的就是记录个别幼儿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在区域中游戏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整改及调整。 为了能够规范教师的写作,提高教师对个案研究的能力。我园周老师利用周一教师例会的时间对教师们如何书写规范个案记录表和区域观察表进行培训。培训中,周老师给我们展示出书写较规范并有针对性的记录幼儿个案及区域观察的大二班的记录表。大二班的个案记录表中书写较为规范、能够较清楚的分析幼儿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措施(整改的对象包括幼儿及本班教师、保育员、幼儿家长)。区域观察表中也能够仔细的分析小组幼儿的基本情况,能力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相信通过周老师的培训,我园教师在带班过程及日常生活中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观察幼儿,并规范书写好个案及区域观察的记录表。
5,幼儿园教学活动观摩记录怎么写
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活动时间活动名称区域活动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区角名称补充材料活动过程五月份的优青班学习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思索角度。作为一个观摩者,我和其他老师们观摩了四位老师认真准备、执教的学习活动,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作为一名由闵行、奉贤组推荐出的临时教研组长,我承担了教研活动的主题预设和组织。本来我觉的我们身在不同的幼儿园,接触的机会少,可能到教研活动的时候会出现冷场等情况,所以在正式开展教研活动前,有些忐忑不安。但是等到教研活动真正开展时,我发现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发言,都能将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达出来,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程老师提的建议令我感到相当有用。 就像程老师说的一个教研活动是否有效,与教研组长的组织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结合程老师给出的建议,我觉的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教研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主题。 也就是在组织教研活动前,教研组长先要分析学习活动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切入点,让组员有话好说,让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此次的教研活动得到改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研活动的适宜切入点会让教研活动更有效。 第二,在教研活动时善于发现问题和困惑,给予必要的理论支撑。 在教研活动时教研组长要敏锐的关注组员最关心的问题和最显著的问题,以及可能对学习活动存在的困惑,结合时下的教育理论,教研组长要调动组员将自己的知识元认知和新的教育理念进行磨合,冲撞,建构成新的知识结构。只有教师感受到其价值和其可行性,才会付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第三,教研组长的组织与小结需要不断推进教研活动的层次。 教研组长是教研活动的带领人,所以教研组长的组织和小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层层递进。教研组长在小结的时候,可以是对组员的讨论进行及时的理论总结,也可以是在组员发现困惑时,让大家一起就困惑进行讨论,允许组员有不同的意见,有智慧的碰撞,对组员的讨论给予及时的梳理。教研组长在小结、提升、梳理的时候,一定要和本次的教研主题相结合,从基本的要素上去梳理核心问题,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是有效的。
6,如何在区角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但是在主题活动中,活动与课程的安排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不便的,而是紧随着幼儿的兴趣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的,当然在这其中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及价值所在。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给了区域活动很大的灵活性,利于教师掌握,教师很自然的在此过程去完成角色的转变意识。如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在区域中完成,很多时候老师都处在观察者、记录者的状态,同时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帮助幼儿。如科学区《沉与浮》的实践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到很多的问题,并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自然应该退出来,在一旁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而不是强行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是从直接传授、正面介入到幼儿的学习中指导幼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是正面的直接的指导,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一味的告之幼儿该怎样做,不能那么做,或者是应该这样做,幼儿遇到困难也是直接告之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 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二、发挥幼儿主体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双方相互努力,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幼儿是教室环境当中的双主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习,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模仿学习,可以使幼儿自己通过努力而建立自己的人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活动时间活动名称区域活动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区角名称补充材料活动过程
7,中班区域观察记录20篇
今天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一些孩子选择了益智区的拼图,这个玩具拼板较多需要集体合作拼搭。孩子们对拼图很有兴趣也很有耐心。一开始,孩子们都在安静地拼搭着自己手中的拼板(动画片形象中的小动物),过了一会儿,乔宝宝就开始烦躁起来,他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这时候,只见张悦放下手中的材料走到乔宝宝旁边,跟他说:“我们一起来拼吧。”乔宝宝欣慰的点点头。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当我再走到他们身边一看时,只见乔宝宝一脸满意和骄傲的样子,满脸幸福的告诉我说:“王老师,你看,我和张悦一起把这幅米奇图拼完啦,我们棒不棒呀。”我赶忙回应道:“宝贝,真棒!还能学会跟同伴合作完成啦,下次记住不要再发脾气咯,耐心一点好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就这样,这个益智区——拼图的区角顿时一阵欢呼声和赞扬声。这就是我们班这群可爱的孩子呀。活动目标:1、学习蛋壳小猪制作的方法。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实物教具:蛋壳小猪、小猪手偶。2、蛋壳、彩笔、太空泥、彩纸、剪刀、胶水。活动过程:一、导入,...可以从观察目的、观察过程、情况分析、采取措施这几个方面写。观察目的:通过投放难度较小的拼图和改变已投放拼图的标记,了解幼儿是否能够持久的进行拼图活动。观察过程:(一)宝宝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一玩,宝宝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宝宝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宝宝直抓头。这是在一旁观察的阳阳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阳阳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二)小宇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宇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处。情况分析:针对上周幼儿出现的情况: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们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中等能力的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内容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都不错。采取措施:一、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分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数量的拼图上作相应的标记符号,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已有水平,在拼图小卡上标记数量或图形符号,使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二、在区域活动时,可以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学习观察和分析两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颜色,图案等进行判断,使其学会学习。1. 没有人懂量子力学。这不是我说的,是不止一个物理大牛说的,比如费曼。2. 虽然没有人“懂”,但一般合格的物理学家或化学家都会“用”量子力学,并且根据量子力学算出的东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跟实验违背的。我们现在熟悉的各种科技产品,背后都有量子力学的道理。事实上,现实世界的一切,其背后都有量子力学的道理。有人甚至认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意识,本质上都与量子力学有关,不过只是一家之言。3. 微观世界的事情只能用几率描述。4. 这些几率的计算方式跟我们日常生活中计算几率的方式不一样。比如,一个房间有两扇窗户,打开左边的窗户或者打开右边的窗户都能让屋子里面接收到光线(你可以把屋子里每个地方的亮度理解为光线到达的几率),现在如果两扇窗户同时打开,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屋子会更亮,但根据量子力学,屋子里有些地方会更亮,有些地方会更暗。为什么平时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窗子太大了,如果你把窗户的尺寸减小到微米量级,就能看到了。这便是所谓“双缝干涉”。5. 计算这些几率需要用到叫做“波函数”和“算符”的东西,这些东西只是数学对象,不存在直观的现实对应,也就是说,你不能指着某个东西说,这是个“波函数”或者这是个“算符”。6. 波函数是“函数”,也就是说,在空间的每个点,都对应着一个数字。但其实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两个,组成所谓的“复数”(也许你高中学过)。有时候空间每个点对应两个数字都不够了,需要更多的数字,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东西的自旋(可以理解为自转的方向和快慢)。7. 粗略的讲,空间每点的波函数的大小的平方——而不是波函数本身——代表了一个粒子出现在这个地方的几率。当两个几率叠加时,不是直接叠加,而是先让它们的波函数叠加,然后再求波函数的大小的平方。也正是这个奇怪的操作规则导致了上面说的窗户的例子。其实这里可以更具体一点:比如假定两个波函数是a和b,叠加起来是(a+b),于是新的几率是(这里为简便计忽略求复数大小的正确规则):(a+b)x(a+b),这个东西等于(axa + bxb + 2xaxb)。2xaxb这部分叫做“干涉项”。这里axb不是简单的乘法,你可以理解成a和b的“契合度”。在宏观尺度干涉项很小,于是上面那个东西只剩下(axa + bxb),相当于两个几率的直接相加,符合我们的日常直觉。在微观尺度,干涉项就不一定很小了,导致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8. 算符对应着各种物理量,比如速度、自转等等。在数学上,算符是对函数的操作,可以把一个波函数变成另一个。对每个算符而言存在一些特殊的波函数,这些波函数在算符的操作下“不怎么变”;这样的波函数叫做这个算符的“本征态”。如果一个系统的波函数是一个算符的本征态,则测量这个算符相应的物理量的话,会得到确定值(称为“本征值”),也就是,得到某个值的几率是1,而得到其它值的几率是0。一个算符的本征值的全体称为这个算符的“谱”。本征态是罕见的态,就是说,只有很稀有的波函数能让测量某个物理量取得确定值。一个物理量的本征态未必是另一个物理量的本征态,所以两个物理量往往不能同时拥有确定值。一般情况下,一个系统的状态是本征态的叠加。你可以说这个系统“同时”处于不同的状态。薛定谔的猫既死又活,也就是这个意思。即便一个系统的状态是某个物理量的本征态的叠加,当测量这个物理量的时候,得到的值也只能在这个物理量的本征值里面取,取什么值各有几率。这便是观测值的“量子化”。9. 量子力学虽然跟经典力学大大不同,可是,在实践的意义上,量子力学却不能独立于经典力学存在。比如,上面说的“算符”的形式往往要参考经典力学才能得到。为什么强调“在实践的意义上”?因为“理论上”量子力学是不需要以经典力学作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在“地位”上不存在先后关系。当然了,经典力学可以作为量子力学的宏观近似。真正用量子力学算东西的时候,常常需要参考经典力学对类似系统的处理方式。10. 量子力学本身不是“混沌而不确定的”,量子力学的计算规则是明晰的。所谓的混沌和不确定,一方面可能指的是由于量子力学不好理解导致的争议,另一方面可能指的是关于微观世界一切都是几率这一点。11. 比方1:经典力学里我们说“他一脚把球踢飞了”,在量子力学中我们说,“假设脚与球的作用方式是如此如此,假定球和脚的初始状态是如此如此,脚和球发生相互作用后,两者新的状态会是如此如此,其中,球往前飞出的几率是多少多少,球往后飞出的几率是多少多少”,差不多就是这样。比方2:想象人很少的街道,大家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涉,想怎么走都可以,这相当于经典力学的世界;然后想象拥挤的街道,人与人之间推推搡搡,迈步都困难,你要么站着不动,要么偶尔挪动一下,这大致相当于量子的世界。
文章TAG:
幼儿园教师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怎么填幼儿 幼儿园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