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在学前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总是为孩子报很多的特长班,注重于孩子的特长教育,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反而受到了忽视。
学前的德育教育可以理解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安静吃饭、不浪费饭菜、不挑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不乱丢垃圾、做个文明小市民、孩子们之间的合作等等。若想将这些活动成功开展并取得好的效果,幼儿园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幼儿好习惯养成及发展评估体系,这对于形成好的教育效果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如何在学前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2,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对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加强与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我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学生德育纲要》、《中学生手册》、《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有关法律文件,并结合当前时代要求及学校实际而制定的。我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主要途径是上好思想品德评价课,在评价课上,进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与综合性评价,这是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鉴定的重要一环。作为班主任的我与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注意学生参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看待同学,并且通过导评,学生自评与互评达到激励目的,其基本结构是:教师导言——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典型自评、互评——分组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德育教育

3,浅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学质量

浅谈怎样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靠长期的培养而形成的,这就要求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才富有成效。做好德育工作,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一、重小事,润物细无声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从小事抓起,不从点滴小事着手,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就无从谈起。我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细节教育,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便会伴随人的一生,受益一生,这便是成功的德育。二是注重身教,发挥引导性作用。每位教师都应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上来,形成德育合力。教师要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教育学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就是这个道理。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如黑板报、橱窗宣传栏、升旗仪式等,弘扬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孩子纠正和克服身上不良行为的萌芽;让孩子的闪光点不断闪亮,辐射他人,影响并连成一片,使孩子能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长。二、重课堂,堂堂皆育人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核心和关键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和方法、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学生在课堂上所耳濡目染的将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搜一下:浅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学质量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浅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学质量

4,怎样才能做好德育工作

怎样才能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规范学生的行为,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因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包括校纪校规,在学生中倡导“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以形成“团结、和谐、务实、奋进”的校风和“文明、勤奋、踏实、争优”的学风。   .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组织,特别是学生会组织。要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良好的学生日常规范来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树立学校的整体形象。  .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全方位抓好学生思想工作。通过家长来学校,老师到家庭等形式,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跟踪式教育,形成“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局面,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格局。  .加强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加大对班主任自我提高的支持力度,鼓励班主任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提高自身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科研教育能力,要建立激励班主任不断进取的机制,包括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要把德育工作研讨会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和班主任培训规划中,每次都要真正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使德育研讨会成为班主任老师个人管理艺术的平台,进行思想工作和班级管理交流与学习的讲台。  .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源于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为创建知名的品牌学校提供契机。要有大艺术教育观,我校的每一位科任教师,每一位班主任都应是一位艺术大师,我们的每一块黑板,每一个教室,每一门学科课,每一个学生活动场所,都是一块艺术园地,我们都在营造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以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  .艺术特长生教育是学校的一个金字招牌,我们曾经辉煌过,现在,我们要努力实现“重点加特色”的办学目标,我们要培养“优秀加特长”的学生,就必须全面提升学校艺术团的管理水平,拓展艺术团的训练项目,我们在强化舞蹈队管理,不断推出新的优秀剧目之外,将增加器乐队、声乐队等,以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再创辉煌。
对学生负责认真,和蔼可亲,跟学生很有亲和力。这样的老师在开展德育工作不比什么班主任差。 学生都喜欢没架子不发坏脾气的好老师。

5,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目标定位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随着知识面和社会认识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出不同年龄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作为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时,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有总的目标, 但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环节和内容,以及每一个班级的总体特点,必须有一个具体目标,这样才能使总体目标落实到实处。还要根据课堂的瞬间特殊情况,提出瞬间目标,进行应急,这样使一切思想教育工作都在一定计划之中。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引导者,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因此各科教师在明确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思想教育目标后,相应地给自己提出目标,使行为规范,言谈有素,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二、实践体验 (一)神态暗示。用神态暗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 (二)激励竞争.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激励、神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中的各种比赛、测验、评比等,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德育因素。在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懂得任何竞争都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还应让学生认识到,任何成绩的取得,个人努力是一方面,同时也离不开教师与同学的帮助,离开集体则一事无成,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捕捉时机。班内一些“调皮生”教师不喜欢,同学看不起,他们自己也常背着自卑的包袱,这样会促使他们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教学时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对某一学生关心同学,拾金不昧、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等表现,教师都要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及时在班内表扬这个学生,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会对“调皮生”触动很大,使他以后能严格要求自己,逐步转变成优秀生。 (四)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批准教材中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其目的就是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既要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紧密联系,还要与教材本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相一致。因此,教师要努力钻研《大纲》教材,使教材搭配合理外,还应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法手段上精心设计,体现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使每项教材的德育渗透落实在教学之中,而不是只顾知识、技术的传授,不考虑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三、效果反馈 效果如何直接验证着目标的落实程度、目标定位偏差幅度呢?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德育实践、反应程度,反应趋向反馈回来,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方法,进行补充或补救,使教学效果更容易达到教师的目的.课后学生对教师课堂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否落实到行动上,这些都能从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上反馈给教师, 教师及时在课堂不断变换方式进行巩固,直至反馈的效果达到目标。学生毕业离校长大成人,许多学生还要不时与教师接触,教师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要听社会的评价,分析原来定位的目标,找出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从而完善目标,为思想品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6,如何在化学教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出:“结合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说明,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在化学课堂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会使化学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达到智育和德育双赢的效果,下面我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自身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言语表达、仪表都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每一堂课老师教师用自己的人格来熏陶学生的场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个性。  二、按照《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现实的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分子、原子、离子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无穷变化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阐明这一规律,正好验证了哲学上物质永恒不变的规律。通过硫酸的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总之,只要细心地去挖掘教材内容,就可以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三、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优良传统的热爱之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化学教材中,介绍中国是世界上对化学工艺发明和使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许多发明创造对推进世界文明和科学技术是有卓越贡献的,造纸术是我国的古代发明之一,我国的造纸工业很发达时,欧洲还在用羊皮作书写材料。黑火药的发明和运用,是一种工业的也是经济的进步,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充实了化学理论。此外,1965年我国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目前我国的纳米技术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等。实践证明,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有机插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  四、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品质  目前的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怕吃苦,学习上不努力,承受能力都比较差。对于这种现象,结合化学教材中一些化学家的奋斗史,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品质。例如: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出生在工,出生在英格兰北部一个穷乡僻壤,父亲是一位织布工人,母亲生了6个小孩,有3个因贫穷而夭折。道尔顿读完小学就因贫穷而辍学,但是他酷爱读书,在干完农活空隙还坚持自学,后来在教学中担任助理教师。工作之余发愤读书。在学校的12年,他读的书比他以后50年的还多,也为他后来的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惰性的情况,有效的学习一下化学家们的奋斗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  五、在化学教学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解决环境问题从化学教学入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初中的教材中,《空气》、《水》、《燃料与热量》以及《化学与生活》等许多章节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初中化学教材第七章“燃料燃烧时对环境的影响”一节中,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空气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煤燃烧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以及对建筑物腐蚀,又如《化学与生活》中涉及到的“白色污染”,实际是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袋,使用量大而且难分解。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书的对比,让学生懂得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教育学生从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使用布袋来代替塑料袋,不践踏小草等,做好带头和宣传作用,带动整个家庭甚至社会共同关注环境问题。  总之,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们仔细地挖掘,将德育教育与化学教育有机地结合,一定能丰富课堂,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

7,如何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当代小学生责任意识淡化,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过重的压力以及自身的惰性等多种原因,导致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崇尚个人自由,淡化个人责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强调自我实现,淡漠社会责任;注重个人享受,忽略奋斗意识。   那么,在具体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如何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责任品质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结合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社会时要结合其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这样,德育教育就自然渗透于教育教学之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生活性强是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只有渗透了德育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性”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例如:学习《贴春联》一课,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感受浓浓的春节气息,通过对家乡民间文化传统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要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年龄相对小,心理思维不成熟,向他们渗透德育教育易于接受。教师把德育内容蕴涵于知识内容之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从而体现其内容的科学化。   四、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点滴积累,让学生从小事中悟出人生的大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就要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刻题,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则应该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也需要修剪。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因为在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满着各种阻碍,学生们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对于每位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容易波动,情绪不够稳定,遇到困难犹豫徘徊,这些虽然属于正常现象,但却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述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拼搏进取,让他们清楚刻苦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把一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们听,在思想上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这些人物事迹却代替不了学生们的实际行动,因为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新的社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在等待着他们,各种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他们面前,如果不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就很难培养出健康而高尚的品德。当然,在学习上他们的进取心也将受到不良的影响。 五、把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结合起来 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二者之间不仅不存在着任何对立,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总之,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学生,去影响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学生。

文章TAG:怎么进行德育教育学怎么  进行  德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