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瀑布作文点评怎么写,黄果树瀑布近日断流了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写一篇作文
来源:整理 编辑:八论文 2023-09-13 13:15:38
1,黄果树瀑布近日断流了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写一篇作文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不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之一。与世界上其他著名的大瀑布相比,黄果树瀑布或许没有那么雄伟壮观,但是她的神奇之处在于,在大瀑布半腰隐藏着一个天然的洞穴,外面有藤萝攀附,当瀑布飞流直下的时候,会出现水挂珠帘的美丽景观,因此被称作水帘洞。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就是在这里取景的,无数游客不远万里前来欣赏这奇特的自然景观。让我们举起相机,把黄果树瀑布拍下来,将美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同时介绍给更多的人。
2,描写瀑布的作文300字
《家乡美丽的瀑布》
人人都说自己的家乡美,然而我觉得自己的家乡更美,尤其是家乡的高冠瀑布,它依山傍水每年都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旅游。
你要是来游瀑布,走到山边便能听见“轰轰”的流水声。抬起头放眼望去,只见一条银白色水龙从那青黑的岩缝中蹦溅而出势若奔马直入高冠潭,激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撒在洄旋的水面上,看到这壮观的景象一定回使你心旷神怡。
瀑布的西边有个八角亭。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看见瀑布的全体了。亭下便是高冠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翅浮在天空中一般,那瀑布从上而流时经过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的乱溅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极了。然而它从高冠潭流出的那一刻却又松松的皱缬着,好像一位温柔的少女拖着长长的裙子在春风中轻轻飘动着,给人一种细腻感和亲切感。
瀑布的东边有个虎洞,这是人工开凿的有70多米长。进入虎洞你便可以与瀑布面对面交谈了,站在瀑布的对面欣赏那素白的水听着那隆隆的水声,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瀑布好客,它不时的将雪白的水珠抛向你,如在向你问好一般,你看,你看它正向你招手呢!
家乡的瀑布虽比不上漓江水的清澈优美,比不上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但它有自己的风格,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而存在,我很喜欢它,同时我相信你也会喜欢它的!
3,作文的自我点评怎么写
我是一个装有牙套的相貌普通的女孩。我自认为自我很开朗大方。从幼儿园起这“爱说”就一直跟着我。在上幼儿园时,几个伙伴坐在一桌吃饭,我不知不觉的在桌上发表“演说”。从昨天看的动画片开始说起,直说道今天晚上有什么动画片、有幽默剧……还把在玩的时候的伙伴从头顶到脚板底说了个遍。那几个伙伴呢?他们早就被我说成我的听众了,听得十分入神,好象很有趣的样子。说到最后还不忘一句:“想知下回怎样,请听下次演说。”然后就扒起饭来。在幼儿园的环境给了我大胆的信心,幼儿园老师在毕业时给我的评价是:大胆、开朗、与众不同(当然这个“众”就是女孩子了!)作文的点评没有统一的规范,一般都是按照你阅读的作文做点评。这里我谈谈我的点评方法。 首先要看作文的立意是否正确,而且中心是否突出,是否达到了作文所要表示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点评要运用作文中的一些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论述立意的。比如:写《父亲》。作文中运用了哪些语句来说明父亲辛苦或者是伟大的,这些语句突出了父亲辛苦或者伟大这个主题。 再用作文的特色来点评。有的作文有词很丰富,有的作文情节很感人,有的细节描写很细腻。。。。。。你就用作文中的某一个特色来点评。当然前提是要你自己发现这篇作文的特色。 还可以从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来点评,就是这篇作文与众不同的写作方法来点评。 最后再谈谈你对这篇作文不足部分的看法,比如:从语言,篇幅,生动,细节等方面做一个点评,不要面面俱到。只谈一个重点就行。当然还可以说些鼓励的话。 总之,你要让这篇作文的作者看了你的点评后感到高兴和鼓舞。 就这些,不知道您是否满意。 哈哈,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4,写瀑布是大自然的神奇音响的作文
每当听到汽车的喇叭声,每当听到火车的鸣笛声,每当听到电锯的砍树声,一种说不出的苦便涌上心头。哪个是大自然的声音?
我爱瀑布从高处泻下的声音,那才是真正大自然的声音。
瀑布的声音,不如鸟鸣声清脆,不如微风声轻盈,不如雨滴声令人惊讶,但却饱含着大自然的美。
你听,瀑布从山上泻下来的声音多么奇妙呀。“唰——唰——”,仿佛是倾盆大雨从天上泻下来。不过呢,那乌云只在小小的片区出现。瀑布永不停止,令人感觉声音洪亮而干脆,却令人意犹未尽。“那洪亮而干脆的声音似乎一下子轻柔而朦胧了许多,仿佛一位力大无穷的勇士突然变成了一位优柔寡断的少女”是我在游玩过庐山三叠泉离开景区时的真实感受。这种声音难道不是大自然的声音吗?这种美妙效果难道不是大自然创造的吗?
你听,瀑布从山上泻下来的声音多么洪亮呀。“劈里啪啦——啪——啪——啪”仿佛是英勇的人民子弟兵要打想一场惊心动魄的“瀑布保卫战”。这时候的大自然,伴随着啪——啪的声音,一定会把耳朵竖起来,倾听着,笑着…..这瀑布宛如转瞬间有了人的思维,要和雷公公比谁的声音响呢!“啪—!“瀑布泻了下来,把我的思路打断。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就是大自然在拍案叫绝呀,因为“拍案”的声音也很响,“啪”的一声,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但“拍案”的声音这所以不如瀑布洪亮,是因为它缺少了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永远是最动听的,难道不是吗?
你听,瀑布从山上泻下来的声音多么有力呀。“啪——滴——嗒”。那声音显出了瀑布的“皇家气派”,就连在水里溅起水花的声音也是那么遒劲。这时候的大自然,仿佛是一位书法家,泻入水中的瀑布是它写出来的字。它把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刚劲而飘逸,它随手一挥,字就从山上“滑”了下去,大自然就不停地写着,山上的泉水就不停地出现,它就手一挥,瀑布就又出现了。因此,大自然每次都要写很多字,但依然很认真。我再次望着瀑布,听着那遒劲的声音,“滴,滴,滴,嗒“感觉美极了,大自然已经与瀑布融为一体了。这难道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吗?
我爱大自然,更爱大自然中的瀑布。
简评:文章通过声、形、色的穿插描写,描画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瀑布画卷,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
2013年10月18日... 马尾瀑布位于埃尔卡皮坦山的东部,由两柱高约480米的水柱组成,其总高达到650米.每年只有2月的短短几天,游客才可以在这里亲眼看到大自然的视觉奇观...
瀑布中的大自然 每当听到汽车的喇叭声,每当听到火车的鸣笛声,每当听到电锯的砍树声,一种说不出的苦便涌上心头.哪个是大自然的声音? 我爱瀑布从高处泻下的声音,那才...
前面一句既然是“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酝酿”,那么“它”就是那“花舱”!如果前面一句是“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那么“它”...
5,作文评语如何写
作文评语该如何写 奉新二中:许小妹 内容摘要:一条好的评语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作文的得失,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所以教师在作文评语里应该少指缺点、多指优点,少下断语、多些探讨,不求全面、突出重点,并且要鼓励学生写评语。 作文评语是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形式到内容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如果说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那么给学生作文下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它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师生之间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教师通过评语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评语感染,领悟写作技巧,磨炼意志品质,激起写作兴趣,点燃写作热情,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显然, 一段好的批语,对学生将会大有裨益:可以让学生既写好了作文,又学会了做人;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其意义可以说远远超出了评语本身,一条好的评语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作文的得失,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少指缺点、多指优点 以往我们批改作文,总是给学生指出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选材不恰当”、“结构不合理”、“书写不规范”……好像这样做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显示出教师的水平。但是,如何才能使中心明确、内容具体、选材恰当呢?学生看了批语,也还是不明白,写作积极性却已大受打击。我们说,作文批改应注重实效性,为什么不多指优点而少指缺点呢?我们完全可以放下某一习作中选材不合理的不足,指出他文章构思精巧和语言富于表现力等优点。指出优点,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使正确的知识得到强化。那么,对习作中存在的缺点、问题是否可以视而不见呢?也不是。教师应明确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当然,这一内容一般不应在评语中体现,而应在作文讲评中反馈给学生。二、 少下断语、多些探讨 毫无疑问,教师的评语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师可以给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因此,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评价标准去评判学生作文并要求学生完全接受自己的观点是不科学的。除非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教师一般不应轻易下断语,而应多站在平等的立场上进行探讨。例如,与其在评语中写道“内容不够充实”,倒不如说“在我看来,如果你能将更为典型、更为具体的材料充实到你的文章中去,效果可能会更好。你认为呢?”这样的探讨性的评语使学生感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尊重,通常他也会充分重视教师给他的批语。三、不求全面、突出重点 有的教师在评语中力求面面俱到,生怕遗漏了某一方面而使学生遭受损失。所以他们的评语从审题立意篇章结构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再到行文格式字数要求,可谓详尽具体,苦口婆心。然而作文训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文课也不止这一节,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各个击破”呢?把太多的信息一股脑灌输给学生,学生理解和应用都成问题,即所谓“贪多嚼不烂”。我们的做法是评语只针对主要方面,其它内容则通过旁批或直接修改来反映。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学生努力有方向,效果易检测,同时也使教师批改作文的效率大为提高。四、鼓励学生写评语 这里所说的评语包括两种:1.作文后的自评。学生每次写完作文之后,经过自己的反复修改,都给自己的作文指出优点,置在评语栏里,这既是一种自我肯定与激励,也可作为老师批改作文的参考。2.对同学作文的互评。同学之间相互找对方作文的优点,这首先是一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同时它也可作为老师批改作文的参考。 以上四方面的重视,就使作文教学克服了单向交流的弊端,形成了教育对话的新格局。在这一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写作能力将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 一段好的作文评语 ,不仅能评定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起到一种唤醒、鼓舞与激励的作用。
6,瀑布 李忱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瀑布 李忱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赏析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李忱《瀑布联句》诗歌鉴赏--------------------------------------------------------------------------------作者: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日期:2005-06-08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素娴诗文,曾书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云云,以赋壮怀。他的诗就是由这一首唐诗改易数字而成。此诗中瀑布形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有气魄,为冯云山激赏不是偶然的。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联句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受到鼓舞,故也竟能为农民革命领袖冯云山所喜爱。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这也是一个显例。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 李忱鉴赏】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素娴诗文,曾书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云云,以赋壮怀。他的诗就是由这一首唐诗改易数字而成。此诗中瀑布形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有气魄,为冯云山激赏不是偶然的。 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 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联句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受到鼓舞,故也竟能为农民革命领袖冯云山所喜爱。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这也是一个显例。
7,点评望庐山瀑布和望天门山
七绝·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七绝·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赵其钧)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作品鉴赏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文章TAG:
写瀑布作文点评怎么写瀑布 作文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