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讲解负数与正数

负数是小于0的数 正数是大于0的数

怎样讲解负数与正数

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正负数怎么讲

相反的两个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向东走50米记作+50米,那么,向西走50米记作—50米。
找整个四年级数学上册视频可能找不到 你按题目搜索 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 北师大”,这样搜索试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正负数怎么讲

3,初一数学教案正数负数

如果a表示正数,那么-a表示负数,如果a表示负数,那么-a表示正数,字母a除了表示正数和负数外,还可表示0
负数 正数 0
1.-a表示负数 2.-a表示正数 3.还可以为0

初一数学教案正数负数

4,如何认识正负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意图

教学目标1认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理解正负数德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2、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负数,能够用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并会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正、负数的意义,对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抽象地理解和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5,正负数什么意思 如何计算 明天开课 急急急

正数是指大于0的数负数是指小于0的数
①3/4x(-5/6)=-5/8 ②-(-5/16)x(-3又1/5)=1/16x(-16/5)=-(-1)③-5.67x(-0.25)x4=-5.67x(-1)=5.67④(-3)x(2.4)x(-30)xox(+0.74)=0因为整个算式中都是乘法,又因为,零乘任何数都的零,所以这道题的结果实0)⑤1.25x(-2又2/7)x(-2.5)x(-7/8)=5/4x(-5/2)x(-16/7)x(-7/8)=(-25/8)x2=(-25/4)=负6又4分之1⑥(-3/7)x(-0.125)x1/18x(-80)=(-3/7)x(-1/8)x1/18x(-80)=(-5/21)
正数就是大于0的(实数)负数就是小于0的(实数) 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 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且正数不包括0)  辨析: 零(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和零(0)统称有理数。指小于0的实数,如?3。负数是同绝对值正数的相反数。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负数用负号 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负数比零小,正数都比零大。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没 人教版图片有最大与最小的数,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  比零小(<0)的数.用负号(即相当于减号)“-”标记。.计算的时候就相当于减号 加减运算中,加上(减去)一个负数就等于减去(加上)这个负数的相反数乘法运算中,同号为正,异号为负

6,什么是正强化与负强化请举例

在心理学中,正强化的原理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努力地学习与工作,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也用来帮助病人消除不良的行为和症状。 负强化: 负强化主要是让...
正强化就是强化加加加负强化简单说就是垫刀
正强化是一直就强化你所需要强化的 一般强4以前都是正强化 到了5 6 7 也可以正强化 不过靠运气能可以 但是有了负强化(用这个期间强化其他便宜装备)把垃圾装备强到一定时候在强化如果不成功就可以继续进行正强化 记住负强化并不是把你所需的装备掉级别 而是把其他垃圾装备替你的装备掉级别 有关信息可以去查查 我强9前没掉过 很管用 记住强10以上就靠你运气了 我的强12掉了 直接碎了 祝你好运
一般强4以前都是正强化 到了5 6 7 也可以正强化 不过靠运气能可以 但是有了负强化(用这个期间强化其他便宜装备)把垃圾装备强到一定时候在强化如果不成功就可以继续进行正强化 记住负强化并不是把你所需的装备掉级别 而是把其他垃圾装备替你的装备掉级别 有关信息可以去查查 我强9前没掉过 很管用 记住强10以上就靠你运气了 我的强12掉了 直接碎了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由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某种外部性是指在两个当事人缺乏任何相关的经济贸易的情况下,由一个当事人向另一个当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曼昆认为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的影响。若斯的“搭便车”正外部性入手和科斯从外部侵害入手,无非也是指行为对与之交易或目的无关的其他人福利的影响。  依据作用效果进行分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溢出效应。负外部性,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减损的效应。  1、外部性以多种形式出现,有些是积极的(收益外溢),称为正外部性.有些是消极的(成本外溢),称为负外部性.前者是指某个经济人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人带来了福利,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向带来福利的人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  2、正外部性是指某一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别的主体带来了可以无偿得到的收益.负外部性是指某一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别的主体造成损失或使其增加成本却无需赔偿  3、公众营养具有正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埘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正面的积极的,称为正外部性,如免疫计划  4、外部性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它指一个经济主体因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收益,或遭受的损失,前者称为正外部性,后者称为负外部性.公益林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公益林所发挥的生态效益,社会各方都从中受益,而且目前是无偿受益  5、正外部性是指一个地方环境治理的好,其周边地区受益.反之,一个地方环境遭到破坏,其周边也会受到影响.如近几年东北东部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就来源于西部草原的荒漠地带  6、其中,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影响称为正外部性,对受影响者不利的外部影响称为负外部性.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7、正外部性是指个人或厂商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有益的影响而对方却并不为此支付费用.另一方面当个人或厂商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有害的影响却并不为此支付费用时便产生了负外部性  8、所谓正外部性是指微观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其本身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  9、外部性以许多形式出现有些是积极的(效益外溢)称为正外部性.有些是消极的(成本外溢)称为负外部性.例如当张三把一桶酸倒入河里时酸使鱼和植物死亡由于张三没有为这种损害而向任何人支付什么一种负外部性就产生了  10、若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则称为正外部性.反之则称负外部性或称诺斯外部性.外部性效应可能产生于合法的生产过程  11、如果这种影响是有益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害的就称为负外部性.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种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并不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  12、正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经济主体受益而无法从后者获取报酬.负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经济主体受损而后者无法获得补偿  13、对国家生态安全有益称为正外部性.对国家生态安全有害称为负外部性.《本草纲目》中记载核桃能补气、养血《天宝本草》中说常吃核桃仁令人健壮强肌、黑鬓发  14、外部性具有两种效应一种是积极效应或称为正外部性.另一种是消极效应或称为负外部性.如果个人的行为具有正外部性那么就意味着这种个人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是有利的  15、好的作用称为正外部性,坏的作用称为负外部性.根据上述外部性的特征,环境问题应属于一种负外部性.因为产生污染的主体在其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没有支付造成污染的成本  16、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如果是不利的,则称为“负外部性”.青岛与浙江发展模式的融合其实不正是增加各自的正外部性,而减弱负外部性吗  17、积极的实施到他人的影响产生的收益称为正外部性.对教育而言国家投资于国民教育最大收益在于培养和造就了人本身从而也使国家和民族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18、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则称为“正外部性”,反之,同称为“负外部性”.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均遵循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来作出决策,而并不考虑他们行为的外部效应  负外部性  又称外部不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补偿的成本。  汽车废气有负外部性,因为它产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吸入的烟雾。政府努力通过规定汽车的排放废气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还对汽油征税,以减少人们开车的次数。  狂吠的狗引起负外部性,因为邻居受到噪音干扰。狗的主人并不承担噪音的全部成本,因此很少谨慎地防止自己的狗狂吠。地方政府通过规定“干扰平静“为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7,初一上数学第一课正数和负数全部知识点越全越好全面追加200分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 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绝对值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为: ①如果a>0,那么|a|=a; ②如果a<0,那么|a|=-a; ③如果a=0,那么|a|=0。 可归纳为①:a≥0,<═> |a|=a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②a≤0,<═> |a|=-a (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即⑴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 <═> |a|=0; 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a|≥0; 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总比右边的小;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 |a|=a ; ②当a≤0时, |a|=-a 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一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即: ⑴当b>0时,a+b>a ⑵当b<0时,a+b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 2.使学生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使学生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海拔高度等量。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绝对值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为: ①如果a>0,那么|a|=a; ②如果a<0,那么|a|=-a; ③如果a=0,那么|a|=0。 可归纳为①:a≥0,<═> |a|=a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②a≤0,<═> |a|=-a (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即⑴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 <═> |a|=0; 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a|≥0; 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总比右边的小;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 |a|=a ; ②当a≤0时, |a|=-a 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一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即: ⑴当b>0时,a+b>a ⑵当b<0时,a+b<a ⑶当b=0时,a+b=a 4.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5.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33)-(-18)+(-15)-(+1)+(+23) 原式=-33+(+18)+(-15)+(-1)+(+23) (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33+18-15-1+23 (省略加号和括号) =(-33-15-1)+(18+23) (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 =-49+41 (运用加法法则一进行运算) =-8 (运用加法法则二进行运算) Ⅱ.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 (凑整法) (+6.6)+(-5.2)-(-3.8)+(-2.6)-(+4.8) 原式=(+6.6)+(-5.2)+(+3.8)+(-2.6)+(-4.8) (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6.6-5.2+3.8-2.6-4.8 (省略加号和括号) =(6.6-2.6)+(-5.2-4.8)+3.8 (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 =4-10+3.8 (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7.8-10 (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并进行运算) =-2.2 (得出结论) Ⅲ.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同分母结合法) -53-21+43-52+21-87原式=(-53-52)+(-21+21)+(+43-87) =-1+0-81=-181 Ⅳ.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要统一后再结合(先统一后结合) (+0.125)-(-343)+(-381)-(-1032)-(+1.25) 原式=(+81)+(+343)+(-381)+(+1032)+(-141) =81+343-381+1032-141 =(343-141)+(81-381)+1032 =221-3+1032 =-3+1361=1061 Ⅴ.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先拆分后结合)-351+10116-12221+4157 原式=(-3+10-12+4)+(-51+157)+(116-221) =-1+154+2211 =-1+308+3015 -307 Ⅵ.分组结合 2-3-4+5+6-7-8+9?+66-67-68+69 原式=(2-3-4+5)+(6-7-8+9)+?+(66-67-68+69) =0 Ⅶ.先拆项后结合 (1+3+5+7?+99)-(2+4+6+8?+100) 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法则一: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 法则二: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法则三: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法则四: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 2.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2a1=1(a≠0),就是说a和a1互为倒数,即a是a1的倒数,a1是a的倒数。 注意:①0没有倒数; ②求假分数或真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点颠倒位置即可;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求一个数的倒数,不改变这个数的性质); ④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或-1,不包括0。 3.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⑴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在把积相加。即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1)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na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文章TAG:备课正负数怎么讲备课  正负  负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