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拉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城乡居民消费
城、乡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要想缩小差距,只能提升乡镇的致富能力,开发更多的富有当地特色的农业副业,使更多的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得到解决;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比如贷款、技术、税收减免等等。

如何拉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2,怎样才能看出一个地方的消费水平的高低

一个城市小姐的质量与价格可以瞬间判断出这个城市的消费水平。
看该地区物品的价格!
看他的娱乐场所…
去市区吃碗面条,看价格,有的地方一碗面三块钱还很多,有的地方一碗面十块,这就是差距。 不过有点一样的面,

怎样才能看出一个地方的消费水平的高低

3,城乡消费方式的差异

据统计, 1995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577.7元,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为4283.0元,城乡之比为2.7:1;1997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090.1元,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为5160.3元,城乡之比为2.5:1。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162元,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为6201元,城乡之比为2.87:1。与收入水平相适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差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比1985年为2.3:1,1995年为3.4:1,1996、1997年为1:1。从消费结构上看,目前城市居民已处于享受资料消费型生存阶段,而农村居民则还停留在生存资料消费型阶段上。1998年农村每百户居民彩电、冰箱、洗衣机的拥有量分别为32.6、9.3、22.8,仅为城镇居民拥有量的30.1%、12.9%、25.2%。? 城乡消费出现巨大断层; 市场消费环境差异。 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相比,一是交通不畅。有不少行政村没有通公路,农用汽车、拖拉机无路可走;二是供水设施跟不上。除了沿海特别发达地区外,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自来水。多数地区严重缺水;三是用电成问题,且电价过高,农民对于家用电器买得起而用不起;四是缺乏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高效率的流通网络;五是农村市场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落后。缺乏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以及权威的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市场法制观念淡薄,市场法规不健全。市场流通秩序较混乱

城乡消费方式的差异

4,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用什么研究方法

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消费层次、消费质量不断提高。 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说明农民生活水平低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我国的城乡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这也导致了在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时必须划分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较大,但是消费水平却不能与人口比重呈正比。2003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9.47%,但农村居民消费只占全国居民消费的41.40%,城乡消费与人口比重的差距为18.07%。虽然相比前些年有所下降,但是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均衡仍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从相对数水平上来说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程度基本相同,但比较基数及绝对数便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惊人的差距。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2005年的2351元,增加了17.34倍。同期,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从405元增加到9393元,增加了22.19倍,年均增长比农村居民高出0.84个百分。农村居民消费的起点本就比城镇居民低,再加之增长速度又慢于城镇居民,那么消费水平差距的扩大就是必然的。总体来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种种原因城镇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使得城乡消费差距拉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不仅体现在消费占有率上,同时也存在消费结构的差异。1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与农村相比少10个百分点,于是城镇居民就能在文教娱乐、保险保健等方面投入更多,获得更高的生活保障,提高生活品质。中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近年来不断扩大,如果将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这种差距将成为世界之最。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通过比较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旨在找出导致我国居民消费出现城乡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这种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此提出关于居民消费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建议。

5,求关于城乡消费品市场差异的论文

自己看看。希望有帮助。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研报告——当前中国城乡家庭消费状况面对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外部环境,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成为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1、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中国总体上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总体来说,在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和衣着类)的比重约占到消费总支出的40.9%,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的比重占到消费总支出的50%以上。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例,中国消费结构已经完成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过渡。2、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程度较高,但消费层次存在明显差异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情况来看,城乡居民的消费层次有所提高。从购买衣服的选择来看,无论城乡人口选择自家做衣服的比例均很低,城市为0.6%,农村为0.8%,说明绝大多数居民已经习惯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服装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商品化的消费品。服装商品化的背后是普通家庭对商品生产服务的购买,说明中国城乡居民日渐成为相对成熟的消费群体。外出吃饭也成为城乡居民经常性的选择,有超过40%的农村人口经常外出吃饭,城市人口外出吃饭的比例要更高一些,达到56.6%。农村人口外出吃饭主要集中在小吃店和小饭店等餐饮场所,而城市人口外出吃饭选择餐饮类型则相对丰富和均衡,除了小吃店和小饭店外,大众餐馆、中档饭店等都是选择较多的类型。3、家庭消费水平呈阶梯层次分布,高收入家庭的数量扩大根据收入五等分的划分原则,我们将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按照家庭收入水平,依次分成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五种类型。分析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均出现了从低收入家庭到高收入家庭,家庭消费水平呈阶梯层次分布的状况,即收入水平高的家庭,消费的绝对水平也高。从消费水平的相对数变化趋势(以低收入为100)来看,从低收入到中高收入家庭,消费水平增长趋势较为平稳,但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陡然升高,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消费家庭数量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消费家庭的消费水平与一般家庭的消费差距也在扩大 http://wenwen.soso.com/z/q118884263.htm?w=%B3%C7%CF%E7%CF%FB%B7%D1%C6%B7%CA%D0%B3%A1%B2%EE%D2%EC&spi=1&sr=4&w8=%E5%9F%8E%E4%B9%A1%E6%B6%88%E8%B4%B9%E5%93%81%E5%B8%82%E5%9C%BA%E5%B7%AE%E5%BC%82&qf=10&rn=19&qs=4

6,如何判断一个城市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

首先是政府公布的数据,比如: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比重、商品、工业品、农产品、旅游品等等消费价格指数等,但政府公布的往往有失偏颇,不能准确反映各个层级的状态。除了消费数据以外还有很多的办法可以在调研中了解到:这里不包含城市文化因素的诱导。关于城市消费结构和能力的调研分析的方向主要是一、投资性消费和个人需求型消费的对比房屋销售价格(每平米)达到房屋租赁价格(每平米每年)的十一倍以上至少说明投资性消费开始过热。轿车所在人口的比例超过六比一,这样的城市说明个人消费比重较低,一定会出现的情况是,物价较高于个人人均收入。二、需求性消费的比例比重城市商业房产的租金差异较大,旺角与一般地段的租金相差超过十倍,说明消费向两头倾斜,城市比较缺乏中间收入人群,贫富差距较大。商业地块比较集中,或者城市商业中心少于两个,说明消费市场不繁华,物价却并不低。三、消费能力的关注消费能力一般指城市居民中的可支配能力和消费意愿,商店、超市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店面占主要地段和数量的话,说明消费能力一般,比如有的小城市可能只有一个像样的大超市而已,大型商场比较多而且分布较为分散的,说明城市消费能力较高。专业店面(美容、高端专卖等)比较多,已经进入很多社区的,说明消费能力较高。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多比较大的城市,需要分区分片来看待,中国现在很多城市的人口分布已经开始了富人区和贫民区的分别,但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却并不能代表这个城市的全部消费情况。
除了消费数据以外还有很多的办法可以在调研中了解到:这里不包含城市文化因素的诱导。关于城市消费结构和能力的调研分析的方向主要是一、投资性消费和个人需求型消费的对比房屋销售价格(每平米)达到房屋租赁价格(每平米每年)的十一倍以上至少说明投资性消费开始过热。轿车所在人口的比例超过六比一,这样的城市说明个人消费比重较低,一定会出现的情况是,物价较高于个人人均收入。二、需求性消费的比例比重城市商业房产的租金差异较大,旺角与一般地段的租金相差超过十倍,说明消费向两头倾斜,城市比较缺乏中间收入人群,贫富差距较大。商业地块比较集中,或者城市商业中心少于两个,说明消费市场不繁华,物价却并不低。三、消费能力的关注消费能力一般指城市居民中的可支配能力和消费意愿,商店、超市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店面占主要地段和数量的话,说明消费能力一般,比如有的小城市可能只有一个像样的大超市而已,大型商场比较多而且分布较为分散的,说明城市消费能力较高。专业店面(美容、高端专卖等)比较多,已经进入很多社区的,说明消费能力较高。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多比较大的城市,需要分区分片来看待,中国现在很多城市的人口分布已经开始了富人区和贫民区的分别,但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却并不能代表这个城市的全部消费情况。

7,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哪些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

  总的来说,这是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既有体制因素,如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的城乡分割;又有政策因素,如投资、财政、金融、价格管理政策的不协调等;也有发展方面的因素。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整个社会的发育程度农村慢于城市,农村的工业化慢于城市,农村的城镇化慢于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饮水、能源、通讯、交通等都比城市差很多。   通过数据可以刻画分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由于城市存在着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的限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迟缓,农业相对生产率低,工业和农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别扩大,导致城乡差别扩大。到2001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降到了15.2%,但是农业就业人员仍然占全部就业人员的50%。从1996年到2001年,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4%下降到15.2%,而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仅由50.5%降到50.0%。这意味着50%的农业劳动力只创造15.2%的产值。实际上,从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就一直远远低于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趋势也是逐步下降的,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则是逐步上升的。如果按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工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由1990的4.8∶1上升到2001年的12.9∶1。   第二,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扩大,9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曾一度缩小的价格“剪刀差”再度扩大,使得农业的贸易条件恶化了。自1997年以来,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村工业品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都在下降,但是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远远快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幅度,使得工业品和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再度形成,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第三,从城乡的投资结构看,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投资增长速度放慢,投资比重下降。1990~2001年,我国农村的集体、个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平均为17.3%,明显慢于城镇24.8%的平均增长速度。农村集体、个体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到2001年已下降到19.5%,已降到1981年以来的最低点。城乡投资结构向城镇倾斜,导致城乡差别扩大。   第四,从财政资金的流动情况看,从农村拿得多,给予的少,财政资金从农村净流出,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下降。2001年,农村资金通过财政渠道净流出额高达1078亿元;财政支农比重逐年下降,1978年为13.4%,1990年降到10%,到2001年已经下降到8%。   第五,从信贷资金的流动情况看,资金也是从农村净流出的,金融部门的支农力度也在减弱。到2000年,农村信贷资金净流出额已经高达4048亿元。国有独资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减少了地方分支机构,有的则把分支机构从农村撤出;同时,又增加了从农村吸收资金的渠道———邮政储蓄,只从农村抽血,不给农村输血。各大商业银行向城市集中,农村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

文章TAG:城乡消费差距怎么衡量城乡  消费  差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