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作业本上的这道题应该怎么做

第三个 8第四个 17下面数的和等于上面的
8-1=7-2=5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作业本上的这道题应该怎么做

2,我儿子快上一年级了不知道怎样教他数学

积极与老师沟通,买本教材全解之类的书,跟着上面的思路给讲解就行。
你教他没用 你得告诉他方法然后让他自己不断练习

我儿子快上一年级了不知道怎样教他数学

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2页的题怎么做

135+52543=52678
哪一版本?
2+1=3 1+2=3 1+6=7 1+3=4 5-0=3 5-2=3 7-5=2 4-1=3
清楚一点
135+5254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2页的题怎么做

4,怎样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数学练习课

一、目前练习课存在的问题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老师能够根据课程理念的精神,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处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数学练习课教学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基本上是教师统治课堂,一题一题地练习交流,不注意让儿童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练习形式也是单一呆板。上述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练习课缺乏重视,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我们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二、练习课的功能定位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课堂练习必须体现教学的如下功能: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实现“双基”目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实现“两力”目标;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
小孩子玩心重,要用启发式教育,将枯燥的数学联系他们熟悉的东西来教,我想这样就差不多了吧

5,如何对一年级的数学进行期末复习

先总梳理一下数学知识内容,再分析一下一年级数学单元测试的题型,也可多参考一下网上的试题题型,再根据自己孩子的学情,给孩子出一些试题来做,哪个方面错题率多一些,就在这个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一、明确目标,定计划   在复习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整理与复习、大家来锻炼、分类、方向与位置、认识物体、统计、总复习。  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材的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数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只有明确了这册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才能很好的根据学情和教学进度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而且在制定复习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实际,做好打算,要做好每节课能保证完成计划中的内容。  二、创设情境,忌枯燥。  在复习课上也要精心准备,最好为学生用课件或其它手段创设情境,教学中从生活入手,设计的习题要让学生感兴趣,愿意参与,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复习课不枯燥,达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材中在新授部分设计了许多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自己设计一些课堂的亮点。  三、查缺补漏,选习题  在期末复习的过程中选择复习的练习题时要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1、题型要多样化,不要重复练习。  2、平时的错题再现。把平时学生易错的习题在复习专题课上出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错题积累本,这一部分的习题就可以从学生们的错题本上精选。  3、在选习题的时候一定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强化练习,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巩固知识的最有效办法。  4、我个人认为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还应把计算作为练习的重点。因为计算是基础。  四、重视计算,天天练。  我在每天的数学课上都坚持对学生以开火车、抢答、指名答等多种形式的口算练习。在期末复习阶段这项环节也不能丢。  计算教学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本册计算教学部分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开始就引进了多种算法的思想,并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都努力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但在期末复习阶段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应让学生体会“凑十法”的简洁。  在期末复习阶段还要针对不同的题型教会孩子们答题的技巧。
不会的知识点选择自学或问老师,对不扎实的知识做题进行巩固,如果是计算问题就多练习
数学的最好复习就是做题目。你弄些一年的题目给孩子做。和教材同步的,都会做了,考试就会了
1、抓住基础知识反复练习2、买一份一年级的复习试题强化练习。此外,就是加强孩子的记忆力培养,教育孩子答题时看清题目认真去做准能考好。

6,如何优化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

作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数学主题图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其实是一种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体现了由具体向抽象逐步过渡的教学原则。一幅主题图就是一道内容丰富的数学习题,尤其是那些以问题为主题的数学主题图,更是锻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揭示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好材料。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恰当、有效地利用主题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理解内涵,合理利用   实验教材把数学问题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一种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理念的新形式,也是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式。发挥好主题图的这些优势,使之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到为学生服务上,前提是教师对其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师首先要理解透主题图的意思,通过阅读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找出主题图的真正含义,并对其进行合理、创造性的使用,是充分发挥主题图教学价值的保证。   例如:一年级《6和7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看,该主题图是不能孤立起来看的,它是与其图下的一些材料一起呈现了五个层面的内容:主题图、集合图、点子图、数、小棒摆图形,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过程,是不能割裂开来理解的。它应该是“6”和“7”两个数从直观感知到抽象归纳再到理解应用的一个完整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学生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的过程。教学中要想使课堂生动而有趣、活泼而又具有思考思维提升,教师必须准确地理解“主题图”的内涵,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数图中的内容”、“摆图中的内容”、“说图中的内容”等环节,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6与7的数学内涵,经历数6和7,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二、逐一呈现,循序渐进   主题图要逐一呈现,而且要边呈现边讲解,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太快学生接受不了。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28页“加减混合”时,主题图就要逐一逐一地呈现,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车上原来是有67人,下来25人后,又有2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如果主题图不是逐一逐一地出现,学生很难看懂它的意思,因为小学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坐车的经历不多,甚至有的还没有坐过车,根本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所以教师必须边呈现主题图边讲解,把现实生活中的静态画面还原为动态画面,让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然后掌握。   教学主题图还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就是为了不用教。教学主题图的成功之处在于:从由教师讲逐步过渡到由学生讲;由学生讲逐步过渡到由学生去想;再由学生去想逐步过渡到由学生自己去编。还是以上面的“加减混合”为例,我们一开始是由教学来指挥,边呈现主题图边讲解,学生只是看,听,想,做;当学生能理解、掌握后再引导学生试着讲述主题图的大概意思:“车上原来是有67人,下来25人后,又有2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然后再让学生想“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做?当学生能想出来、做出来了,再引导他们思索: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如果见过,你会怎么讲给人家听?最后问些什么数学问题?其实,这就是编写题目啦。这样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掌握、学习了数学知识。   三、多元互动,拓展思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利用主题图教学中,作为组织者、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主题图情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各种合作、交流、探究的空间,多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观点;要想方设法采取多样性的办法引导,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主动看图、说图、表意、探究、质疑,深刻体会主题图中数学信息所蕴含的数量关系,积极探究解题方法,激活数学思维潜能。   例如,一年级数学课本上册第75页加减混合例题,教学时教师可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说―说从主题图中先看到了什么情景,又看到了什么情景;经过学生一番各抒己见之后,启发学生表述图题情景:“湖里原来有4只白天鹅,先飞来了3只,后飞走了2只”……,这样经过生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图题意当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条件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从而激活数学问题的产生,让学生主动地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这时湖里还有多少只白天鹅?”。此时,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解题列式思维过程便水到渠成。   总之,数学主题图是我们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好朋友。利用主题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领学生经历情境呈现、感悟数学问题存在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在主题图情境中去发现、探索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自己的作业自己做哦

文章TAG:怎么教一年级数学上册的试卷怎么  一年  一年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