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评论写作该从哪些角度来写

写下诗人的生活和人生对比!
根据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处境,也可以从诗歌当中的诗眼着手

诗歌评论写作该从哪些角度来写

2,关于诗歌评论

诗歌无非就是田园,山水,边塞,爱情,仕途的。所以看诗的类容一般看的出在写那种,只要你记住写田园,山水,边塞,爱情,仕途的诗歌的某一个名作,其他的评论对照着写就可以了,比如田园的就想想陶渊明的,说:什么表达了作者多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等,上水的就对比王维的写,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什么的,像李清照李商隐的相思爱情,李白杜甫的仕途,陆游的家国命运……反正总能再其中找到类同的东西,从类容上进行评论。其次就是写作形式,一般不同种类的是个会有不同的韵脚和句式,这个就按照句子的的样子和诗歌的类容说读来铿锵有力或者百转千回或者荡气回肠或者心旷神怡或者耳目一新。反正就是把平时是个知识的积累多发挥点就ok了。

关于诗歌评论

3,诗歌鉴赏如何写

第一步———把握各类诗歌的特点 这里重点谈谈古典诗歌鉴赏。应从掌握律诗、绝句的基本格式和特点入手,至少弄清什么是七律、五律,什么是七绝、五绝;什么时候押韵,什么时候可不押韵;律诗共有几联,哪两联要求对仗;绝句的第3句为什么一定不押韵;律诗与绝句和文章一样,都有起承转合,怎样看。再如词,在什么地方押韵;怎样区分上下阕;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另外,曲的特点往往比较通俗,相对于诗词来说,要好理解些,熟练掌握了这些,第一步就走出去了。 第二步———了解诗歌常用的手法并细心体味意境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是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的,常用的手法分为两类:表现手法与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有衬托,包括正衬与反衬,有象征,有托物言志,有写景状物,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等等。这些手法是你在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时所感受到的,比较宽泛,比较虚,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修辞手法有常见的对偶,包括正对、反对、流水对、自为对、错综对等,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难度不大,这一步也要走好。 第三步———了解并熟悉出题人的思路 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我们浏览近几年的高考题时就会发现,诗歌鉴赏题往往是选错误的一项,这说明出题人在有意降低试题难度。另外,他们命题的手法及思路常常采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无限夸大,判断绝对”等一系列障眼法,为考生设置一个个小陷阱,令你稍不留神就上当。所以要熟悉思路,做到心明眼亮。 第四步———慎重选择练习题 面对潮水般的诗歌鉴赏题,考生应慎重选择。内容过于含蓄,背景过于模糊,用词过于生僻艰涩,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题不做,以免做多了失去信心;过于浅显,一看就会,没有训练价值的题不做,以免浪费时间;诗歌本身存在理解争议的题也不要做,以免搞乱了头脑。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做一些难度适中,质量较高的题,哪怕高考试题也要慎选。上述作法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以试试,愿有所获。
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方面着手。

诗歌鉴赏如何写

4,如何写诗的评论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情意缠绵迷离,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中心意义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准,故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对这首诗的解释,历来各家无定论。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对令狐家的侍儿锦瑟的思念之情,但以为悼亡诗者为最多。 这首诗的每一联都是朦胧的。自联两句,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绪乱,惆怅难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肠,形成了诗的多层次朦胧的内蕴。 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庄周在虚缈的梦境中,忽而梦为蝴蝶,栩栩然自己就是一只蝴蝶。忽而又醒来,发现又是自己又是庄周了。于是他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了?这是朦胧的意境。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暮春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这里写的是空灵虚幻的人魂化鸟。诗人写梦迷,写冤禽,所要表达的,仍然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 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良玉。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溶于泪波之中------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朦胧景象。纵观全联,写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异,而怅恨则一。朦胧的自然 景象 所体现出的,是朦胧的感情世界。 尾联两句更是多层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怀,今朝已化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当初是何等的使人怅惘迷恋呵! 通读全诗,我们便会发现:诗人托物传情、一往情深所追求的对象,究竟是一位情人呢,还是某种令其神往、促其献身的政治目标?诗中没有明说,也未曾暗示。诗人反这最大的“一团模糊不清”交给了读者。总起来看,《锦瑟》不可能不是一首“自道平生之诗也”。 据胡仔的《苕溪渔隐从话》转述,东坡认为:“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大抵李商隐拟想着自己手抚素女所鼓锦瑟的一弦一柱,想像中听到了瑟的曲调 。音乐语言与往事的回忆相融合,遂形成了颔腹二联的种种意象。如“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 不过,作为表现一般的“适、怨、清、和”情致的四句诗,对于李商隐来说,又当有它特定的含义。所谓“庄生晓梦迷蝴蝶”,在“适”中又蕴含了“迷惘”的成分,这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所特限了的;所谓蓝田日暖玉生烟”,在“和”中又孕育着“可望 而不可及”和短暂希望和最终破灭,这同样是被“当时已惘然”所限制了的。 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李商隐这首《锦瑟》诗的中间两联四句中,似乎还存在偶然随机 的痕迹 。唐宋人作诗每有先得佳句而后成篇的。这自然就增加了索解的困难。金代元好问对《锦瑟》早有论定:“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他的见解,应当是颇有见地的。总起来说,《锦与》的主旨是“怅触 人生,情怀历乱”,有着高远深沉的意境。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虽有感伤,却不限于 “自伤”。而对人生的感悟和迷惘,乃是人所共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的。正因如此,《锦瑟》才会历久常新,具有永恒的魅力。

5,怎样评析诗歌

以炼字为主,分析你觉得有韵味的字.你还可以单找其中你欣赏的几句分析.最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与年代
多看点诗评,时间长了就会了!!哈哈
借用电视诗歌散文优化语文读写教学 电视诗歌散文声、色、意、情俱备,图文并茂,能够形象直观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极富感染力,并且能充分发挥人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功能的作用,获得最佳学习效率。把电视诗歌散文引进课堂教学无异一新耳目,吹皱 一池春水。通过多年的实践操作和理论总结,我们把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电视诗歌散文引进教学中,具体操作时 把整个教学过程归纳为四步:“视知”、“赏析”、“仿写”、“评改”。 一、“视知” 电视诗歌散文 是一个动态的艺术展现过程,而欣赏则是一个与之同步的观察捕捉、审慎思索的视知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把握欣赏的技巧方法。莱辛的《拉奥孔》中就有这么一个 原则“选择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就是教给我们要将“其中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黑格尔《美学》第3卷)的瞬间画面捕捉住,理解对象动作、表情的目的和内容,勾连动作、表情的深层次和综合性,感觉其内在的贯通力,进而从静与动相统一的和谐的体验中,领悟画面的内在神韵。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兴趣、情感、动机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认识过程、情感升华、思维发展、学法领悟是不能越俎代庖的。因此具体操作中要注意先明确欣赏的内容、目的、方法和任务,使学生的思想有一个明确而又强烈的视知期待, 排除一切外界干扰,达到有意注意,以便于在欣赏中随时记下思维的触发点,为下一步的评析和仿写做最充分的准备。再者还要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塑造自己的想象空间。欣赏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要求在赏析中不断地运用想象技巧,冲破自身知识局限,开拓创新画面的画外之色,言外之意,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也为下 面的“赏析”和“仿写”积累了素材。 二、“赏析” 电视诗歌散文本身就是集视觉、听觉、知觉于一体的文学艺术,具有很强的再现性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我们的欣赏就是要抓住美的瞬间,发掘其间孕积的美育功能,形成强烈的感情共鸣,以期达到文学感染和思想教育的效果。 “赏析” 就是一个强调“评说”的 环节,它联系了“视知”和“仿写”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把这一过程总结为三步诱导法。第一步,在学生观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观看的感受体悟;第二步,师生边重看边品评,重要关键情节老师要使画面暂停或重放,三言两语点破迷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图画内容有全面深刻的具体认识;第三步,根据刚才的观赏分析中的自己独特的体味和感悟,再次回味其神韵美,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仿写”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来,而电视诗歌散文精美的形、色、声已经使学生沉浸于美好的意境之中,这时仿写的欲望渐渐强烈,写作的思路一触即发。这个环节最关键的就是在“赏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其间心得感触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以期达到发展 思维,培养 创造力,提高了写作能力的功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用模仿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仿写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就画面内容、人物形象、构思技巧、主旨内涵等方面写评论,可以抓住瞬间片段绘其形润其色,重塑真实的画面,也可以 通过电视诗歌散文引路,由仿到创,写一篇文笔优美的诗歌散文。 四、“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我们在上述“视知”、“赏析”、“仿写”的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老师可以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印刷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写作训练的重点要点进行评议修改。学生通过修改评议他人的作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知道作文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把评议作文过程变成总结、提高自己的过程,用自己的主动性表达,去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这也是语文学习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种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新颖科学的教学 工具——电视诗歌散文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强化了学生 的求知欲 ,而且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在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新时期以来优秀教学成果。

6,现代诗歌评论范文致橡树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1]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致橡树致橡树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言的会意。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望采纳!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迷途、客观! 沙扬娜拉 ——致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都在意料之中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不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一抽身儿就没了、公正的评定 是的,飞扬, 道一声珍重: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飞扬。 月倒没了,消溶,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飞扬,沾住了她的衣襟,飞扬,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 盈盈的,—— 啊,——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飞扬; 相思倒觉着舍不得了,道一声珍重、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飞扬,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 相思都恼了。 回头月恼了,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窗外 康白清 窗外的闲月 紧恋着窗内蜜也似的相思, 她远涎着脸儿在墙上相窥,—— 你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

7,怎样写诗评和品诗

看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首好诗要有意境,内容要丰富,要有经典的诗句和用词,称之句因篇佳而名。或者篇因句佳而名。评诗及品诗从这几方面着手就简单多了,
要想写诗歌看有关诗歌的创作理论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看你的文学功底和你的情感及想象力了。莎士比亚说过,坠入爱河的人、疯子和诗人都很有想像力。为什么把诗人和疯子、坠入爱河的人的人等同起来,最主要的是他们在情感和想象力方面都有过人之处,特别之处。所以想通过学理论来写诗不是一个好办法,但既然你提出这样的问题那我就提供些文字让你参考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下面是一篇教学随想,看看。 我们知道,诗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它是一切文学样式的发端,一切纯文学中都有诗的特质。诗较其它文学要严谨、纯粹、精微得多。所以,让学生了解和丰富文学艺术,培养他们纯正的文学趣味,学习、鉴赏诗歌确实是登堂入室的最佳起点。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诗歌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它的途径和方法较多,这也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着重以明确诗歌欣赏思路为前提,指导诗歌鉴赏方法为基点,来启发学生悟性和灵性,使他们渐入诗的佳境,渐入艺术的殿堂,从而达到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的水平和能力。换句话说,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言描写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可以说,诗歌鉴赏是诗歌写作的必要准备阶段,是决定诗歌创作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诵读是诗歌学习、鉴赏的切入点。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是诗歌鉴赏的开始。因为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较其他文学样式更宜于朗读和背诵。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能将我们很快地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指导朗读的技巧,通过诵读体会诗歌音乐美的特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诵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主要指导学生抓住诗人感情变化这条线索,注意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以抑扬顿挫之声调读出声情并茂之效果。让学生在诵读中,仔细品味诗歌的语句层次、内容和韵味,直至进入诗歌所创造的那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又显飘逸迷茫的意境当中,理解诗人的那种“哀而不伤”的离情别绪。(可以说,诗歌诵读在韵律方面对诗歌写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诗歌鉴赏的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再现作者在诗中创造的生动鲜明的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形象鲜明,情感浓烈,情景交融。阅读时只有展开想象,借助联想,才会身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只有当欣赏者通过艺术形象感悟到的思想性与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性一致时,我们的审美感知才能进而达到审美享受。这一环节是诗歌鉴赏的难点所在。那么这一环节体现在教学上,就是需要教者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与诗人发生感情交流。教师要把原诗的意境和再现意境,以饱满的感情,用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讲给学生,使之受到感染、熏陶,以唤起学生思维活动,在他们心中呈现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图画来。例如在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就要从诗人选择的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鲜明物象中,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及“淤滩上的驳船”,指导学生回溯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事实和种种沉重的负担,进而理解诗人对经过重大创伤的祖国的深沉忧虑和至诚体贴。在我看来,作为语文教师,不一定要有诗人的气质和灵感,但教诗歌必须有丰富的情感,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指导他们捕捉意境中闪光的东西,引领他们进入诗的意境氛围之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发诗歌写作热情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习讲究致用。学习、鉴赏诗歌只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还不够,还要自行创作,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诗写出来,过渡到诗歌创作的层面上来。 上面的两个环节既是诗歌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诗歌写作的前提准备。此时,教师鼓励写诗是一个关键,教师的鼓励能激发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因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与成熟阶段,再加上日渐丰富的生活经历,有着广泛的写作题材。所以,在学生学习诗歌热情高涨的时候,我便及时把创作诗歌的要求提了出来。按照要求,一部分同学写出了一些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意象鲜明的诗歌。我便把其中的精品读给全体学生听,并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墙壁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印刷出来,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心情。这更加激起了他们写作的热情。这时,学校的语文学习报便成了学生诗歌创作的摇篮。它不仅仅是发表学生作品的园地,同时还是学生诗歌创作的交流所,在学生诗歌创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主导作用。 在诗歌创作的同时,01级4班一些对文学兴趣浓厚的学生还自发组织了文学社团--天海文学社。这一举动非常难得,它既符合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动手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应有的文学素养,真可谓一举双得。学生成立文学社的这一举动,引起学校教科研主任的极大兴趣。按照领导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对他们的做法给以肯定,并按照语文大纲精神,向他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鼓励他们创作出一些积极向上的作品以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并以诗的形式对天海文学社的成立表示祝贺:长天放飞乐自由,学海泛舟苦亦求。舞文弄墨数吾辈,不学无术非尔流。此社确立启来者,彼成先帅走前头。独立一团在今日,叫好声中看泪眸对他们成立文学社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注:每句第二个字连起来是一句话:天海文学社成立好。) 鼓励是诗歌创作热情的起点,那么,根据教学计划,适当布置一些诗歌写作方面的作业,则是诗歌创作热情的延伸。在教完宋词部分之后,为加强对词这一特殊诗歌体裁所学的重点知识的理解,便让学生用学过的词牌,选取生活中的材料,按照词格,进行填词方面的练习。学生积极响应,纷纷填词,又创作出一些较好的作品。经过选取,辑录成篇,利用语文学习报出版了一期班级诗词专刊。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看看唐诗鉴赏辞典、周振甫《诗词例话》,林庚《唐诗综论》,最好再读读钱钟书的谈艺录和管锥编。
其实这首诗只能代表30%的我,平时没有文艺的感觉,刚好当时有感而发了

文章TAG:诗歌评论文章怎么写诗歌  诗歌评论  评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