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人是怎么计数的

1. 结绳计数 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 2.筹码计数(或小石块) 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 3. 在木头上画道 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 4、算盘 使用算盘计数,以及进行计算。
古代人计数都用算盘,上面一点就像算盘上档拨下一个子,表示五,所以〦是六,〧是七,很好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当〡 〢〣 相遇时, 中间会变成横划. 否则“| | |”就不知道是一百一十一, 三, 廿一, 还是十二了。如比说2134,要写成 〢一〣〤,32,要写成〣二。 真正运用这些符号,还要结合古代账本竖写的特点。否则,多看少看一个数字,差别太大,通常要记作两行。

古代人是怎么计数的

2,古代的人是怎么学数学的

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六艺中称为“数”)在中国古代,算是一种竹制的计算器具,算术是指操作这种计算器具的技术,也泛指当时一切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算术一词正式出现于《九章算术》中。《九章算术》分为九章,即方田、粟米等,大都是实用的名称。如“方田”是指土地的形状,讲土地面积的计算,属于几何的范围;“粟米”是粮食的代称,讲的是各种粮食间的兑换,主要涉及的是比例,属于算术的范围。可见,当时的“算术”是泛指数学的全体,与现代的意义不同。直到宋元时代,才出现了“数学”这一名词,在数学家的菱中,往往数学与算学并用。当然,此处的数学仅泛指中国古代的数学,它与古希腊数学体系不同,它侧重研究算法。从19世纪起,西方的一些数学学科,包括代数、三角等相继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多使用数学,日本后来也使用数学一词,中国古算术则仍沿用“算学”。1953年,中国数学会成立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确立起“算术”的意义,而算学与数学仍并存使用。1937年,清华大学仍设“算学系”。1939年为了统一起见,才确定专用“数学”。

古代的人是怎么学数学的

3,古时候的人是怎么计数

最开始的时候用的是结绳计数。
  【1】.结绳计数,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以此类推.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后以指上古时代。   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   结绳记事(计数):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   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   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2.】筹码计数,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以此类推.

古时候的人是怎么计数

4,古代的人是怎么计数的呢

1、古人的计数方法:(1)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2)筹码计数(或小石块),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3)在木头上画道。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4)算盘 ,使用算盘计数,以及进行计算。2、简介结绳记数这种方法,不但在远古时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来。宋朝人在一本书中说:“鞑靼无文字,每调发军马,即结草为约,使人传达,急于星火。”这是用结草来调发军马,传达要调的人数呢!其他如藏族、彝族等,虽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识字的人中间都还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就收藏着一副高山族的结绳,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和结绳几乎同时或者稍后的一种记数方法,要算是书契了。书契,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释名》一书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意思是在某种物件上刻划一些符号,以记数。
打绳结
(1)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2)筹码计数(或小石块),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3)在木头上画道。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4)算盘 ,使用算盘计数,以及进行计算。
很久很久以前,数字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人们只会用手指或身体来2113记数。可是当遇到5261很大的数字,或是数正在移动中的动物时,常常会发生漏记,或根本记不过来的情况。所以后来人4102们学会了在绳子上打结,或是利用石头和泥土等方式来记数。举例来说1653,当人们把羊从羊圈里放出来时,每放出一只,就把一粒回石子投入箱中。同样,当把羊赶回羊圈时,每赶进一只,就从箱中拿出一粒石子,这样就能核对出准确的数量了答。

5,我国古代人们是怎样计数的

1. 打绳结计数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2.筹码计数(或小石块)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3. 在木头上画道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4、算盘 使用算盘计数,以及进行计算。
中国古代人们计数的算筹数是世界上唯一只用一个符号的方向和位置的组合,表示任何十进位数字或分数的系统。 单位数字:将筹棍竖排一根棍表示1,两根棍表示2,5根棍表示5如图上。但从6至9数字的表示,不是并排6至9根筹棍,而是采用同位五进制,即用一根筹棍代表数码5,横放在筹数1至4的上方。这已蕴含算盘雏形。。 使用直横排列避免混淆 大于9的数字,则用十进制表示,在个位数的位置左边,放置一个筹数,代表这个筹数的十倍,在十位数值左的位置,代表百位数,如此类推。231的表示法,在个位放置一根筹码,表示1,在十位放置筹数3,代表30,在百位放置筹数2,代表200,总数即二百三十一(231)。《孙子算经》云: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筹算板一般是桌面或地面,通常没有格子。如果筹码2,3,1并排排列,有可能被误读为51或24;为了避免邻位误读,发明了每隔一位交替使用竖码横码,即个位竖码,十位用横码,百位用竖码,千位用横码,如此类推,就可以完全避免误读了。 零的表示是数字后加斜棍表负数 中国自有筹算起就有“0”,即以空位表示“0”。筹算中的零是位置零和运算结果的零,没有特定符号,这和阿拉伯数字专有一个符号0不同,阿拉伯数字0只是符号零,不是运算结果。 正负数 宋代用红色筹码代表正数,用黑色筹码代表负数,也有一律用黑色筹码,但在数字最后一位加一根斜棍标示为负数。 小数 孙子算经的度量衡已有十进位制概念,如尺、寸、分、厘、毫、丝、忽。七丈一尺二寸三分四厘五毫六丝,用现代表示方法为71.23456尺,算筹排列--- 图片请搜索维基百科 加法 算筹本身已经包含加法,运算十分方便快捷。与阿拉伯数字加法最大的不同,算筹本身具有可加性,只须机械地搬动筹棍。而阿拉伯数字,比如1和2相加不能机械地叠成3字。减法 乘法 除法 分数的四则运算 最大公约数 开平方根 高次方程 四元高次方程等等。 我们中国古代人们大至就是这样计数的。

6,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

★ 关于辗转相除法, 搜了一下, 在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有记载,现摘录如下: 约分术曰:“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其中所说的“等数”,就是最大公约数。求“等数”的办法是“更相减损”法,实际上就是辗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比较快。 对于52317和75569两个数,你能迅速地求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吗?一般来说你会找一找公共的使因子,这题可麻烦了,不好找,质因子大。 现在教你用辗转相除法来求最大公约数。 先用较大的75569除以52317,得商1,余数23252,再以52317除以23252,得商2,余数是5813,再用23252做被除数,5813做除数,正好除尽得商数4。这样5813就是75569和52317的最大公约数。你要是用分解使因数的办法,肯定找不到。 那么,这辗转相除法为什么能得到最大公约数呢?下面我就给大伙谈谈。 比如说有要求a、b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a>b,那么我们先用a除以b,得到商8,余数r1:a÷b=q1…r1我们当然也可以把上面这个式子改写成乘法式:a=bq1+r1------l) 如果r1=0,那么b就是a、b的最大公约数3。要是r1≠0,就继续除,用b除以r1,我们也礌骸辟缴转剂辨烯玻楼可以有和上面一样的式子: b=r1q2+r2-------2) 如果余数r2=0,那么r1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3。为什么呢?因为如果2)式变成了b=r1q2,那么b1r1的公约数就一定是a1b的公约数。这是因为一个数能同时除尽b和r1,那么由l)式,就一定能整除a,从而也是a1b的公约数。 反过来,如果一个数d,能同时整除a1b,那么由1)式,也一定能整除r1,从而也有d是b1r1的公约数。 这样,a和b的公约数与b和r1的公约数完全一样,那么这两对的最大公约数也一定相同。那b1r1的最大公约数,在r1=0时,不就是r1吗?所以a和b的最大公约数也是r1了。 有人会说,那r2不等于0怎么办?那当然是继续往下做,用r1除以r2,……直到余数为零为止。 在这种方法里,先做除数的,后一步就成了被除数,这就是辗转相除法名字的来历吧。
圆周律?历法计算?中国古代数学大多是实际需求为目的,不会进行纯理论研究的

7,我国古代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最古老的算术用具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算筹(最晚出现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不等,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一百进位制。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等等(到搜狗可以查)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由于它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毫无疑问,这样一种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 唐代以后出现了算盘,珠算就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计算方法
最古老的算术用具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算筹(最晚出现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不等,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一百进位制。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等等(到搜狗可以查)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由于它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毫无疑问,这样一种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 唐代以后出现了算盘,珠算就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计算方法
算盘啊

文章TAG:古代是怎么计算数学的古代  怎么  计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