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解释杠杆原理

能量是守恒的,将一个重物撬到一定高度,如果你想省力,你手的移动距离就要比重物的移动距离大。就好像将这个重物分若干次搬动一样,省力不省功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如何解释杠杆原理

2,什么是杠杆原理

第一種槓桿例如:剪刀、釘鎚、拔釘器……這種槓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圖1):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種槓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槓桿的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遠,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第三種槓桿例如:鑷子、烤肉夾子、筷子…… 這種槓桿的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費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來剪紙板,花剪較省力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

什么是杠杆原理

3,什么是杠杆原理

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做杠杆。 五要素: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和支点    1、支点:杠杆的固定点,通常用O表示。    2、动力:驱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用L1表示。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用L2表示。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什么是杠杆原理

4,如何解释杠杆原理啊

就是力和力矩的关系。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是一种物理现象。因为其本身就是由实践得来的一个理论,所以当然无法用其他的理论来解释啦。
能量是守恒的,将一个重物撬到一定高度,如果你想省力,你手的移动距离就要比重物的移动距离大。就好像将这个重物分若干次搬动一样,省力不省功
因为力臂较长
要明确一个原则,物体平移需要力的作用,物体转动需要转矩的作用,物体弯曲需要弯矩的作用。单独一个力或者共点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会使物体平动状态改变;非共点同向力的作用会产生转矩(典型力学模型:长为L的杆在两端受到大小相等为F,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大小为FL
支点对杠杆也是有力的。考虑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5,帮我详细的解释以下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当动力与动力臂相乘的积等于阻力于阻力臂的积相等时,杠杆平衡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5)相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如果还不够的话,你去 http://baike.baidu.com/view/85069.htm看看吧,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6,谁能简单的说杠杆原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有直的也有弯的)。2. 有关杠杆的名词术语:(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注: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 画杠杆的示意图:(1)先画实际杠杆简图;(2)体会F1与F2的方向,自作用点画出力的示意图;(3)定出支点,自支点向二力作用线引垂线:力臂。4. 杠杆原理:(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 物理意义: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二)杠杆的应用1. 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F1<F2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费距离)。(2)费力杠杆:L1<L2,F1>F2 。动力臂越短越费力(省距离)。(3)等臂杠杆:L1=L2,F1=F2 。不省力也不费力。2. 天平和秤:(1)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2)案秤、杆秤都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它们是支秤盘离支点近,砝码离支点远的不等臂杠杆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省力的原理:动力臂>阻力臂费力的原理:动力臂<阻力臂即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原理:动力臂=阻力臂(够简单了!)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翘翘板知道吧,它就是杠杆原理。三个点:两个玩翘翘板的人(A、B),中间一个支点(O)。左边点到中间支点的距离为L1,右边点到中间支点的距离为L2。若A的体重为动力,L1为动力臂,则B的体重为阻力,L2为阻力臂;反之亦然。
我来从理论上分析为何这个公式成立: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杠杆在平衡时才得出你提问的那个平衡公式。而力所做的功(该力产生的能量)等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杠杆左右两端只能做围绕支撑点(可以看作圆心)作圆弧运动,凡是经过支撑点(圆心)的力都不做功,因为支撑点是固定的,力通过该点都不产生位移,能量也为零。所以,运用力的分解原理,杠杆一端所受的力都可以分解成垂直于杠杆的力与平行于杠杆的力,该两个力中,平行于杠杆的力(实际就是沿着杠杆方向的力)因为通过圆心而不做功,而垂直杠杆的力要达到两边平衡(能量守恒):力*位移 两边要相等。位移的大小就是圆弧的长度,因为杠杆两端只能作标准圆周运动:由数学得知,圆弧长度只与半径成正比,那就得出了:力*半径 要两半相等,而该垂直力的力臂就是半径的长度,由此得出该公式的成立。

7,请给我讲解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一根结实的棍子(最好不会弯又非常轻),就能当作一根杠杆了。上图中,方形代表重物、圆形代表支持点、箭头代表用力点,这样,你看出来了吧?(图1)中,在杠杆右边向下用力,就可以把左方的重物抬起来了;在(图2)中,在杠杆右边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来;在(图3)中,支点在左边、重物在右边,力点在中间,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来。 你注意到了吗?在(图1)中,支点在杠杆中间,物理学里,把这类杠杆叫做第一种杠杆;(图2)是重点在中间,叫做第二种杠杆;(图3)是力点在中间,叫做第三种杠杆。 第一种杠杆例如:剪刀、钉鎚、拔钉器……这种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要看力点和支点的距离(图1):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如果重点、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就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种杠杆例如: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杆的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远,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第三种杠杆例如:镊子、烤肉夹子、筷子…… 这种杠杆的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费力的。 如果我们分别用花剪(刀刃比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较长)来剪纸板,花剪较省力但是费时;而洋裁剪则费力但是省时。
杠杆分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阻力臂大于动力臂)和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杠干如果要平衡,动力乘以动力臂=阻力乘以阻力臂。所以给你一个杠杆和一个支点你可以翘动地球。
原理简介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或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 l1=w?l2。式中,f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概念分析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其中公式这样写:支点到受力点距离(力矩) * 受力 = 只点到施力点距离(力臂) * 施力,这样就是一个杠杆。 杠杆也有省力杠杆跟费力的杠杆,两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现不同。例如有一种用脚踩的打气机,或是用手压的榨汁机,就是省力杠杆 (力臂 > 力矩);但是我们要压下较大的距离,受力端只有较小的动作。另外有一种费力的杠杆。例如路边的吊车,钓东西的钩子在整个杆的尖端,尾端是支点、中间是油压机 (力矩 > 力臂),这就是费力的杠杆,但费力换来的就是中间的施力点只要动小距离,尖端的挂勾就会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两种杠杆都有用处,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评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动作范围。另外有种东西叫做轮轴,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杠杆的应用,不过表现尚可能有时要加上转动的计算。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这句话不仅是催人奋进的警句,更是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的

文章TAG:怎么跟学生解释杠杆原理怎么  学生  解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