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二是防灾减灾;三是有效控制病虫草鼠害;四是增产增收。

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人们如何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以保证农业生产

兴建水利,灌溉系统,机械化作业,农药,杂交,转基因,人工环境例如大棚、土壤置换等。
原始点的有稻草人,浇水与施肥
机械化作业,农药,杂交,转基因,兴建水利,灌溉系统,人工环境例如大棚、

人们如何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以保证农业生产

3,农业保险防灾减损规划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险业务发展,一些保险公司纷纷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已由2008年的7家升至2013底23家,每个省市均有2-3家保险公司获得农业保险经办资格,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整体来看,综合性保险公司和专业性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方面已各具优势。其中,综合性公司经营网点遍布全国,覆盖面广,极大地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具有专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可以集中公司的资源,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实现规模效应。  2015年将开始进入第二步,重点是推进立法保障、建立核心机制,在总结深圳、宁波等试点情况后,下一步争取在云南、广东、四川、陕西等地启动巨灾保险试点。这两年巨灾保险试点和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经验:要推动巨灾保险立法,争取将《地震巨灾保险条例》草案上报国务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基金;推动实施住房地震保险制度;指导巨灾保险共保体运行,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农业保险防灾减损规划

4,持续阴雨天水稻如何防灾减灾

今年9月份以来,全省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多1.3倍,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4成。此次连续阴雨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对我省水稻生产后期田间管理、收获、仓储、收购带来较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如下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一季中稻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早熟中稻基本收获完毕,重点是要做好处于收获期的迟熟中稻田间管理和收获。一是采取田间及时开沟排水。处于成熟收获期的水稻,一定要及时清理田沟,排干田间积水,做到“雨停田干、不留明水”,最大限度地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倒伏和穗芽发生。二是抢晴分类收获、干燥入库的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积极组织调度机械动力和人力,抢抓晴雨间隙,全力加快收获进度。三是分类收获。对于倒伏后出现霉变或穗发芽的田块,应和正常成熟水稻分类收获,避免影响稻谷质量。四是收获后的稻谷要立即抓紧时间利用烘干设备烘干或晾晒,以阻止发芽,降低灾害损失。  双季晚稻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双季晚稻正处于灌浆后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使水稻健壮生长,提高千粒重,同时,要防止“寒露风”危害和青枯病发生。一是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干湿交替灌溉,维持后期根系活力,延缓植株衰老,促进灌浆。二是根据天气预报,若有“寒露风”来临,要提前2-3天对稻田灌深水,以水调温、调湿,改善田间小气候,减缓降温程度,降低“寒露风”的危害。同时,避免在雨过天晴后温度很快上升时马上排水,防止青枯病发生。三是叶面喷施翠姆磷钾肥和生长调节剂,增强水稻抗低温能力,并促进灌浆结实。  加强农业灾害保险评估。对受灾严重的稻田,应积极主动联系农业保险机构,做好农业灾害程度评估工作,适当分级,分类评估,通过灾害保险降低稻农因灾损失。  强化后期低温阴雨天气的预防。近年来,水稻生育后期低温、阴雨、寡照等灾害现象已呈常态发生。建议广大稻农应根据当地生态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双向调整播期,避开和降低灾害性天气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关键时期的影响;购置粮食烘干设备,及时收获烘干入库。

5,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如何求存与发展

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什么是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如何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资深媒体人吴永亮为您解读。  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种类  吴永亮: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设施农业。设施农业主主要是指通过利用温室大棚,改变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调节棚内的温度、湿度、灌溉量等。  三,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是指处在都市及其周边的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与城市的关系很密切,有时候会繁衍成一种文化旅游,例如现在的农家乐采摘旅游方式,它所带来的收益比一般的大田收益高很多。实现农业和非农业的融合,农业和城市的融合。  四,蓝色农业,主要是面向海洋,包括海洋的种植、养殖和捕捞等。还有一种就是海洋的那种蛋白质的食用,浅海,就是水不是太深的地方也有这种搞设施的,比如网箱养鳗鱼等等这些东西。  五,白色农业,主要是菌类的生产,比如蘑菇、鲍菇等。实际上,白色农业是对微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大农业。它对生产条件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工作人员在调控和操作的时候,必须穿上白色的工作服,白色农业也因此而得名。  农业生产应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相结合  吴永亮:由于初期对于生产技术的投入很大,农业生产已经不是由农民来单独完成,随着市场分工越来越细,社会资本,甚至一些外企也在投资中国的农业。合作社法的建立对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有了一个法律上的保障,进入的门槛越来越低,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最简单的定单农业模式,因为收入提前有了保障,农民就敢大胆的投入。还有一种是通过合作社的办法。  现在市场的商品流通范围越来越广,农业生产也必须适应市场,迎合市场的发展,加入到新型的合作经营组织中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与之前的一家一户单独生产相比,合作分工生产的效率可以大大地提高。因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全部的工作都集中在一起,所有的活儿都得自己干,这就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所以说,小规模的生产其实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而且,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农产品的竞争力小,专业水平低,品牌塑造更无从谈起,这就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与流通。  吴永亮: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关系一共有三种,最简单的是买卖关系,还有一种是合同关系,更深入的就是合作关系,农民以产品作为股东,和龙头企业共同出售产品,结成利益共同体。  为了维护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公平有效的利益链的机制,农民最好寻求法律保障。农民和龙头企业定合同,若市场价比原来合同中规定的有所提高,农民可以毁约,但毁约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样龙头企业就会显得很被动,按照市场规则,农民和龙头企业应该处于平等主体的地位,违约从法律上讲就是失信了,也是要受到惩罚的,所以最好提供法律保障。  在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中,农民和龙头企业本质上是合作的关系,共同经营,互惠互利,农民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同时又从单打独斗变成了一个小团体或者大团体,承载风雨的能力更强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吴永亮:龙头企业在国内市场发育很好的有三个领域,一种是生产型的,虽然一般国内的生产规模比较小,但是运转比较灵活。第二种是流通型,作用非常大规模也很大。第三种是综合型,产前、产中和产后都会参与。

6,如何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1.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拓宽“三农”投入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2.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积极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的试点试验。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3.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商品粮生产大省和粮油猪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鼓励主销区通过多种方式到主产区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更多地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降低或取消产粮大县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等建设项目资金配套。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继续执行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地方开展耕地保护补偿。4.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稳步推进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支持黑龙江省进行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在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推动符合条件的地方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验。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创造条件逐步下放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权限。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加快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切实提高监管水平。加强专项扶贫资金监管,强化省、市两级政府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督责任,县级政府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盘活农业结余资金和超规定期限的结转资金,由同级预算统筹限时用于农田水利等建设。5.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大各级政府水利建设投入,落实和完善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资金政策,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完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政策。谋划建设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启动实施全国抗旱规划,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建设标准,探索监管维护机制。6.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实施法人责任制和专员制,推行农业领域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明晰和保护财政资助科研成果产权,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发展农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场。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建设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推进以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组织重大农业科技攻关。继续开展高产创建,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加强农用航空建设。将农业作为财政科技投入优先领域,引导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高校在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中的作用。7.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推进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强化种子全程可追溯管理。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积极发展农机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8.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加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全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落实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覆盖全国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产地小型农产品收集市场、集配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加快邮政系统服务“三农”综合平台建设。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清除农产品市场壁垒。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措施1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完善农业补贴政策。3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4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5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6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7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8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载体。远景设计研究院农业规划专家道:要加快推荐园区建设,自然需要“相关”部门的切实落地,其次便是各规划建设环节的专业度了,进过设计院的专业规划设计之后,仍需切实去落地,虽然现在谈“执行力”有点小儿科,但不可否认确实需要一些本质里的东西。

7,如何应对农业干旱

1、防灾减灾须未雨绸缪应对农业干旱的前提是做好旱情信息监测和预报。专家表示,利用天气预报和水量监控的综合评价,我们可以对是否出现“旱灾”作出科学预测,让防灾减灾有备无患。同时,不少拥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农村在旱灾侵袭时也难逃厄运,原因就在于水利工程的缺失。因此,兴修新的蓄水工程,提高地表水蓄积能力也至关重要。另外,开发利用空中丰富的云水资源,通过“人工降雨”,能够及时缓解干旱,解燃眉之急。2、 水资源开发利用应“滴水不漏”我们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潜在的水资源。干旱来临,它们也是抗旱救灾过程中有力的“后备军”。那么,如何向这些新水源“求援”,开发、收集并利用好它们?专家表示,通过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可以实现污水的再生回用;通过在缺水山区建设集雨工程,建设水窖、蓄水池,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引水、提水及调水工程等措施,可以加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高蓄水能力,增加关键时候的可供水量;我们还可以对城市、平原区及山区的雨洪水进行开发利用,以应对旱灾。3、节水抗旱,用科学管理抵御天灾“抗旱农业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相应的节水种植栽培技术体系。”对于农业生产,专家提出,应积极推广实施沟灌、沟中覆膜灌、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干旱缺水季节,推广地面灌溉的节水技术,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比如在小麦灌溉上,就可以根据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生理、生态需水要求,制定出不同的丰产省水的科学灌溉制度。通过计划用水,限额供水和按量计征水费等管理措施,既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又能将有限的水资源用在刀刃上。”
近几年,随着全球极端气候变化增多,虽然人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勇气和能力常常令人敬畏,但自然的力量永远是不可低估和藐视的,只有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发挥能动作用,才能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作为以山区为主的凤冈,正面临着几十年一遇高温的考验,全县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旱魔”,干部职工勇于担责,灾区群众人心稳定。在揪心的灾情面前,抗旱救急肯定是当前头等大事。然,此时此刻我们也不得不冷静思考一下长效应对措施的重要。在近段时间实地调研灾情的基础上,认为在应对干旱上采取的长效措施上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改变山区靠天吃饭局面的首要选择。农业旱灾严重多为地形切割较大的山区。绝收者大部份是坡耕地、“望天水田”,土地肥力低下、保水能力极弱,玉米、稻子等浅根作物无水情况一般支持力在15天左右。因此,加大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势在必行。就凤冈自然条件来看,极度缺水的山体中上部坡耕地宜调整为花椒、干果、金银花等耐旱木本经济作物;缺水的山体中下部坡度平缓地宜调整为茶叶、水果、药材等经济作物;缺水的平坝地段宜水改旱,将水稻等作物调整为较耐旱的辣椒、烤烟等农作物或茶叶、干果、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当前广...近几年,随着全球极端气候变化增多,虽然人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勇气和能力常常令人敬畏,但自然的力量永远是不可低估和藐视的,只有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发挥能动作用,才能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作为以山区为主的凤冈,正面临着几十年一遇高温的考验,全县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旱魔”,干部职工勇于担责,灾区群众人心稳定。在揪心的灾情面前,抗旱救急肯定是当前头等大事。然,此时此刻我们也不得不冷静思考一下长效应对措施的重要。在近段时间实地调研灾情的基础上,认为在应对干旱上采取的长效措施上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改变山区靠天吃饭局面的首要选择。农业旱灾严重多为地形切割较大的山区。绝收者大部份是坡耕地、“望天水田”,土地肥力低下、保水能力极弱,玉米、稻子等浅根作物无水情况一般支持力在15天左右。因此,加大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势在必行。就凤冈自然条件来看,极度缺水的山体中上部坡耕地宜调整为花椒、干果、金银花等耐旱木本经济作物;缺水的山体中下部坡度平缓地宜调整为茶叶、水果、药材等经济作物;缺水的平坝地段宜水改旱,将水稻等作物调整为较耐旱的辣椒、烤烟等农作物或茶叶、干果、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当前广大干部职工深入一线抗旱之时,及时引导教育旱灾区农民转变观念着力进行结构调整,是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的有效举措。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造林绿化,是与干旱长期斗争的重要方法。繁茂的林地植被不仅能显著减缓、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避免水土流失,还能有效地增加表土层的涵水能力与补充地下水,使许多林区在干旱期也能清水长流,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局部的湿润小气候。据科学测算,5万亩森林蓄水量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就当前凤冈旱象来看,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或农田农土周围森林多的地方灾害受损程度始终要低一些。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植树造林(特别是陡坡退耕、营造农田河流防护林、四旁树)仍需长期坚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是农作物直接抵御干旱保证增收的有效措施。每遇干旱,往往受灾最严重的是山区,其原因除了山区自然条件限制外,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欠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山区农作物受灾程度可以看出,使用全膜覆盖栽植的烤烟、玉米比未使用的在抗旱能力上要好得多,实施营养块栽植的玉米、辣椒要比直接点播或裸苗移栽的抵御干旱能力强。因此,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仍然是山区农业抵御干旱不可或缺的重点环节。水利工程要科学规划,完善管理机制。凤冈的水资源总体来看较为丰富,在年初以来雨水比往年严重偏少且近段持续高温情况下,真正断流的五大河流域主支流不多。当前来看,山塘水库发挥的抗旱作用较为明显,但总体来看河流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一是部份提灌站不能正常使用,同时提灌站数量偏少,二是部份拦河堤坝引水沟渠损毁较重或规划不合理,三是部份山塘水库水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因此,充分总结今年旱灾教训,建议如下,一是进一步对县内水资源分布、特点进行认真普查,为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打好基础,二是对提灌站进行重新布局科学规划,对缺水重点地区重点考虑,必要时可实行多级提灌,三是加大提灌设施、拦河堤坝、谷坊、山塘水库的维护力度,建立维护长效机制,四是切实加强山塘水库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机制或管理办法的制定,杜绝山塘水库承包人或管理者在水资源调节上的随意性,增强其管理维护责任,四是水窖的设计和地点选择要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同时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引导条件恶劣地区群众生态移民,推进城镇化进程。高山地区往往耕作条件恶劣,住户分散,加之劳动力大部份外出,以致耕作效益低下,如土黄一桶水、蜂岩高峰等地。目前,外出打工者回来后选择在平坝或城镇置房的现象较多。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引导、建立移民流动社会保障机制、制定移民土地利用等优惠办法,着力实施生态移民,是解决高山群众脱离条件恶劣生存条件的根本措施。总之,旱灾无情人有情,在搞好抗旱保民生的大前提下,只有充分调查研究并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思考制定应对干旱长效措施,才能增强干旱地区群众自觉抵御灾害能力。

文章TAG:农业怎么防灾减灾农业  怎么  防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