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怎样写啊急用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小学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怎样写啊急用

2,六年级的数学小论文怎么写啊

感悟数学 曾听一位奥数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学数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 数学,是一门非常讲究思考的课程,逻辑性很强,所以,总会让人产生错觉。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是很有趣的,每一个图形都互相依存,但也各有千秋。例如圆。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是S=∏r2,因为半径不同,所以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例如,“一个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在命题上,这道题目先迷惑大家,让人产生错觉,巧妙地运用了圆的面积公式,让人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天平。 其实,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并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因为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2=92∏+62∏=117∏,而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2=152∏=225∏,所以,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是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 记住,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 搜的
数学是海洋万千知识中 最难 最烦 的了
写数学对人类的好处,在写你为什么爱数学,最后写个感想就对了.
论述数学那方面的,是发展历史,还是总结什么的啊,现在怎么搞的,小学生都要写论文

六年级的数学小论文怎么写啊

3,六年级的数学论文怎么写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相信在下学期我会更上一层楼的!

六年级的数学论文怎么写

4,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呀

计算教学的改革 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应用题的研究(一)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不拘一格育“鸣凤”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教学策略A、B、C 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年、月、日 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 “圆的面积”的教案 圆柱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 倒推转化巧拿硬币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 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启动学海搁浅之舟—— 转化数学学习后进生的体会 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联系实际,强化操作,努力优化数学教学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主动探究发展能力 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 营造探究氛围一例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 课堂纯真 《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CAI技术,优化素质教育 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改进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初步探索 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创新从习惯抓起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 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 (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 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 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5,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你可以写数学平方问题的小论文:比如:1*1=12*2=1*1+(1+2)=43*3=2*2+(2+3)=9……10*10=10011*11=10*10+(10+11)=12112*12=11*11+(11+12)=144……20*20=40021*21=20*20+(20+21)=44122*22=21*21+(21+22)=484……也就是说一个数(自然数)的平方等于比它小1的数的平方加上这两个数的和的结果.n*n=(n-1)*(n-1)+(n-1+n)具体语言组织,你自己来丰富,可以多举例子.注:其中*表示乘号 第二篇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初一数学小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等,甚至对自己的语言、表情、和板书等都有所考虑,对于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和接受所要讲解的知识。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一切都变得更容易实现了。因为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具体的说,在现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如下几点作用: 一、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然而许多的教学内容通常本身较为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裁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二、形象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锄禾》这课,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用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三、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识。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得多媒体教学之精髓了
火柴棒到处可见,用它来做游戏,简便易行,妙趣横生。而游戏时,你必须认真思考,探索规律,因此被人们公认是一项有利于训练思维,增长智慧的益智游戏。暑假里,我闲着没事干,随手打开书橱,拿了几十本我哥哥那时候的奥数书,要知道,我哥哥那时候特别酷爱数学,其中有一本名叫《神奇的火柴棒》里面都是让我们思考关于火柴棒的一系列题目,我翻开第一页,一道火柴棒的题目映入我的眼帘,上面写着一道题目17+41+1=72,要求只移动一根使火柴棒的等式成立。我便开始思考起来,首先想到的是答案72不变,17的下面加上-就变成了12,12+41+1=72?不是,看来不能这样一个一个的试看。只有从个位着手了!7+1+1=9,如果进位的话还相差3。我就想到了41的4,如果把1移开个位上7+4+1正好等于12,然后再考虑1往哪移,在这到题目中,1只能放在两个7的下面变成12+4+1=72或变成17+4+1=22看来是第二种行得通,由此得来答案17+4+1=22。其实做这种形式的题目要掌握形成的变化规律就能轻而易举的得出答案,只要认真思考,抓住窍门就能做出来,其实还是挺有趣的,能尝到胜利的果实!以后我也要多做这种题目,增强奥数能力,提高奥数水平!妈妈的年龄 六(6)班 吴杜妍在神秘莫测的大海深处,鲸鱼老师正在教同学们数学题,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有一天,小鲸鱼对妈妈说:"妈妈,我到您现在这么大年龄时,您就31岁啦!”妈妈听了,笑着对小鲸鱼说:"孩子,我像你这么大年龄时,你只有1岁.”听了她们的对话,你知道妈妈现在有多少岁吗?”聪明的聪聪小鲸鱼很快就得到了答案,他举手告诉老师是“21”,鲸鱼老师点了点头,笑着让聪聪把解题过程给大家说一说,聪聪听后,马上走上讲台,给大家说了起来.首先,可以从题中得知:小鲸鱼长到妈妈那么大时,需要从现在起再长一个年龄差;而妈妈在小鲸鱼长了一个年龄差,也就是像妈妈现在这么大时,妈妈也长了一个年龄差,即妈妈再长一个年龄差后是31岁;再根据后面的题目,也可得知,妈妈从现在起,减少一个年龄差和孩子现在一样大时,孩子也减少了一个年龄差,变成了1岁,这说明: 小鲸鱼现在的年龄:(1个年龄差+1)岁 妈妈现在的年龄:(2个年龄差+1)岁妈妈再长一个年龄差后的年龄是:(3个年龄差+1岁),即31岁.看苯笨鲸鱼不是很理解,聪聪就在黑板上画了起来:小鲸鱼现在的年龄 一岁 年龄差年龄差妈妈现在的年龄 31岁最后列出方程 解:设小鲸鱼现在与妈妈的年龄差为x岁 3x+1=31 3x=30 x=10 2x+1=2x10+1=21答:妈妈现在21岁现在大家都自发地给聪聪鼓掌,因为聪聪答这道题答得太好了。最后,鲸鱼老师总结道:同学们,通过这道题大家可以很容易地看出1岁与31岁相差3个年龄差,这种方法就叫做“作图法”。大家在做题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其实,像这类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就是随着时间而变化,倍数关系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年龄却一直是个不变量。 2009年10月26日 田忌赛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内容就是说的田忌在不利的情况下凭着聪明的头脑战胜了齐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三局,每局各出一匹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 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怎么办呢?于是田忌就想出了一个妙办法,既然循规蹈矩地去比赛根本就行不通,那么干脆就来一个超常规的方法,就是当齐王出下马时自己就出中马,那么现在齐王和田忌的比分就是0:1,第一场田忌胜了,当齐王派出上马时,由于自己的中马已经比过不能再用,而下马和上马又没一个是它的对手,怎么办呢,田忌就用了下马迎战,结果肯定是输了,很多人会认为田忌这是自暴自弃没有信心的行为,其实其中另有玄机,田忌已经这样子思考过了,有两种方法:(1)、自己出上马,那就是输,然后最后一场出下马,对方出中马,还是输,最终的结果是2:1,自己会输。 (2)、自己出下马,这局虽然也是输,但是下一局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自己的上马可以赢齐王的中马,所以总分是1:2,自己胜,哪个可取,肯定是方法2,田忌就用这个方法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数学不应该把它当成一个任务,枯燥乏味地去学习图形和题目,而应该把它当成一个爱好,让数学成为你的伙伴,那么数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那么这时候的数学就不仅仅是一门科目了,它已经变成了你的挚友。同学们,让我们学习数学,钻研数学,让数学陪伴我们成长,让思维得到解放,让数学成为我们的朋友!!!0推荐“呼啦啦,哗啦啦,我是种花的大行家……”狗熊笨笨正在为兔子一家种花赚钱,这时,狐狸狡狡正好路过,看到狗熊笨笨,心想:看那家伙熊样,让我来耍耍他。狡狡来到笨笨跟前,说:“嗨,熊大哥,怎么样,干活累吧,兔子家有三块土地,每块土地是边长30米的正方形,在那里面种花,一块地种满后是给你450元,而去我那里,种三块边长是40米的正方形,一块种满后,我给你660元,怎么样,很合算吧。”笨笨是个文盲,没学过数学,只知道基本的加减乘除,他算了算,兔子那里每米是450÷3=150元,狐狸那里每米是660÷4=165元,狐狸那里赚的钱多呀!于是,笨笨就答应了。第二天,笨笨就来到狐狸那里干活了,他干得可卖力了,每天都大汗淋漓,可几天下来,却发现赚的钱不太多,笨笨心想,那可能是心理作用吧。一天,笨笨的朋友猴子聪聪经过狡狡的田地,看到笨笨坐在边上,满头大汗,聪聪问道:“笨笨大哥,你怎么累成这个模样?”笨笨答道:“我在兔子家种花,狐狸狡狡过来说要我去他家种,而且他给我的钱多,我就答应了,没想到却干得很累。”给的钱多?狡狡从来都是不愿意吃亏的,现在怎么这么大方?聪聪不禁心生疑惑,他问笨笨:“他给你多少钱?”“种边长是40米的3块地,每块地660元。”“那兔子家呢?”“也是种三块地,每块边长30米,一块450元。”聪聪快速算了一下,说:“笨笨大哥,你上当了,兔子家是每平方米450÷(30×30)=0.5元,而狐狸家是每平方米660÷(40×40)≈0.41元,0.41元小于0.5元,所以,你是吃亏了。”笨笨听了,恍然大悟,他刚想生气,但又想这是自己答应的呀,也不能怪狡狡骗他。聪聪拉着笨笨的手,说:“走,我们找狡狡辞职去。”笨笨“哦”了一声,他边走边想:数学还真是重要啊,我也要去上数学班,学好数学,那样才不会吃亏。对了,辞职后,我还是去兔子家种花吧。参考资料:我们班同学写的,年龄题是我写的

文章TAG:数学论文怎么写6年级数学  论文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