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儿童观教育观结合家长怎么写给老师

这个不需要标准答案,把你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写下就可以的,就是实际情况,你的做法和你的想法
同问。。。

儿童观教育观结合家长怎么写给老师

2,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怎么写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如下。一、教师观内容1、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研究“开”“社区”。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二、学生观的口诀及内容:二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有丰富个性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三、教育观的内容及顺口溜。1、素质教育观:提素,个性,创,两全。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新课改的教学观:学习过人。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怎么写

3,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怎么写

所谓的先进的观念,在于我们父母的觉醒和观念,提问的首先要明白一些内在的问题,如你的书香门第的建设,可以考虑一些因素进去,比如有没有亲子共读,营造一种更好的气氛,这样我看有更好的成长,听美乐,读经典,至少两样需要去实践,父母才能够成长的啊!

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怎么写

4,求我的教育观500字左右不用太高端最高贴近生活

我的教育观(1)教师要以健康为前提,以快乐工作为抓手,以追求成功为保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以谦虚好学、保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准则,培养自己成名成家的欲望。 (2)教师要善于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形成家长信任、学生崇拜的专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家校教育的和谐与共振,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利用契机,教育才会趋向于成功。 (3)教师要牢固树立“只有教育的理想没有理想的教育”观,要善于发现、善于期望,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教育;要发现成功、呵护成功、利用成功、引领成功才能享受成功;,发现感动、创造感动、利用感动才能享受感动,只有这样成功才会成为习惯。 (4)教育是一种大爱,要正确诠释教育的爱,只有超越自我的时候,爱才有萌动、爱才有动机、爱才有行动、爱才能产生力量,爱要使学生具有安全感。 (5)当你比别人差很多的时候没有人关注你,当你比别人差一点的时候很少有人关注你,当你比别人高一点点的时候有人嫉妒你,当你比别人高出一筹时你就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6)别人我们管不了,我们只能管自己。所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时,你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认识,否则就是自寻烦恼。 (7)教师只有理解了“你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时,你才有资格谈教育;只有善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时,你才会发现学生是你的老师。 (8)我们一直强调要实施“有规则教育、有规则引领”,你作为教师的规则是什么?一个连规则都没有的教师何谈教育、何谈教学!一句话,我们要做一名有思想、有个性、有勇气的教师。 (9)位置和水平同样重要,是水平改变位置而不是位置改变水平,如果有人不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话,相信他永远没有自信,所以我们要适应位置、适应环境以期实现改变位置、改变环境。 (10)一个人如果没有私心他就不是真正的人,而刻意追求私心的人应该说他更不是健康的人,因为这种人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可能要伤害他的朋友,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人,只有能成为他人永远朋友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11)教育教学要追求效率,追求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生长点,“磨刀不误砍柴工”要移植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就是说要寻找教育教学中的“磨刀”有哪些因素,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情商开发,二是习惯养成,三是培养自信,四是发展兴趣,五是适度期望,六是发现成功,展示成功。 (12)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项工作均要养成编程的习惯,遵循编制计划→开发情商→培养习惯→监督检查→及时反馈→规范训练→形成习惯→能力迁移。 (13)要养成工作之后善于反思、 “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教学管理观,真正换位思考。对待教育对象的工作是否合乎理性,是否引领了学生“健康成长成长健康,快乐学习学习快乐”,要善于解释思考,给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充电。 (14)“永不放弃”会给你带来不断成功的体验,“适度期望”会使学生产生渴望成功的动力,之所以学生还没有做事的兴趣,是因为教师、家长认定学生成功的次数还没有积累到量变到质变的程度,不能有急躁情绪,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15)教育是一种大爱,以此为前提,教育在于明理,明理才能达情,教育在于渗透,急于求成往往教育无力,教育在于感动,没有触及心灵就没有教育,教育在于扑捉契机,教育才有目的性,教育来自于学生的不规言行,否则就没有教育的主观能动和实效,同时学会等待也是一种大爱。 (16)“有理论指导下无理论操作”是指导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出路,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专家型的教师,当你能成为专家时你的思想就是理论。 (17)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只有不同的声音才能引发思考,才能产生创新与改革的萌动,没有这个萌动你就是一名教书匠子,最多是一名能工巧匠。 (18)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就是寻求教育教学的科学与高效,寻求教育教学最简单的方法与途径,说白了就是教育与教学,再往深处说就是探讨“学”与“教”的策略,“学、思、练、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完整流程。 (19)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要实施“成人化孩子,孩子化成人”的教育,爱心、信心、恒心、耐心、决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真正践行“教师成功源于学生成功”的教育教学理念。 (20)学校的责任就是搭建家校教育和谐的平台,创造条件展示学校、展示老师,让家长认同学校、认同教师,当家长信任学校、信任老师的时候,教育的最大生成就具有了前提。

5,教育观 教师观得内容是什么

您好,领学网解答。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本节旨在通过对现代教师观的论述,使教师了解现代教师职责和特点,明确现代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提高教师的现代意识,是教师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师观,实现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提高教师的素质,以便全面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作一位符合新世纪素质要求的教师。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熟知教育、学前教育、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课程、活动、评价等学前教育学基本原理,使学生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常识,为其今后各门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6,我的教育观

屈指一算, 我在教育这条路上已经走了整整十年,回头一望,顿觉人生易老。十年已去,我从一个热血青年变成了油腻大叔,在这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除了收获了头顶上的几根白发,还增加了对教育的深刻领悟。 十年前,作为农民出身的我,糊里糊涂的踏进了基础教育的行业之门,尽管在大学里背过几条关于教育学的概念和规律,但是对于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青少年?这些关乎教育本质的问题以及我国基础教育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并没有认真的研究和仔细的思考过。直到十年后的今天,在基础教育之路上经过无数次摸爬滚打,艰苦跋涉,仔细观察,细心研究,深入思考之后,才慢慢的悟出了教育的真谛。 任何关乎概念本质性的问题都会归结为哲学问题,教育也是一样,当我们从本质的意义上去思考什么是教育的时候,一定会走向哲学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有过精彩的论述,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更是用诗意的语言说出了什么是教育,他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明确的指出:生活即教育。无论哲人们对于教育有着怎样的认识和表达,我想,作为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认识到,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尤其是青少年)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有趣味的人,一个有情有义有温度的人。教育是关乎人的灵魂的事业,要通过教育把人的灵魂引向高贵而不是卑微,要通过教育把人的思维引向追求真理而不是平庸琐碎,要通过教育增加人自身善的信念和力量,要通过教育培养人发现美的眼睛、欣赏美的心灵、创造美的才情。质言之,我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之为人的求真、向善、爱美的高贵心灵和实践能力。 我上面所说的就是我认为的教育的“道”,是盘桓在一切教育行为、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之上的终极价值追求。既然教育是培养人追求真的理性,向善的心灵,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才情。那么我们的一切教育行为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塑造人。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我们办学较,把青少年都集中到学校里学习知识,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教育,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完成自己。而不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我们教孩子们学习知识只是手段,而人的发展才是目的。这正契合了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人是目的”的观点。以此观点来观照我们现实的教育状态,就会发现很多本末倒置,左右颠倒,匪夷所思的教育之怪现状。君不见,学校磨灭了多少孩子的好奇心,打压了多少孩子爱探究的天性,君不见,有过少孩子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没日没夜的、一遍又一遍的刷题,等他们高考完之后,他们不但不热爱日日夜夜陪伴自己的书籍,而是产生了莫名其妙的痛恨,学校本来是教人求知的地方,却成了多数孩子的梦魇之地。书籍本来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却成了摧残学生身心的沉重枷锁。前几年,每到接近高考的那几天,网上就会爆出多个地方的高中学生把复习资料撕的粉碎,然后从楼上向下抛洒,做天女散花状,美其名曰:减压。此情此景,几多感慨,几多心酸,几多无奈。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教育是眼中有人的教育么? 在基础教育界还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每一年的中考、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各个学校,各个地方都都在以各种形式贴“喜报”,其言词大同小异,先把上级领导恭维一番,然后找出各种上线率、提高率、上线人数大肆吹嘘,最后希望全体师生继续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明年再创佳绩。每一次当我看到这样的“喜报”的时候,我心里一点也“喜”不起来。学生的考试成绩怎么成了学校炫耀的资本,难倒学生在你们学校里就只学会了考试?退一步说,难道你们学校就培养出来了这些会考试的学生,那些没考出好成绩的学生,你们是怎么培养的呢? 而且我认为,考出好成绩的学生根本就不是学校培养的出来的,而首先是由他们的基因决定的,其次是由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决定的。他在你学校能考出好成绩,在别的学校一样能考出好成绩,如果好成绩是可以培养的,那你为什么不把你们学校的所有学生都培养的考出好成绩呢?我这些似乎刁钻的问题一问,就发现,在教育领域,一些常见的现象,确实是那么怪异。这些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那我们该如何遵照教育之“道”而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我要做一个类比,我觉得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教育是慢的艺术,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那样,适时播种,适时施肥、浇水,然后等待庄稼按照它自己的节奏发芽,抽穗、开花、结果。因为每一种生都有它自己的生命节奏和生长规律,人只有遵循它们的生长规律,一旦恣意妄为,拔苗助长,结果将适得其反。教育也是一样,教育所面对的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众多最为复杂的生命个体--人,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是身体和心灵都未定型。但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像生产工业产品那样,按批量的生产,标准化的操作模式去培养人。每一个生命生下来就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他自己的成长节奏,如果我们按照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一定会区分出那些是优良品,那些是残次品,而教育绝不可沦为这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工具。在我看来,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个灵魂都有通过接受教育走向高贵的权利。 第二、教育不仅要面对全体,更要关注个体,不仅要全面发展,更应该尊重差异 在我看来,良好的教育首先要有普适性,要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像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不论贫富、不分贵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绝不能沦为一些特权人物的垄断资源,因为教育关乎一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未来,就像马丁路德所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但还是教育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教育还要面向个体,要对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成长负责,好的教育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有温度的关心,从事教育的人要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为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发展方式。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我们提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应该的,也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要深刻的认识到,人是有差别的,而且必须有差别,这个世界上正是有了各种各样的有差别的人存在而显得丰富多彩,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个体,都值得尊重。我们要求全面发展,绝不是全面平均,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我们的要求和评价好坏的标准不同,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如果你根据会不会爬树来判断鱼的能力,把你一生都会认为它是愚蠢的”,在现实当中,那些在学校被认为是差生的学生,只是不适合我们现在的脚教育评价标准罢了,如果教育能够多一些宽容和多一些选择,那么教育就可以激发和引导更多学生走向美好。 第三、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奠基,更要为他们的当下负责 教育要面向未来,尤其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很强,你给他什么样的教育,他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要有长远的目光,不仅要教给青少年必备的专业知识,更重的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又说理解并能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判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良好教育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但是,我们千万不要错误的认为,处于基础教育时期的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甚至简单的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其实孩子是发展中的孩子,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充满幻想和童趣的年龄是金色的,童年不是为了成年做准备的,童年有童年本身的价值。可是现实当中,我们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一点,有些学校和老师拼命的增加学生的作业量,让学生机械学习,重复学习,过度学习,超前学习,弄得孩子们苦不堪言,君不见,有多少孩子的近视镜片越来越厚,有多少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有多少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很多孩子即使是小学一二年级写作业都能写到半夜,试问,一个小学生写那么多作业真的有必要么?写那么多作业对孩子的一生发展真的有好处么?没日没夜的把孩子们困在书桌旁,孩子失去了多少呼朋引伴的机会,丢掉了多少异想天开的时间,减少了多少童年的乐趣。就像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提出的一个观点,孩子们的童年正在消逝。 我以为,好的教育除了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更重要的事要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符合童年生命节奏的环境和引领。学校(尤其是小学),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而不是学习成绩的比赛场,教室应该成为学生童趣和创造力的展播厅而不是想象力的葬送地,老师应该是学生好奇心的守护神而不是作业的制造者。在小学阶段,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能在当下得到绽放,而不是读死书,考高分,为考个好大学做准备。 教育要面向未来,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未来都是未知,当今社会各种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一个孩子今天学到的知识,当他二三十年之后走进社会还能用上多少,完全是一个问号。因此,我以为,好的教育不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了孩子们的天性,培养了孩子们一生受用的品格。 十年来,我看到太多的与教育理想背道而驰的怪现状,看到过很多老师和学生没有体会到教育的美好和学习的快乐,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一定是病了,而且病的不轻,以此,我提出了我的理想的教育观,在我看来,良好的教育绝不是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技术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智慧的启迪。就像当代教育学者肖川所言:“良好的教育是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代替的、立于天地间的大写的人。”

7,本人教育观怎么写

给你一个参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学期即将就要结束了.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教师工作.我工作得很愉快,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也经历了许多. 在思想上,我与时俱进,关心时事,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工作,关注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认真钻研和学习教育理论...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日两国少年儿童在内蒙古举行夏令营活动之后,中国跨世纪的一代引来了全体国民的广泛关注。时代的进步,对年轻一代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成长离不开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的意义不仅指向孩子,还辐射到学校、社会。那么,当代父母的教育观念又是怎样的呢?权威意识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经历了两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仁”的概念上的,至于体现了“仁”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系统更是等级分明。自古,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所以他们在子女面前便具有了一种权威。在中国的家庭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当孩子不听大人话的时候,父母总是这样威胁:“想挨打呀?”如果孩子发表了一些看似荒谬的见解,父母又这样怒骂道:“你懂什么?尽胡说八道。”前者的威胁会让孩子不情愿地屈服,他们不了解大人为什么要让他们这么做。而后者,仅短短的几句话,便剥夺了孩子自由发表见解的权利,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自卑感。

8,我的教育价值观怎么写

是论文形式的,还是报告形式的?论文的就复杂了,这个帮不了你报告形式的,随便谢谢就行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需要体现企业真正的价值观在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前,要有去贯彻落实这个价值观的思路和决心,比如我们的企业家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那么就要反思一下,你是不是出于内心的对员工的尊重,你准备通过哪些方式来落实这个价值观。二、企业核心价值观要符合企业大环境的需要多数企业在这一点上已经有了共识,这里的大环境是指企业面对的市场、顾客、员工、国家、社区等一切对企业可以产生影响的因素,企业在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之前,应该考虑到自己的价值观能否满足顾客、员工及社会的需要,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观念能否协调,与行业环境、区域环境及人文环境能否共生,企业价值观不仅不能和企业环境产生冲突,而且还应该对企业各项环境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三、企业核心价值观要有企业自己的特色任何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企业价值观也一样,为什么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从哲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企业价值观简而言之,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产品会过时,市场会变化,新技术会不断涌现,管理时尚也在瞬息万变,但是在优秀的公司中,企业价值观不会变,它代表着企业存在的理由。

9,家庭教育观是什么

错误的家庭教育观; 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四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到8岁可以发展30,在8到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 树大自然直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是非常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从父辈哪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收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教育是学校的事   学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家庭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给幼儿园和学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我不是老师,我不懂得教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殊不知,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小到一个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囊括了智商和情商两大方面。其次,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你都在随时随地给孩子提供着榜样。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 让老师带孩子,省心又省力   老人的教育观念多陈旧、传统,大都无法承担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方面来说,祖辈容易娇惯、溺爱孙儿,易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
人格放在一位,其他第二位
引导孩子分辨好与坏,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在孩子上小学前,教会孩子的简单生活自理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格品质,既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又要严格要求,既要让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又不能过分地溺爱,要循循善诱,又不能成人的道德观念斥责和打骂孩子。

10,人本主义教育观的要点

人本主义理论 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 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思 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 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 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 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 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 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 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马斯洛认为人类 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 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 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 )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 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 出大量的经验。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 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迥 避。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 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 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 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 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 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 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 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 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 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 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 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 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 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 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 性的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文章TAG:本人教育观怎么写本人  教育  教育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