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2017年常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哪些方法呢?为帮助大家对外汉语教学,我为大家分享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如下:   1、 直观法   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公式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 、出去、进去、出来、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等。   2 、情境导入法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境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昨天来了没有?   学生:他昨天没来。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你昨天去哪儿了?   这种闲聊其实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3、 语境教学法   语法规则都是从一个个典型的语境中抽象出来的。与其空讲规则,对学生云里来雾里去地讲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语境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己发现、总结语法规律,从而掌握语法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语境或创造语境。   课堂案例:   以副词为例,副词意义抽象,它们的意义体现在与句中以及前后句其他成分的关系中,体现在句子的内容与说话人的态度的关系中。例如“简直”一词,它常用来强调某种情况、状态达到很高的程度,含有夸张语气。但是,不说明说话人、行为者的主观态度,就不能充分揭示为什么它具有强调作用和夸张语气。例如:   “妈妈平时总唠叨我找对象的事,这次听说有人要给我介绍,简直不知道怎样打扮我好了。”该句说明了“妈妈”天天急着让我找对象,“简直”的强调,夸张语气也就突显出来了。   4、 对比教学法   ⑴汉外对比 如英汉对比:   I met her near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afternoon .   我昨天下午在书店附近遇见了她。   引导学生观察汉英语句子中状语位置的差异。   ⑵汉语内部对比   有点儿 比较   贵:这儿的东西有点儿贵。 这儿的.东西比较贵。   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   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⑶新旧知识对比   可先对比设疑,后进行讲解。如讲授动词前加“一”出现在复句的第一分句的用法时,先不直接列出完整的例句,而是板书两组词组:   找人问问 开门看看   找人一问 开门一看   然后请学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词组意思是否一样?用它们造句时用法又是否相同?接着,教师进一步把词组补充完整:   马丁要找人问问北京路怎么走。   马丁找人一问,就知道了到北京路该怎么走。   我开门看看是谁来找我。   我开门一看,原来是小玉来找我。   最后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前者后面跟的是“问”或“看”的内容;后者后面跟的是“问”的结果或“看”后发现的情况。   5、 活动教学法   如练习“把”字句,同时也复习有关房间名称和家具名称的词汇。   教师先展示各种家具(包括部分家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每人抽取一张粘贴在黑板上,然后在家具图片的下方写上家具的名称。如:书桌、椅子、沙发、餐桌、床、衣柜、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等。遇到学生不会写的,教师可以帮助书写并注上拼音。   教师再展示一套住房的截面图,让学生说出其中各房间的名称,如:客厅、卧室、厨房、书房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假定自己是房子的主人,现在指挥搬家公司的工人摆放这些家具。要用“请把??”这样的句式。教师可先要求学生   A指挥工人把家具搬到合适的房间里,   B进一步指挥工人把家具放在房间里合适的位置上。   6、 智力游戏教学法   如操练“把”字句,集中练习“S+先(再)+把+O+带(运、送)+过去(来)”这种句型。   ⑴ 教师准备三张图,分别画有一只虎、一只猪和一筐白薯。   ⑵ 教师告诉学生情景:   一个农夫带着一只虎、一只猪和一筐白薯去集市。来到河边,农夫租了一条小船,由于船很小,农夫每次只能把一只动物或白薯带过河。如果先把虎带过去,留在岸边的猪就会把白薯吃掉;如果先把白薯带过去,留下的虎就会把猪吃掉。农夫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三样东西都带过河去呢?   ⑶ 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哪个小组先找到解决的办法,并用“把”字句正确描述出全部过程,哪个小组就获胜。   “把”字句对于汉语非母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费心思,以上的教学方法效果真的超棒,既练习了句型,又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   7、 演绎法   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先让学生接触范句,然后通过模仿、类比、替换、操练,让学生掌握。   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1   A比B+形容词   如“他比我高”;“今天比昨天热”;“这件衣服比那件贵”;等等,并引导学生自己生成句子。   再给格式2:   A比B+形容词+补语   如“他比我高一点儿”;“他比我高得多”;“他比我高12厘米”;等等,并引导学生造句。然后再给出“比”字句的其他形式以及否定的格式等。   8、 归纳法   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必要时还可以推导出具有代表性的语法结构公式。   9、 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再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

常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2,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的应用技巧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的应用技巧   导语: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实践证明:机械练习、替换练习、扩展练习、词语填空、划线提问、对比设疑、交际练习等方法,在语法教学中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有积极意义。下面我分享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的应用技巧,欢迎参考!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核心,由于汉语没有时态和词形的变化,语法教学就更为繁杂。因此,绝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在语音阶段之后,都是以语法结构为纲进行编排的。即每课围绕一两个语法点进行,使外国学生逐步掌握汉语语法的特点及表达方式。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用适当的方法展示语法点,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教授语法点,对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极为重要。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机械练习法   机械练习目的是在简单情景中加深学生对语法点的理解,并通过反复的、高频率的机械练习,达到流利说出正确的汉语句子的目的。 例如:老师先大声领读三遍:我是留学生。(此句包含最简单的主谓宾结构) 学生集体朗读、同桌互相朗读、个人自读几遍:我是留学生。 练习结构是:老师——学生——学生——学生——老师   学生不但掌握了最基本的汉语句式,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重复练习,纠正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错误。从最简短的`句式开始,随着学生对汉语句式的熟悉和掌握,逐渐加入复杂的句型和结构框架。并且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快练习的频率,达到脱口而出。   机械练习对学习任何语言都是必须的,尤其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只有经过大量的、反复的机械练习,才能掌握该语言最基本、最核心的句式。   二、替换练习   教师用所学语法点写出一个标准的句子,然后给出替换的词语,再由学生   替换出新句子的方法。   例如:   我 骑自行车 去 长城。   坐火车 广州。   乘飞机 上海。   坐轮船 武昌。   替换练习也经常用在汉语复句的学习中,譬如练习(如果??就??)   老师:如果明天下雨, 学生:我们就不去爬山了。 如果明天刮风, 我们就不赛篮球了。 如果晚上停电, 我们就不上课了。   替换练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不完全的重复练习,不仅适合句型学习,还有利于复习学过的词语。在实际练习中,教师要掌握好练习速度和替换词语的难度。一般速度可以略快一些,这样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训练学生的反映能力,提高练习的效率。替换词语要具体、难度要适当,既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又使替换练习正常进行下去。   三、扩展练习法   进行扩展练习。 通过不断添加新词语,增长句子的长度,以达到使学生能流利说出包括所学语法点的语句。具体方法是教师给予词语提示,由学生   例如:老师:饭 学生:饭 喜欢 喜欢吃中国饭 玛丽 玛丽喜欢吃中国饭 ??   扩展练习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既可以师生互练,也可以同桌相互问答。   例如:学生甲: 去食堂, 学生乙: 吃午饭。 去邮局, 买邮票。   去操场, 打篮球。   去机场, 接朋友。   去书店, ??   去银行, ??   扩展练习的优点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语法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生活中实际的、有意义的交际打下基础。   四、词语填空法   这是语法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用此法可以练习汉语数量词搭配、动宾搭配、定中结构、状中结构等。   例如:教师说出一个名词,学生迅速添上数量词。   老师:飞机 学生:一架飞机   词典 一本词典   地图 一张地图   汉语课 一节汉语课   教师说出一个动词,学生快速搭配合适的宾语。   老师:锻炼 学生:锻炼身体   克服 克服困难   节约 节约时间   参观 参观博物馆   教师说出一个名词,学生迅速添加定语,定语可以是限定性的,也可以是修饰性的。   老师:电影 学生:中国电影 好看的电影 朋友 美国朋友 漂亮的朋友 民歌 乡村民歌 优美的民歌 饼干 苏打饼干 美味的饼干   词语填空法用途非常广泛,汉语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连词“还、再、又”都是留学生容易混淆的语法难点,只有经过大量的填空练习,才能准确掌握他们的用法。   五、划线提问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然后用彩色粉笔在句子下方依次划线,要求学生对划线部分提问:   例如:乔治坐8路公交车去商场买衣服。   要求学生依次用谁、几(多少)、哪儿(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提问,并说出完整的疑问句:   1、谁坐8路公交车去商场买衣服?   2、乔治坐几路公交车去商场买衣服?   3、乔治坐8路公交车去哪里买衣服?   4、乔治坐8路公交车去商场买什么?   教师在讲授特指问句时,用划线提问法效果较好。特指问句还包括用“多长”、“多大”、“多高”、“多宽”、“多远”、“多大岁数”等提问的句子。划线提问法,有利于训练学生对特指疑问句的熟练掌握。   六、对比设疑法   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来讲授某些语法点,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对比的方式有不少,可以比大小、高矮、长短、颜色??,对于一些复杂的语法现象,教师先对比设疑,后进行讲解,常常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授动词前加“一”出现在复句的第一分句这一语法现象时,教师先板书两组词组:   甲组:找人问问 乙组:开门看看 找人一问 开门一看 然后请学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词组意思是否一样?用它们造句时用法是否相同?学生讨论后,教师把词组扩成句子。   甲组:大卫要找人问问去邮局怎么走。   大卫找人一问,就知道了去邮局怎么走。   乙组:我开门看看是谁来找我。   我开门一看,原来是玛丽来找我。   最后,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每组的前句表达“问”、“看”的内容,每组的后句表达“问”的结果、“看”后发现的情况。这种讲授新知识前,进行对比设疑的方法,可使学生形成一种悬念,急切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七、交际练习法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或创造交际环境,使学生把所学语法点运用于实际交际中。这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语法学习的最高目的。交际练习的特点是真实,教师问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要求学生给予真实的回答。   老师:大卫,这个星期天你到哪里去了?   大卫:我去逛超市。   超市里有什么? 有食品、服装、百货。 你买了什么好吃的? 我买了烧鸡、面包、啤酒、巧克力。 ;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的应用技巧

3,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导语: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汉语词汇,进而,影响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直接对译法、直观说明法、比较联系法、语素教学法、语境猜测法五个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作一探讨。   近年来,关于词汇教学的研究层次不穷,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目的是让留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掌握、理解汉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并且能够流利的用汉语交流。结合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以及从词汇研究资料中获取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对对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做一个粗略的总结。   一、直接对译法   直接对译法,即直接用学生的母语解释词义,大部分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呈现生词。直接对译法的优点是词语解释简单便捷,能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较为直接的解释。外语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借助母语来理解或记忆,特别是比较抽象意思的词语,如,“人民”、“间接”、“困难”等,这类词语用直接对译法讲解能够一点就通。   直接对译法的缺点是有些词语与外语没有准确的一对一的对译关系,很难准确翻译,这种不准确的翻译又会产生新的混淆。比如“认识”、“知道”翻译成英语都是“know”的意思,“I know him.”可以翻译成“我认识他”,也可以翻译成“我知道他”,但是,两者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另外,“I know it.”只能翻译成“我知道这件事”,而不能说“我认识这件事”。   直接对译法只是初步的界定词语的意思,如果想要区分它们,还需要进一步从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方面辨析词语。   二、直观说明法   直观说明法,即是用实体事物、图片、肢体语言对词语进行解释说明。实体事物、图片可以用来介绍实际存在的事物,如“苹果”,我们就可以拿出一个苹果或展示一张图片,告诉学生“píng guǒ”这两个音节形成所代表的内容及意义。类似的我们还可以讲解其他水果、日常用品、电器、交通工具等。   肢体语言也称体态语,章志光(1996)先生认为:“人们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动作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社会交际的方法和手段称之为体态语。”[3]肢体语言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动作演示的动词:动作性强的动词,如“站”、“坐”、“来”“去”等;面部表情,如“哭”、“笑”“开心”等。   直观说明法很生动形象,能够让学生将词语的音和义直接的联系起来,便于记忆生词。并且将直观的实物、图片、肢体语言运用到课堂活动阶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的积极性,使得词汇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记忆更加深刻。   三、比较联系法   比较联系法,即通过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的对比和联系解释词义。汉语词汇的一大特点是存在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归纳出不同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凸显其共性和区别,使其区别特征更加明显,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肥”和“胖”都是形容词,二者都可以作“瘦”的反义词,但有区别。两者都表示“fat”的意思时,“胖”指一个人有很多肉,体型宽广,但是很结实,如“这孩子真胖”;“肥”表示含脂肪多的,①(与“瘦”相对,除“减肥、肥胖”外,一般不用于人)②用于物时,指衣服鞋袜等宽大,如“衣服有点肥,袖子有点肥”。   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鲜明的对照和映衬,从而将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反义词,这样成组的反义词对比记忆可以是记忆更加深刻。汉语中一些简短的单音节反义词,如“大、小”“快、慢”“长、短”等,采用比较联系法,能够简单、轻松地记忆词组,同时记忆能够理解地更加透彻,并且能够快速掌握。   在比较联系法中,用于比较的同义词、近义词或者反义词可以是学过的词语也可以是没学过的。学过的词语可以帮助学生再次构建其语义网,达到巩固的效果;还未曾学过的词语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注意教师扩充词汇时,不应该选取较偏、较难的词语。   四、语素教学法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单音节的语素与单个汉字意思是对应的,汉字的意思即是语素的意思。语素可以构成词,这个词的意思是由它所组成的一个语素或多个语素的意思共同决定的。吕必松先生曾提出:“长期以来,我们基本上把词作为最小的教学单位,一直不太重视语素教学。其实汉语教学中语素教学是一个不该忽视的方面,应考虑把语素作为最小的教学单位。”[4]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还要重视语素拆分和语素间的组合规律。通过语素教学法讲解生词,不但能够准确地把握词汇的意思,而且还能够增加与该语素相关的新词的数量。例如,讲解“订货”一词,“订”的意思是“预先约定”,“货”的意思是“货物”,通过这种方法讲解,学生们能够很快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教师也可以有此扩展“订购、订阅”,或者“发货、收货、验货”等词语的意思。   在使用语素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要注意语素的多义性。在现代汉语中,一个语素可能会对应一个意思,也可能对应多个意思,汉语词汇语素教学中,教师就要考虑所讲的语素是否有多个意思。例如,讲解“家庭”这一词语时,“家”的语素义是“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相关的可以扩展为“家眷、家长、家乡、家训、家规”等。但是,由于“家”这个语素还能组合成“画家、书法家、科学家、作家”以及“儒家、道家、法家、诸子百家”等相关的词语,所以在讲解时也应该相关的提及到,“家”还有表示“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学术流派”的意思。   要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分阶段进行。语素教学法应该遵循“常用为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则,这是从语素本身及学习者接受汉语的能力出发的。初级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的词汇有限,教师主要是以整词教学为主,这样既方便教学,又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如果每个词语都用语素教学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疲劳感,不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分析词语,这样教学的话,反而不利于汉语词汇的学习。这个阶段语素教学可以作为辅助,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可以引发学生联想或总结某些规律。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使用语素教学法使学生具有相同语素词产生联系,把词汇构建成语素网,便于巩固、记忆生词,在此基础上,遇到新的词语,可以有效地拆分语素产生对应关系理解词义。   正确认识语素教学法和词本位教学法,要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各有特色,要合理搭配使用这两种方法。在现代汉语里,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本位教学法是把一个词作为整体来讲解,更容易实现交际。由于词语本身规律性不强,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生词,这样的话学习效率不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语素教学可以弥补词本位教学的缺点,将有关联的语素结合在一起,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另外,语素教学法要适度,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可以拆分成语素分析。例如“忘记”一词,是由“忘”和“记”两个语素构成的,但是它们两个是一组反义词,合在一起又是什么意思呢。所以,教师不能不分适宜的乱用语素教学法,否则会使学生更加迷惑,加重学生学习词汇的负担,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五、语境猜测法   语境猜测法,即是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中推测词语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多义词的大量存在是词汇丰富的一种表现[5]。多义词有多个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的语境中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别的义项都不适用。所以,当从语境中理解、记忆一个词语时,能够较为准确的理解和运用词语。徐子亮(2000)在对语境与语言结构的实验中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语境对字词的意义有导向、确认和解释的功能;语境对字词识别的速度产生影响,语境中字词辨认的速度更快。第二,在语境可以为词语的识记增加线索,可以促进词语的保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可以加强对该词的记忆。第三,在句段中的语境可以修正破读,提供猜测词义的线索,还可以衔接缺省,帮助跳跃障碍词。[6]由此,语境能够使多义词的词义单一化、具体化,采用语境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对词义的准确把握。   例如,根据上下文,讲解“深”这个词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句子入手。   ① 这口井很深。   ② 这本书很深。   ③ 我们的友谊很深。   ④ 夜已经很深了。   ⑤ 这种布的颜色很深。   分析“深”所在的不同语境中表示的意思,另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扩展不同义项的相关词语。如下表所示,这样讲解词汇,能够让学生明白语境的重要性,在不同的语境中掌握词汇的意思。   多义词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强,教师不应该将词汇局限于静态的单个词汇的学习中,而应该运用语境教学法。给学习者设定到了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词汇,形成动态的、情景化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灵活运用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同时,语境教学法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联想记忆生词,从而使词义的记忆保持长久。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并不是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分析词语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分阶段、分情况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上述的五种词汇教学方法彼此间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对于有些生词来说,想用一种方法就能够讲解清楚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灵活掌握、把握多种讲解方法,并将其综合运用在教学中。词汇教学是汉语学习的关键,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轻而易举的掌握词语,并且能够正确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授的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己并且能够适合学生的方法。 ;

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文章TAG:对外汉语教学对外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