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急切求助小学二年级自我介绍作文教学教案谢谢

自我介绍 12年前的一天,一个白胖胖的小女孩哭着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这个男孩就是我——XXX。 我来实验小学六(5)班。我有一张圆圆的脸,乌黑的大眼睛在长长的睫毛衬托下显得更加有神,挺直的鼻子下面缀着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嘴,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同学们都很喜欢我。 虽然我玩的时候很活泼、淘气,但是学习时我很专心。有一次,老师出了道奥赛题,我开动脑筋,作了出来,老师直夸我有创新能力呢! 在班上,我是个好学生,每天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做完后也能自己检查,上课时能积极发言,爱帮助同学,所以老师也选我当他的小助手。 在家里我也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经常帮妈妈干家务,比如:拖地板、擦桌子、帮妈妈买菜........ 我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发明更先进的机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你看我是不是很棒?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我这个阳光男孩——XXX。
学习帮助

急切求助小学二年级自我介绍作文教学教案谢谢

2,怎样才能让学生朗读好文章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看似简单的要求,要做好却真的很难,因为我经常听到学生要么是唱读课文,要么是一字一顿地读课文。他们读错了吗?好像没错呀,既没添一个字,也没漏掉一个字,标点符号的停顿也读出来了,听起来还读得相当整齐,但你说他们读得好吗?当然不好,因为学生们没有掌握朗读课文的技巧。那么,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只有有欲望才能愿意去做,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乐意去学,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主动地学习朗读。如教师以清新、流利、包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到课文的意境,体会到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就会产生出读的欲望。小学语文书中,有许多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教师在教学时可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课文。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欣赏、品味体验,激起朗读的兴趣,从而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教学是一门艺术,中低年级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以鼓励。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适当激起学生的激情,比如:咱们比一比,看谁是优秀的播音员。在朗读完后,要及时给予肯定。诸如:读得真棒!让人听得都陶醉了!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以后在朗读方面就会更加努力。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学生虽然有朗读好课文的欲望,但没有掌握好朗读的技巧,也同样不会朗读好课文。学生们在刚开始学习时,最先接触的是一个一个的生字,如果学生在朗读时,老师没教给朗读的方法,学生就会一字一顿地高声读课文。所以,学生在初次朗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应给学生提出朗读要求,如读课文时不能添字漏字,要读出标点符号的停顿。在这一点做好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学生提出要求:一句话中的词语或词组应连起来读。然后老师示范读,学生模仿读,这样逐步训练,学生就不会一字一顿地朗读课文了。  三、培养学生朗读出情感  很多的学生在朗读时并不知道怎样读出情感。中国的语言丰富,朗读时词语的轻重不同,意思也往往就不一样了。如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不怕鬼》中我不怕鬼这个句子,如果我重读,那意思表达的是我不怕鬼,而你或他就怕鬼;如果不怕这个词重读,那么强调的就是我不怕鬼;再如鬼这个词重读呢,那就是强调的我不怕鬼,可能就怕其他的东西。而文章的意思是强调不怕,那么正确的读法应选第二种。可见在朗读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读好词语的轻重,才能读出文章的味来。一首歌的曲调要有起伏,这支歌才动听,同样,朗读课文除了把握好词语的轻重之外,还应准确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在朗读中让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课文内容、把握情感。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才是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同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无穷魅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朗读好文章

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只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才能有语气、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如果字音还读不准,还不知道在哪里断句,学生就不会读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体会。在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时,对于一年级学生特别要注意:(1)、停顿。朗读中的停顿主要分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即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的短暂停顿。(2)、重音。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我认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以下几种方法。1、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而且为学生树立了样板,对于课文中难理解的句段,教师可以分析,讲解,但对于朗读时语言的轻重缓息,光靠讲解,学生仍不明白,而范读则可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到了正确的声音形象,学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来。范读,最好是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使学生听到声音,看到神情,较之听录音效果强得多了。2、创设情境,引发共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可以用教师的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拟情境,用音乐烘托渲染情境……学生进入情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3、品读与评读结合。自读品味,听读评议。自读时,品味意境,找到感觉从而读出感情;听别人朗读时,可以与自己的体会相比较,指出理解上的正误与表达上的得失,从而找到朗读的正确形象。4、注重教师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朗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学生的信心,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读的更好,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学到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5、指导读好重点词语。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中有含义较深的词语,读懂并读好这些词语才能读好整句话。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方法(一)借助动作,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方法(三)借助图片,当然,在教学实际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朗读,把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实在实处,落实在每一节课,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6、恰当地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师生对读,问答读是一种效益较高的朗读方式,教师可与全班学生对读或问答读,也可以和一个学生、几个学生对读、问答读。问答读,由教师提问,学生用朗读方式回答教师的问题,既练习了朗读,又了解了文章成段落的层次,结构。师生对读,可由教师读文中的解释语,学生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段,由教师读总起句,总括句,学生读分述,具体描写部分,在这种朗读方式中,教师的读,起到提示,创设情境的作用,体现了对学生的启发、指导。分角色读,是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常用的方式。特别是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课文中。分角色朗读,既可在指导的初始阶段,体会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语气语调,又可展示和检查学生朗读的效果。分角色朗读,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组同学或男女同学集体朗读某个角色的语气,教师也可参与充当某个角色,并可互换角色,反复练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总而言之,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才可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无论指导正确地读还是流利地读,都需要反复练习,因此课堂上要多读,才会使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从语言文字入手,才有可能深入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位置显赫,举足轻重,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扎实的语文素养,作用重大。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掌握知识不够等原因,读书时往往会有唱读、漏读、填读或读破句等现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多读多练,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提高阅读能力。一、教师示范,激发兴趣。语文是靠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的,作者炽热、丰富的感情寓于生动优美的语句中。每讲授一篇新课文,老师如能先范读一遍课文,范读时注重感情色彩,时而激情澎湃,时而低诉音弦,做到声情并茂,学生就会有如痴如醉的感觉,感情就会很快投入到课文中的情境中来。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崇拜老师,加上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听到老师朗读那么好,就会跃跃欲试,模仿着读,就会对朗读产生兴趣,会很想朗读好课文。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让学生朗读表演狼和小羊的对话,狼的话由我示范。我戴上了狼的头饰,配上狼凶狠的表情,读出了狼恶狠狠的语气。这样不仅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的确,后来许多小朋友也能模仿老师的样子和语气自主朗读和表演。这样既消除了课堂上的紧张气氛,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二、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知识。针对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有发音不准、唱读、漏读、填读和读破语句等现象,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其次,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或者学生在朗读时容易漏字、加字或读破的词、词组和句子,先指导他们读准、读顺这些词、词组和句子。然后再过渡到朗读段和篇。第三,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能和技巧,指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子的不同读法,掌握好朗读中句子的停顿、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升降。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此外还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尽量把握课文中的感情变化等。要做到以上几点,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范读和领读,通过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通过领读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
在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因此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所以就会出现唱读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如何指导低年级的孩子朗读,我见如此:一、多次示范,加强训练识字少,并初次接触朗读,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只会把生字连起来机械地读,这时候,作为老师,就要教给他们基本的朗读方法,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停顿。但是,究竟要停顿多久才合适呢?学生还是不太清楚,这时,我就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是心中默默数,数完1、2的时间,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是数完1、2、3的时间。刚开始,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停顿的方法,能正确停顿了。但是,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所以,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这些方法光靠讲是不行的,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这种示范指导无论是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一般来说,当学生练了几次都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最准确?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二、激情参与,全面提高多形式朗读的挑战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两种含挑战的朗读方式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1、生生比赛。众所周知,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或是小组间比,或是个人之间较量,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长处。这一举措,我每课皆用,用必切实,贯穿始终。落实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2、师生比赛。学生听说和老师比赛,往往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和学生比赛的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我往往故意输给学生,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的兴趣。但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我却要赢学生,让他们从老师的朗读中受到启发。比如课文《晚上的太阳》中,医生说的话我估计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先让学生读,然后我读。读完后,我问学生:老师和你们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学生听了后,毫不犹豫地说:老师读得好。这时,我接着问:那你们应该怎么改正过来呢?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悟出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3、情境激读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第四册《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文章内容蕴含着人们对二小的无限怀念和歌颂之情。为了指导这一课的朗读,我剪辑了该影片的曲子。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在场人,闭上眼睛想象痛失英雄的情景。接着,我启发学生说说应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学生由于受到了音乐的感染,情感有了强烈的共鸣,便纷纷回答:应用怀念、赞美的语气读。接着,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最后,我再放乐曲,让学生在急剧而轻缓、抒情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文朗读。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激发了他们怀念和歌颂英雄之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之后,我还指导他们用同样的感情基调学唱这英雄赞歌,人人乐唱,人人争唱,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提高了朗读能力。三、表扬----激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当学生读完后,我常常及时表扬,激励他们进步。小学生最爱戴高帽子,一句表扬的话能让他们乐上半天,兴致勃勃。所以,我十分讲究技巧,读得好就说棒极了!读得真好。你真行!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等,使学生从老师的表扬、激励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由此乐于朗读,积极参与。有一回上课,朗读训练时举手请求朗读的学生太多,且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还没得到展示自己的学生有满脸期待,也有一脸失望,我不忍心让他们扫兴便改变了原先的授课计划,让他们尽情展示自我。而对于读得一般的学生,我先指出优点,然后用如果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如果确实读得不怎么样,我就找出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告诉他只要多学多读,朗读也可以很好,给他信心和勇气。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每个学生都会成功。朗读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谈谈个人的见解。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5,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自古以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被称为读书的一剂良方,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情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的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做烦琐不必要的分析,如果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感情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 然而纵观过去的朗读教学,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常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等等,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作为新课程的实验教师非常清楚,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难做到,但是使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 一、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是的,朗读训练,尤其是感情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二、巧用示范,引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读 示范就是老师亲自读,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示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朗读,更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也是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的重要的方法。低年级的孩子语感还没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给孩子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怎么用示范?一是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让学生来示范,老师“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指导低年级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倘若老师只是从道理上讲应怀着什么感情读,哪个字读重音,哪里应该读得快,哪里应该读得慢……是不够的,而且,“强加”的东西只能是“外在”的。俗话说:说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范读一下要现实的多,有效的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范读。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学生多数读不出孩子那种强烈感觉来,我就进行范读,学生听得入了迷,再让他们试一试,学生个个是激情高昂。像语调比较平淡的句子,我一般都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读。一段时间下来,班级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范读是随机的,要选择好时机,我一般不在初读课文前范读,而是当学生读的不尽人意时,处于“愤、悱”状态时,我才范读。我总是说:“让老师也来试试看,好吗?” 三、多形式练,促进孩子感情朗读的快速成长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更是如此,要想学生都能有感情的朗读,多练习,多种形式的读是关键。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在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配乐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主体了,积极性也就高了。如:教学《草原》一课,在训练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时,我就采用给画面配音的方法。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对照课文给画面配音,尝试做配音演员的乐趣,学生当然求之不得,在轻松快乐中学生读出了文中的美,文中的趣,文中的情。 总之,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换调味品,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尽可能的留多些时间让学生来练读,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情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更快地促进孩子朗读能力的提高。 四、互动评读,提升孩子感情朗读的能力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说,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同时,我也经常参与到孩子的评读之中,“学生第一遍读的不好,就给予第二遍、第三遍的机会,直到读好为止。”一段时间下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评读效果明显。在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己的读,展示自己的读,帮助别人的读。经常还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范读”,用掌声鼓励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勇敢地来挑战老师,“老师,我想和你挑战!”“老师,我想和你比一比!” 实践下来发现,评读,使孩子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一个个争着站起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注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入了境界。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容易了。只要我们教师真正做一个有心人,多指导,多训练,让每个孩子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提高,让每个孩子都能焕发出他们勃勃的生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感情的朗读,相信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
刘媛媛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二中小学部 255100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有感情地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加强朗读指导,学生就能很好地领略文章中所体现的意境美、所反映的情感美、所营造的和谐美、所表现的音乐美、所富有的变化美,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趣味。那作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呢?现在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一、适当地进行教师范读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尽管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但并不等于不要教师教了。相反,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你可能“读得不好”,但你可以“读得很认真、很动情”,这样一来,学生在你的影响下也会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的,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更近了。二、适当地介绍写作背景我觉得有感情朗读应以学生的感悟为基础,使学生做到有感而发,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感情朗读这一目标。可我们现在的小学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离实际生活还是挺远的,我们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如果对这些文章不作必要的背景介绍,想必学生是难以读出感情的。如《第一场雪》,在学生眼里雪可能就只有好玩而已,谈不上什么喜悦的成分在里面。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尽管许多课堂上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读声琅琅,可是就是感觉没有读出语文课的味道。这样一味、单调地读书,学生究竟获取了多少语文素养?因此给学生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学生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再多读、细读,慢慢去咀嚼、品尝。我觉得适当地将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一下介绍,要创设适时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用自己的朗读自然地传达出文本所要表达的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三、提倡个性化的朗读为了达成“有感情朗读”,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请把xx感情读出来”。这种要求显然是“千人一面”,是老师将自身的感受强加给学生的。同一句话、同一篇课文要求学生读出相同的感觉,显然是不符合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使更多同学的朗读达到老师满意,老师们便在语速、语调、轻重等朗读技巧上下功夫,课堂上这样的话不绝于耳:“你把这个词读得重一些。”“读得快一点就好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当然地装腔作势,甚至拿腔拿调。过分强调朗读技巧的做法根本是本末倒置,不可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朗读也如此,可能不同经历的学生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只要是真心地读、真情地读即可)。有感情地朗读胜于教师精讲细讲。

文章TAG:二年级朗读课文怎么自我介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