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微系统 怎么样,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来源:整理 编辑:八论文 2024-01-02 16:21:35
1,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矽睿科技),由国内外技术和管理团队以及风险基金共同投资创建的科技公司。公司以消费电子、汽车、工业控制、通信与医疗等领域为主要目标市场,从事半导体、微系统集成与应用,为客户设计和生产优质传感器产品,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法定代表人:叶峻成立时间:2012-09-13注册资本:1155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310114002445457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城北路235号2号楼1层
2,微机电系统就业方向怎样就业前景如何请高手帮帮忙
微机电系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先不说高科技,看看最新流行的消费电子中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看看汽车产业中的智能控制,以及工业系统中大量使用的传感器,包括新兴的物联网第一层的感知功能的传感器,MEMS从半导体发展过来,但发展速度超过了微电子,高端,中端和低端通吃,在如今的中国MEMS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词语,几乎所有的专业和半专业人士全部懂得,而且MEMS是微电子和光电子结合的契机,他们三者将出现一个微系统的概念,未来的很多行业即将改变,不论是从制造,生产,研发,应用或者是推广,需要更多的人才,如果有机会的话,赶紧上车,要不然真的没有座位了,呵呵。
3,什么是mems
MEMS是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英文缩写。MEMS是美国的叫法,在日本被称为微机械,在欧洲被称为微系统,它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MEMS是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细加工技术和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目前MEMS加工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微流控芯片与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从而进行生物化学等实验室技术流程的芯片集成化。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现在手机的重力感应传感器,航模的角速度传感器都是这类传感器。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或称微机电系统)技术。看名字应该能知道是做什么的了吧。具体内容十分丰富且复杂,说不清楚
4,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小硕进去怎么样
这公司加班多,个人感觉在上海的企业待遇7500算是一般。发展就看个人的能力,劳务派遣要是公司没有项目了,就不可靠了。1、既然是劳动派遣,无事业编制,就肯定把你挂考到一个公司。2、中科院院所都有公司,国企性质。3、待遇肯定不会忽悠你。你好!这种工作真不如去个企业,劳务派遣在中科院其实就是老板的私人职工,工资都是老板发的,老板不想要你了就可以随时解除你,很残酷的。没有培训,没有职务晋级,没有发展,工资基本不涨,干最苦的活,没有加班费没日没夜的加班。。。我干了4年,中科院最好的两个工科研究所。后面给我编制留我,我都离职了。顺便一句,科学院的编制也没有作用,老板不要你,人事第二日就可以给你离职,活得和狗一样。打字不易,采纳哦!
5,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
如果你是考研的话,建议读学院专硕,因为专硕和学硕找工作没有任何区别,谁准备的时间长谁就能找到好点的工作,如果读学硕,面临的毕业压力非常大,首先你要能在研三以前发表成功一篇CSCD或EI或SCI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因为必须见刊才能拿学位,所以必须尽快发表,这一要求的难度自己想去。然后还要全员盲审,不仅这些,由于专硕学硕划分不清晰,学硕还要完成专硕的专利等,然而专硕毕业几乎没有任何障碍。该学科应用型学科,说实在话对多数人来说不好发那么高级别的论文。而且该学院学位委员会是典型的一言堂,只为了专业评比强加论文要求不管学生死活,来了非常可能毕不了业,即使能毕业你也会过的很痛苦,你既要完成学硕的论文要求还要完成跟专硕一样的任务,因为如果你写不出小论文毕不了业老师是没有任何责任的这就造成了老师照顾你没写出论文或者帮你写论文真的是出于良心了。该学院对口期刊屈指可数,测控技术,传感器与微系统,但是每年有70多的CSCD以上论文要求。难度可想而知。
6,智能传感器在现代汽车电子的重要性
智能传感器与现代汽车电子
现代汽车电子从所应用的电子元器件到车内电子系统的架构均已进入了一个有本质性提高的新阶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核心器件之一就是智能传感器。
一、汽车电子操控和安全系统谈起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增长迅速,发展势头很猛。因此评论界出现了一些专家的预测:汽车工业有可能超过IT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实,汽车工业的增长必将包含与汽车产业相关的IT 产业的增长。例如,虽然目前在我国一汽的产品中电子产品和技术的价值含量只占10%—15%左右,但国外汽车中电子产品和技术的价值含量平均约为22%,中、高档轿车中汽车电子已占30%以上,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地快速增长,预期很快将达到50%。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汽车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汽车(机动车)的动力性能、操控性能、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能等各个方面的改进和提高,都将依赖于机械系统及结构和电子产品、信息技术间的完美结合。汽车工程界专家指出: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汽车产品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是最近电子信息产业界对汽车电子空前关注的原因之一。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除了一些车内音响、视频装备,车用通信、导航系统,以及车载办公系统、网络系统等车内电子设备的本质改变较少外,现代汽车电子从所应用的电子元器件(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微电路等)到车内电子系统的架构均已进入了一个有本质性提高的新阶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核心器件之一就是智能传感器(智能执行器、智能变送器)。
实际上,汽车电子已经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分立电子元器件搭建的电路监测控制,经过了电子元器件或组件加微处理器构筑的各自独立的、专用的、半自动和自动的操控系统,现在已经进入了采用高速总线(目前至少有5种以上总线已开发使用),统一交换汽车运行中的各种电子装备和系统的数据,实现综合、智能调控的新阶段。新的汽车电子系统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可以独立操控,同时又能协调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例如为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就需要从吸入汽缸的空气流量、进气压力的测定开始,再根据水温、空气温度等工作环境参数计算出基本喷油量,同时还要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测节气门的开度,确定发动机的工况,进而控制,调整最佳喷油量,最后还需要通过曲轴的角速度传感器监测曲轴转角和发动机转速,最终计算出并发出最佳点火时机的指令。这个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和点火综合控制系统还可以与废气排放的监控系统和起动系统等组合,构筑成可使汽车发动机功率和扭矩最大化,而同时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最低化的智能系统。
还可以举一个安全驾驶方面的例子,出于平稳、安全驾驶的需要,仅只针对四个轮子的操控上,除了应用大量压力传感器并普遍安装了刹车防抱死装置(ABS)外,许多轿车,包括国产车,已增设了电子动力分配系统(EBD),ABS+EBD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雨雪天气驾驶时的稳定性。现在,国内外的一些汽车进一步加装了紧急刹车辅助系统(EBA),该系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自动检测驾驶者踩制动踏板时的速度和力度,并判断紧急制动的力度是否足够,如果需要,就会自动增大制动力。EBA 的自控动作必须在极短时间(例如百万分之一秒级)内完成。这个系统能使200km/h高速行驶车辆的制动滑行距离缩短极其宝贵的20多米。针对车轮的还有分别监测各个车轮相对于车速的转速,进而为每个车轮平衡分配动力,保证在恶劣路面条件下各轮间具有良好的均衡抓地能力的“电子牵引力控制”(ETC)系统等。
从以上列举的两个例子可以清楚看到,汽车发展对汽车电子的一些基本要求:
1.电子操控系统的动作必须快速、正确、可靠。传感器(+调理电路)+微处理器,然后再通过微处理器(+功率放大电路)+执行器的技术途径已经不再能满足现代汽车的要求,需要通过硬件集成、直接交换数据和简化电路,并提高智能化程度来确保控制单元动作的正确性、可靠性和适时性。
2.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的机械结构部件都已受电子装置控制,但汽车车体内的空间有限,构件系统的空间更是极其有限。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电子控制单元应与受控制 部件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器件和电路的微型化、集成化是不可回避的道路。
7,安全气囊的原理
气囊自身由纤细的尼龙纤维制成,折叠后装入方向盘或仪表盘。近来还出现了装入座椅或车门的气囊。
传感器是通知气囊充气的设备。当撞击力相当于以16-24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砖墙时,气囊便会开始充气。当质量位移使电接触断开时,某个机械开关将会被触动,告知传感器已发生撞击。传感器从内置于微芯片中的加速计接收信号。
安全气囊充气系统中的叠氮化钠(NaN3)和硝酸钾(KNO3)发生反应,生成氮气。氮气形成的热流会让气囊迅速膨胀。
气囊充气系统与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原理相同(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火箭发动机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系统点燃的是“固体推进剂”,后者的燃烧极为迅速,可产生大量气体为气囊充气。随后,气囊爆炸般地冲出原始安装位置,时速高达322公里,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1秒之后,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因此乘客又可以自由移动。
安装在方向盘中的安全气囊和充气系统。
充气系统使用固体推进剂和点火器
尽管整个过程只经历短短的1/25秒,但多出的这点时间已足以防止人员遭受重创。顺便介绍一下,气囊中释放出的粉状物质是普通的玉米淀粉或滑石粉,安全气囊制造商用它们来确保气囊在贮存时保持柔韧和润滑。
据Scientific American网站报道:
早在美国交通运输部于20世纪80年代要求机动车安装快速充气垫之前,就有人提出了使用快速充气垫防止撞伤的构想。第一项用于飞机的可充气式紧急降落设备的专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便已提出申请。
最初在汽车中应用安全气囊时,主要解决的是价格昂贵问题和技术上的难题(包括压缩气体的贮存和释放)。研究人员考虑的问题包括:
汽车中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气罐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气体是否要一直保持高压状态
如何设计才能保证气囊在各种工作温度下迅速而可靠地膨胀,同时不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他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引发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氮气来为气囊充气。20世纪70年代,小型固体推进剂充气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使用汽车安全气囊之初,专家提醒这种新设备应与安全带一起使用。由于安全气囊只有在速度高于16公里/小时的正面撞击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仍然需要使用安全带。只有安全带能够在侧面撞击(尽管现在侧气囊日益普及)、追尾以及二度撞击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虽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就目前来说,安全气囊仍需要结合膝式/肩式安全带使用才能发挥作用!
然而,不久之后,人们就发现安全气囊会对过于靠近它的人员会造成伤害。研究人员已经确认,驾驶员安全气囊的危险区域是在充气系统前方5到8厘米的范围内。因此,与驾驶员安全气囊保持25厘米的距离可以让自己处于绝对安全的区域。这个距离应按从方向盘中心到胸骨位置来测算。如果您目前的距离不足25厘米,请按以下方法调整驾驶位置:
在保证可以自如踩下踏板的前提下,尽可能向后移动座椅。
使座椅靠背稍稍后仰。尽管汽车的设计各不相同,但只要使座椅靠背稍稍后仰一些,即使驾驶座椅位于最前面,大多数驾驶员还是能够确保25厘米的距离。如果靠在椅背上难以看到路面,则可以使用汽车的座椅升降系统(并非所有的汽车都有这种系统)升高座椅,也可以在座位上放置牢固、不易滑动的坐垫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向下倾斜方向盘(此操作仅在方向盘可以调节时才有效),让安全气囊朝向胸部,而不是朝向头部和颈部。
对于儿童,则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没有系安全带的儿童,如果离安全气囊太近或者在紧急刹车时被甩向仪表板,那么安全气囊可能会致其重伤乃至死亡。专家认为下列安全事项非常重要:
乘车时,12岁或以下的儿童应坐在汽车后排与其年龄相称的安全座椅上,同时系好安全带。
在配备乘客侧安全气囊的汽车中,婴儿(1岁以下,体重不到9公斤)应该坐在后向式儿童座椅上,切勿坐在前排座位中。
如果1岁以上的儿童需要坐在带有乘客侧安全气囊的前排座位上,那么他应该坐在前向式儿童安全座椅或增高座椅中,或者系好膝式/肩式安全带,且座椅应尽可能向后靠。
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容量约在(50-90)L。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 补充一下: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是叠氮化物爆炸产生的气体,不含一氧化碳的,主要是N2。 另,传感器测出加速度,加速度大到一定值时,微处理器发出点火信号,点燃叠氮化物,使之爆炸产生气体充入气囊。
文章TAG:
传感器与微系统传感器 微系统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