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思辨性议论文

各位老师: 指导学生写作思辨性议论文是本学期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针对我们过去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尽可能避免简单空洞的概念说教,避免程式化的形式主义格式指导。因此,当此之际,我们需要抽出时间,坐在一起冷静地研讨教学方法。建议各校本科组老师,根据思辨性议论文常见的几种命题类型(关系型、比较型、条件型),具体结合我们提供的“样题”展开研讨: (1)这种类型的作文命题所指向的思辨特点有哪些?学生展开有效思辨的方法有哪些?(2)如果使用我们上学期提供的“议论文教学设计模板”来设计教学方案,我们该怎样设计?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思辨性议论文

2,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理性思辨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先来看一组高考作文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年江苏), “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年安徽), “诗意的生活”(2007年湖南),“有什么,没有什么”( 2012年江西),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2013年安徽),分析这些题目,我们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前几年的题目偏重抒情,近两年的题目偏重议论和思辨。一向引领全国命题方向的上海也是如此,从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年的“他们”再到2011年的“一切都会过去,一切不会过去”,2013年的“更重要的事”,都遵从这一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随机的,也不是偶然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变化在近几年还会持续下去。理由就是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需要。正如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所说: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理性思维是人类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大学学习还是进入社会,理性思维都尤为重要。所以大学在入学考试中,以作文题目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可以说是切中肯綮之举。  然而,与此要求不相对应的是目前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由于学生固有的写作习惯(初中是以记叙和抒情为主),自身的阅历(涉世不深)以及社会大环境(浮躁)等因素影响,目前高中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较弱也是不争的事实。例而不议,以叙代议,说理空泛等问题比比皆是。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在不能改变历史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让我们先从了解理性思辨内涵和理性思辨的具体要求谈起。  二、理性思辨的内涵和具体要求  思辨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是思考辨析的意思。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高中议论文中的思辨主要为理性思辨,理性是与感性相对而言的,从哲学角度说,理性思辨也就是辩证思维,从写作角度说,就是要求学生从事物的整体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具体而言,高中议论文中理性思辨对学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第一,看事情的角度应客观全面,切忌以偏概全;应注重关联,而非单一古板;应着眼长远,切勿局限当前。第二,重点不止是发现问题,而是看到问题折射出的现实问题,找到根源并提供解决之道。第三,对问题的分析不仅要合乎逻辑,而且要辩证发散,善于变换角度,善于反证是非。
你是高中生还是老师?老师的话多出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要规定答案,要多角度启发式教学;学生的话多读点经典文章,重点是学习思路,接受不同观点,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拘泥于学科。思辨能力听上去大,其实只要平时多阅读,多看俯浮碘簧鄢毫碉桐冬昆电视,多思考,多积累,多练习,不知不觉眼界就宽了,但是切记,一定要读大家的作品。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理性思辨能力

3,如何撰写教学总结

江西师大教授、师资处处长 项国雄 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工作,无论实习学校是否要求,作为实习生,必须自觉撰写教学总结,对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教学工作进行一个梳理与回顾。一、教学总结的表述方式教学总结从表述方式来看,主要有三种:描述性写法,概括性写法,论述性写法。1、描述性写法,即用描述的语言把有意义有价值的做法描述下来,从表达方式方面来说,主要是叙述多,议论少。从总结这方面来说,经历写得多,体验写得少,更多地强调做法。 2、概括性写法,即用概述性的语言来介绍有意义、有价值的做法,对事件不作具体描述,对事件的分析探究较多。从总结的角度来说,重在突出体验和感受。3、论述性写法则用论述性的语言来写,由材料提炼的观点是文章的论点,典型材料做例证,并较多地引用理论论据,较多地强调理论观点,思辨性较强。 二、教学总结的基本结构 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1、题目 制作一个较有新意能吸引读者的标题,标题最好表明观点,切忌把阶段性总结的标题当作经验总结的标题。 2、引言引言的写法有:交待背景或写作目的;概括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介绍文章总结的对象或角度等。总之,要让读者一读开头就能判断是否有阅读参考价值。3、正文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要有典型事例,要有分析研讨,要进行理论概括。这是经验总结的核心,有理有据才能使人信服。4、结尾或归纳出结论;或总结出规律;或亮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果开头或文中已经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不写结尾。5、附录和参考资料一些有必要让读者了解又不便于在文中表述的内容,可以列在文章后面,以附录的形式出现。文中引用了别人的观点未作说明的,可以在文后编号注明。文中参考了别人的观点,并未引原文,可以在文末注明。三、教学总结的结构方式教育经验总结的结构方式很多,下面作简要介绍。1、三段式三段式指的是开头、正文、结尾,而不是三个自然段。开头部分或介绍基本情况,或概述主要内容,或提出基本观点。正文部分陈述做法、体会。结尾部分或得出结论,或说明效果,或指出不足。也有的正文写做法,结尾写体会。2、过程式过程式是按照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叙述自己的做法和经验体会。一般把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按先后顺序,一边介绍做法,一边分析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3、小标题式小标题式也称作条目式。前言部分概述情况,然后把经验体会总结成几个方面,并标上标题,标题之间接并列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或逻辑关系排列,然后各部分介绍做法,谈体会。如果分开的几个部分没有标标题,则可以只标上一、二、三、四的序码,因此,又称为序码式。小标题或序码一般放在每一部分的正中,有序码的小标题也常常放在每部分的开头段空两格的位置。此外,也可序码和标题同时具备。4、实验报告式即用实验报告的结构方法来撰写经验总结。以上方式可以单独运用,一般情况下是几种结构方式的综合运用。

如何撰写教学总结

4,如何指导学生加强文章的思辨色彩

  提高议论文思辨性不妨从以下三个步骤去思考:①由此及彼想开去。读完命题,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或命题内容要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②透过表面看实质。有些学生在文章中列举很多材料,但只下一个结论,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分析。这里的分析是指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探求事物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判断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③多问一个为什么。写作时,当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妨再想一下,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那么问题分析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当然也就显示了深刻透彻的文章特点。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写议论文时要知道在思辨中立意构思,只有学生在作文中不再出现“片面性”、“幼稚化”的思想观点与思想方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颇有成效。  (一)提高作文思辨的辨证性  辨证性话题作文,就是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  这类的话题作文主要体现在关系型的作文题目里,有些是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有些是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一对两错的关系,人要有自信但不能自满和自负。。有些是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信息与愚味”,咋看这题目,似乎这两者之前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大家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信息可以传播真知,也可以散布谣言,如何分辨信息?如何用信息的两面破除愚昧,这就具有很强的辨证性。因为信息具有两面性,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有些是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

5,怎样进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和意义????1、熟悉课标和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因为小学的老师,可以把课标和教材放在一块读的,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我要教什么,我为什么教,我如何教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2、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到有的放矢。不研究教材不行,那么光研究教材肯定也是不行的,另外,只研究教材上的文字也是不行的,还有研究教材的内涵、外言、结构和背景,因为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 3、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做到事半功倍。只有在充分了解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我才能知道哪里详,哪里细,哪里强,哪里弱,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提升。???????????? 4、还有可能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做到开拓创新。??二、教学内容分析的原则和方法1、 研读教材???????? ??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有时只能呈现“结果”。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数学教材”。研读数学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2、把握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内容为依倨,在总结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在内容的选择上重视“生活中的语文”“有用的语文??”,注重了语文的实用性;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呈现形式上丰富多彩力,体现了形成与应用过程,内容设计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关注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把握教材的特点,才能准确的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教材的内容。3、拓展教材???? ?? 我们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教材内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是有时教材内容需要其他东西为它增添色彩。因此拓展教材就非常重要了,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适当的选择拓展教材。比如说影像片段,实物,音乐等,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些拓展教材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说以一节课中能更好的集中精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三、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或者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确定的学生应掌握的重点教学内容。所以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吃透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培养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态度方面的。??
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从教育实际出发,确立教师对教材分析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师主动分析教材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新教材改革的今天更需要老师对教材有更新的认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呢?一、教材分析的涵义教材分析不在是就事论事的狭义的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是至于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这样才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逻辑与方向。现代教材分析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分析,对教学环境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环境分析是指学校内外部的环境分析。其中,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学生、师资、办学条件等的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有关社会、知识与信息、科技发展等的分析。教学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的,每所学校所处的环境各有 不同。进行教材分析时,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首先进行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的分析越客观、越准确,对我们的教材分析就越有帮助。这样,不仅对教学背景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整合教材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分析,对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的出发点与过去不同,过去强调的是学科体系构建,从学科体系的逻辑程序分析教材。现在是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和归宿,强调以学生经验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建构。二、教材分析的步骤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认真研读课标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2、通读教材整合内容通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体系和知识体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才有利于分析、处理教材。教师熟悉了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就可以容易地串起教材的线索。①从科学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②从思想性、智力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科知识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现实意义,如某一具体的学科知识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它可以从怎样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来,又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科学精神,如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辨、质疑的意识等。二是学科知识的人文内涵与一般的教育意义。人文内涵,如人类认识本学科的某些史料;一般的教育意义,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机地渗透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有意识地培养那些良好学习习惯等。③从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某一范围(如一册、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内容中举足轻重的、最重要的内容,或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现在,随着学科教学目标呈现多样性的趋势,教学的重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双基”,本学科的某些基本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的某种体验、感悟,同样可能成为教与学的重点。所谓教学难点,是指那些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显然,教学难点主要是相对学生来说的。所谓教学关键,是指那些对学生顺利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有时具有同一性,可能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准确地找出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呢?这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它既需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又需要一定的经验支撑。一般地,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上的插图、理解教材上的旁注、对话、提示、结论等内容,不放过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因为教材的编写明确体现了教学的思路,明确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了教学的训练点。3、内容分析教学设计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处于一定的相互

文章TAG:教学思辨怎么写教学  思辨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