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仅仅是这样,我们还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接触社会。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文学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孩子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现象特别感兴趣,听到音乐,收拾材料,我们经常指令孩子进区的要求,还有队认真安静倾听的孩子,要及时的表扬安静倾听的孩子,孩子们为了想得到表扬,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可以请每个小朋友都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我想每个孩子都会说自己的感受,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和读的习惯,教师的工作会更累,一定要时刻提醒孩子,说多了,孩子记住了,成了习惯,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不能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学会理解别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时时可刻刻需要成人的关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首先。有时,老师或家长说话时,于是,我们在自然角饲养了小蝌蚪,孩子就喜欢抢着说,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要轻轻的进区,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孩子们每天都很喜欢去观察,看看小蝌蚪每天都有了哪些奇妙的变化,它是怎么慢慢变成青蛙的?变成青蛙需要多久的时间?这些都需要孩子去观察和实验。孩子们从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问题,然后安静的坐到这里来。这样有好的效果,但过几天后,又跟原来一样,远足等活动,如果孩子不会说。家长可以每天讲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完故事,可以拿他记录的符号,为了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引导他说。 然后。倾听时,所以,倾听习惯不好,都变的安静倾听了,倾听的习惯慢慢好转。 接着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学会学习。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有一位名人说的好,这个比喻非常形象: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他的利息将终身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换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向歧途!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培养幼儿养成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家长在开学时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不要因为孩子上幼儿园不重视规章制度,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来晚没关系,老师也不会批评,一旦养成了迟到的习惯,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好处,所以努力做到孩子入园不迟到,不早退。上课小手放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开小差。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2,如何对大班的幼儿进行教课

亲爱的大班幼儿家长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您的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最近,有些大班幼儿家长来信询问有关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问题。有的家长问是否应抓紧这几个月教孩子学点汉语拼音,让孩子多识些字,做些数学题;有的家长说,快上小学了,孩子还那么贪玩,是否该将家里的玩具收起来好让孩子收收心;还有的家长问是否要把孩子转入小学学前班去学习……下面让我们听听方老师怎么说。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课间10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等;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要求孩子去适应一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为了减缓这一坡度,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在大班阶段家长就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 如果您的孩子是在园幼儿,幼儿园都会在大班阶段加强入学准备教育的。 至于家长如何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就需要您多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您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培养,针对孩子的实际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一般说来,在孩子入学前这几个月里,家长可侧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2、自我管理能力。一位家长说:“我一年差不多要给他买100块橡皮,买了就丢!”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书包像“字纸篓”;乱得要命。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大班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3、有意注意。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曾听小学老师说,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往意很有益。 4、生活规律化。从现在开始,家长应培养孩子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使孩子将来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律。 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家的玩具收起来,更不需要让孩子进学前班,而应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如何对大班的幼儿进行教课

3,幼儿园大班该怎么去教

1 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2 一、活动目标 能区别10以数的单双数。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重点与难点 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 在教学角里提供木珠、雪花片等操作材料。 各种贴绒水果、动物、教学卡、汉字卡……。 四、设计思路 幼儿区别和理解10以内数的单双数,一般要经过以下过程:第一对单和双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个物体为单,如人身上的嘴是单个的。两各物体是双,如一双手,一双眼睛。第二形成区别一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技能。即知道一组物体如果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并能进行实际操作。第三运用上面的技能区别10以内数的单双数。如6个物体先用数字6表示,然后通过操作知道6个物体是成双,即确定6是双数。经过这一过程,幼儿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并且可以举一反三。 五、活动流程 感知――操作――理解――迁移 通过寻找活动感知单和双的含义。 (1)让幼儿找出自己身上成双和成单的东西。 (2)让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成双和成单的物品。 (3)让幼儿说出大自然中成双或成单的物体。 2.通过操作活动形成区别单双数的技能。 (1)教幼儿认识汉字:单、双。 (2)讨论如何知道某组物体是成双还是成单的,如班上的小朋友数是单还是双?让幼儿了解区别单双数的操作定义,即“两个两个数,……” (3)让幼儿操作教学角里的材料,区别盒子里的物体是双还是单,贴上相应的汉字。 3.通过讨论理解如何确定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1)出示1~10的数字让幼儿将数字分为单数和双数两类。 (2)讨论为什么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先让幼儿在每个数字下贴上相应的水果或动物卡片,然后用操作定义去证明。 (3)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图上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作出正确判断(该环节着重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迁移活动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 为幼儿提供超10的物体,让幼儿区别单和双。

幼儿园大班该怎么去教

4,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答:首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了思考问题,我们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接触社会,远足等活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可以请每个小朋友都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我想每个孩子都会说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不会说,可以拿他记录的符号,引导他说。  然后,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学会理解别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时时可刻刻需要成人的关注。有时,老师或家长说话时,孩子就喜欢抢着说,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我们经常指令孩子进区的要求,要轻轻的进区,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听到音乐,收拾材料,然后安静的坐到这里来。这样有好的效果,但过几天后,又跟原来一样,所以,倾听习惯不好,教师的工作会更累,一定要时刻提醒孩子,说多了,孩子记住了,成了习惯,还有队认真安静倾听的孩子,要及时的表扬安静倾听的孩子,孩子们为了想得到表扬,都变的安静倾听了,倾听的习惯慢慢好转。  接着,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和读的习惯。家长可以每天讲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完故事,自己也来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并且可以让孩子来读这个故事,从而养成良好的说和读的学习习惯。  还有,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不要求孩子写多少字,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家常喜欢玩电脑、看电视,画画或者书写数字的时候眼睛离作业本特别的近,家长为此也十分的担忧。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并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书写要坐端正,有一尺的距离,习惯比较好。除了在幼儿园,我们还鼓励家长一起配合,孩子在书写数字或者是画画的时候,家长要在旁边细心的观察和提醒,教育孩子书写或画画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另外,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养成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建议家长在开学时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尽量让孩子按时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开小差。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养成乐于交往的习惯,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而这些孩子更经受不起挫折。因此,家长应该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活动,也要鼓励孩子多与邻居、同学交往,与大人交谈,遇到困难不气馁。
因此,在这一学期当中,家长应当配合幼儿园的老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的孩子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许多家长不再只关心孩子学多少知识,而更注重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看、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问题。不仅仅是这样,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接触社会,远足等活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可以请自己的孩子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不会说,可以拿他记录的符号,引导他说。然后,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学会理解别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时时可刻刻需要成人的关注。有时,老师或家长说话时,孩子就喜欢抢着说,家长在家里也应该多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别人发言。接着,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和读的习惯。家长可以每天讲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完故事,自己也来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并且可以让孩子来读这个故事,从而养成良好的说和读的学习习惯。还有,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不要求孩子写多少字,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并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书写要坐端正,有一尺的距离,习惯比较好。除了在幼儿园,还需要家长一起配合,孩子在书写数字或者是画画的时候,家长要在旁边细心的观察和提醒,教育孩子书写或画画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5,如何与大班幼儿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

原发布者:erzmmanyyan问题一:你认为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是怎样的?“积极”是指师幼双方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意识和互为主体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状态。“有效”是指师幼互动过程倡导师幼主动发起有价值的互动,进而促进师幼情意发展,有效达成了活动目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和幼儿实际,向幼儿(个人或群体)主动发起的有价值的互动,幼儿(个人或群体)向教师回应的有价值的互动。也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幼儿根据活动需要和实际,幼儿(个人或群体)向教师主动发起的有价值的互动,教师向幼儿(个人或群体)回应的有价值的互动。包括师幼互动主体、时机、内容、行为、方式、形式、效应等师幼互动的要素。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能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专业化学习,不断地在反思中提高,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实践经验提醒我们,任何完美的教育理念、活动设计都要借助人际之间的互动行为往来才能实现其价值。形成师幼间的
你好!教师是交往机会的提供者。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平等、自由的交往。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与大班幼儿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技巧:  (一)把握好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我们常会感到困惑: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呢? 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也就是说此时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更多的趋向于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协同。另外我们教师还要成为幼儿心声的倾听者,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在活动中我们对于孩子的表现和反映,如果予以关注,收到的教育成效会显著不同。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蹲下身来,更多的是要蹲下心去。”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和需要,做幼儿的大朋友;还要更多地有意识地关注幼儿园的互动信号,并积极地给予反馈和应答,使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使幼儿“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支持、鼓励和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往和互动。有一句话说得好:“幼儿在前,老师在后!”,活动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幼儿所关注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模式,不断提高师幼互动的机会 在我们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集体活动,教师与幼儿个体的交流十分的稀少,甚至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也是很贫乏。这样的情形对开展师幼互动来说,无疑是一大障碍。那么如何对此进行调节进而展开有效的师幼互动,不断提高师幼互动的频率和效率呢? 我觉得不妨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幼儿讨论回答问题,由于孩子能力的差异,活动时间的约束,再加上其它的一些无关刺激的干扰,往往真正能进行师幼互动的次数,互动的人数都是不多的。提出的一个问题通常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回答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却失去了思考和解答的机会。我提议不妨采取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中,人数相对减少,相应的无关刺激也有可能相对减少,但教学时间却是不会更改的。那么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将会更有机会,教师可以充分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并且可以有目的进行交流、交往。更有利的是,教师可以把在前一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下一组进行教学活动时做出有目的、有计划的改善,不断的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其实,我们提倡师幼互动的目的,不也正是如此吗?另外,还有多种形式,诸如个别形式、自由形式,甚至是给幼儿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或集体、或小组、或结队、或个人,展开多种多样的活动。相信必定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 (三)创设愉快、宽松、能动的环境,营造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氛围和条件 。 在为幼儿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整体氛围基础上,和幼儿共同创设一个丰富、能动的物质环境,并引导、鼓励他们与环境互动,促使他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 比如我们当前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上,更多的是重视墙面的装饰性和美化作用,忽视了幼儿的参与。我认为幼儿和老师一样有布置环境、保持环境秩序和整洁、充分运用环境中的各种条件、材料进行自主活动的权利和责任。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商量、讨论布置什么样的环境,设置哪些活动区域,然后一起收集材料、动手制作,共同合作开展各种活动,使幼儿产生小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这样,幼儿园的环境削弱了装饰性和形式化,增强了教育性、幼儿的参与性和时效性,而且可以随时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儿童的需求而改变,真正成 为了师幼共同创造的,幼儿十分喜爱并能在其中自主活动的乐园。 (四)构建探索、合作式园本课程,为平等、积极的师幼互动提供载体 。 在幼教课程改革的热潮下,创设一套符合本园特色课程体系,有利于孩子的和谐发展。在教师预设的课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特点,不断追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综合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开放的有弹性的设计。我们鼓励幼儿在探索实践中、在和老师的互动合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自我建构,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习惯和知识、能力上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和个性需要,根据幼儿的反馈,运用教育机智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以更适合幼儿的发展和接受能力。在确保预设课程开展的基础上,实施生成课程时,要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适时地把幼儿关注的事情和活动转化为课程内容。教师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时间、空间、材料和氛围,以支持和满足全体或部分幼儿活动的需要。在这种课程中,幼儿的认知兴趣和个性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师幼互动中双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师幼之间平等的探讨、交流、互动合作得以很好地体现。
一、创造和谐、愉悦、自由、宽松的互动环境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在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还要重视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与幼儿进行积极、平等的交流互动;同时,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还应学会用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多给以赞扬和鼓励等肯定性的评价,对存在的行为问题也应该以正面引导为主,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与关爱,使幼儿在被尊重和被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尊感和被支持感,从而产生强烈的互动动机。二、分组教学,减少人数,提供师幼互动的机会在以往的集体活动中,由于幼儿人数多,教师既要忙于完成教学内容,又要顾及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往往是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在进行分组教学后,减少了活动中幼儿的人数,这就大大提高了幼儿个体与教师的交流频率,为师幼互动提供了机会。如在体育游戏“小小解放军”中,幼儿要进行匍匐爬行的练习。如果全班同学同时进行,由于人数太多,又受活动时间的限制和其他一些无关刺激的干扰,往往会影响师幼互动的效果。再有,在语言活动中亦是如此,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通常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抢先回答了,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却失去了思考和解答的机会。分组教学后,幼儿人数少了,无关刺激相对减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并能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捕捉到每组幼儿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上一组活动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来指导下一组幼儿,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活动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三、关注幼儿,及时捕捉,创造师幼互动的条件新《纲要》指出,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能否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生互动能否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能否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条件。如在实践活动“泥巴乐”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捏汽车的时候,并没有依照挂图上汽车去捏,而是发挥了一定的想象力,捏出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汽车,捕捉到幼儿这一兴趣点,我们对孩子的创造力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幼儿在得到老师的支持和信任后,活动更为积极了。当然,教师在活动中的关注指向不能仅仅停留在师幼互动上,还应利用这一时机,隐性指导幼儿,同时促进幼儿师幼互动、境动互动等多向互动。四、调整角色定位,有效引导,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将自己定位于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保护者,从而将幼儿置于被教育、被保护、被管理的地位,形成不对称的师幼互动关系。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点明了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承担的角色。师幼互动的目的就是解放孩子,让孩子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是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幼儿就会像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这种放任自流,缺乏有效指导,对幼儿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感受最深,在组织幼儿分组练习不同的动作时,如果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结果往往是一片混乱。实际上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发挥互动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分组活动中应认真观察,分析幼儿都比较喜欢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器械,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以此为依据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如在“投掷沙包”活动中,幼儿玩一会儿就厌烦了,看到这种情况后,教师可让幼儿采取比赛的方式,通过记录确定谁是冠军,大大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五、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从互动范围看,既应有教师与全体幼儿的互动,有教师与小组的互动,还应有教师与个体的互动,三种方式互为补充。从互动主体的作用看,既应有以教师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又应有以幼儿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从互动方式看,既可采用语言方式,又可运用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有所不同,如有的孩子积极、主动、独立性强,他们能在各项自主活动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有的孩子被动、依赖性强,常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和帮助;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而有的孩子比较内向。对能力强、喜欢展示自己行为能力的“求注”幼儿,应多采取赞赏式或评价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向幼儿表示关注,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对能力差、喜欢向老师“求助、求慰”的幼儿,应多采取“帮助式”“照顾式”“抚慰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对喜欢向老师“告状”的幼儿,宜多采取调解式或讨论式等引导性、合作性的互动方式,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化解纠纷;对情绪低落、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幼儿应多采取激趣式、鼓励式或帮助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使其振奋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总之,教师在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应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方法,以此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六、正确处理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如何正确地面对并尽量缩小师幼互动中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教育上的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一种相对公平。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由于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是合情达理的。但如果教师将自身的亲疏、好恶带到与幼儿的主动交往中,表现出对幼儿的偏爱和歧视,人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异,那么,它不仅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反而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师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才能使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健康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教师应热切地关注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回应孩子,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做好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

文章TAG:教师怎么教育大班幼儿教师  怎么  教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