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止引流管感染,硬膜外引流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来源:整理 编辑:八论文 2023-06-19 05:23:30
1,硬膜外引流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硬膜外置管;2、穿破硬脊膜;3、感染;4、低血压;5、全脊髓麻醉;6、脊神经损伤;7、腰背痛;8、局麻中毒反应;9、导管折断
2,如何保持泌尿道各种引流管的有效引流和避免感染求解答
⑴ 妥善固定,防止脱出。⑵ 保持导管及引流管的无菌,定时更换引流胶管及引流瓶,注意无菌操作。敷料沾污也应及时更换。引流瓶的水平不能高于导管出口的水平,以免引流液倒流。⑶ 导管及引流管的通路必须保持通畅,避免堵塞、扭曲、折叠阻碍引流,引流管的高度不要高于引流出口的水平。⑷ 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物的量、性状、色泽,并及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T型引流管如何护理
T管引流为一种闭合式被动引流,为乳胶制品,型号为20-40号,常用22号,全长40厘米,有双臂伸出,形似“T”字。 T管应柔软无刺激并有充分引流和吸引的作用,引流管给以妥善固定,防扭曲打折、防脱,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必要时以挤压防止阻塞,保持T型管无菌每日更换,预防引流液刺激伤口周围皮肤,必要时引流管周围皮肤敷上凡士林纱布,保持皮肤完整性。管长适合应避免防止妨碍病人翻身,下地活动时引流袋应低于胆囊水平以下,随时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早期引流液较浓后渐淡,如有严重感染颜色依然较浓,其量手术后1-2天在200-250ml,以后渐多至400-600ml,10天后远端胆总管水肿消退,部分胆汁直接流入十二指肠,致引流量逐渐减少。其性质及沉淀物应根据不同的患者处理,如胆道感染严重或胆结石性质不同待炎症消退感染控制后沉淀物减少。 放置T型引流管者在全身情况好转,生命体征恢复一周,可在餐前夹管,每日2-3次,每次一小时,如无不适主诉3天后可给予全天夹管及拔管。拔管指征: 1:术后14天; 2:无腹痛腹涨发热; 3:黄疸症状减轻; 4:引流量减少; 5:颜色为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或絮状物; 6:经T管造影证明胆总管舒畅。 主要是饮食、体位、和每日的更换,无菌观念要强,希望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4,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在病人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护理。 ⑴保持引流管管道通畅,随时注意观察,不要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以免影响引流。还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避免移位、脱出。 ⑵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引流瓶的位置不能高于病人插管口的平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住引流管;引流液超过瓶体一半时,即应倾倒,以防因液面这高所致的逆流污染。 ⑶注意保持各种引流管与伤口或粘膜接触部位的洁净,以防感染。 ⑷做好引流颜色、性状及量的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2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 手术后为了达到排除渗出物、观察有无出血、防止消化液积聚、减少吻合口张力等目的,常需来放置各种引流自管。一般有胃管、导尿管;置于体腔的有胸、腹腔引流管或引流条。 ① 必须熟知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和通向,切勿接错 ② 固定妥当,以免脱落或滑入体腔内 ③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④ 避免压迫或扭曲引百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采用负度压吸引 ⑤ 维持引流装置的无菌状态,防止污染,引流管皮肤出口处必须按无菌技术换药,每天更换引流袋
5,T型管引流的护理常规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病人,均需放置T管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减轻胆道炎症,防止吻合口及胆管狭窄、渗漏、予支撑胆道和确保手术部位的愈合,还可通过引流管进行造影,溶石、碎石、排石及纤维镜检查、活检、取石等。T管引流为一种闭合式被动引流,为乳胶制品,型号为20-40号,常用22号,全长40厘米,有双臂伸出,形似“T”字。
胆总管病人术前给予低脂高蛋白饮食,若急性发作应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腹痛情况,注意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粪便颜色有无变化,以确保胆道有无梗阻。
术后病人定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及尿量减少等全身中毒症状,及时补充液体保持出入平衡。T管应柔软无刺激并有充分引流和吸引的作用,引流管给以妥善固定,防扭曲打折、防脱,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必要时以挤压防止阻塞,保持T型管无菌每日更换,预防引流液刺激伤口周围皮肤,必要时引流管周围皮肤敷上凡士林纱布,保持皮肤完整性。管长适合应避免防止妨碍病人翻身,下地活动时引流袋应低于胆囊水平以下,随时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早期引流液较浓后渐淡,如有严重感染颜色依然较浓,其量手术后1-2天在200-250ml,以后渐多至400-600ml,10天后远端胆总管水肿消退,部分胆汁直接流入十二指肠,致引流量逐渐减少。其性质及沉淀物应根据不同的患者处理,如胆道感染严重或胆结石性质不同待炎症消退感染控制后沉淀物减少。
放置T型引流管者在全身情况好转,生命体征恢复一周,可在餐前夹管,每日2-3次,每次一小时,如无不适主诉3天后可给予全天夹管及拔管。拔管指征:
1:术后14天;
2:无腹痛腹涨发热;
3:黄疸症状减轻;
4:引流量减少;
5:颜色为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或絮状物;
6:经T管造影证明胆总管舒畅。
6,留置导尿病人应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预防
2.1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录出入量问题。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2.2 腔外途径感染的预防
2.2.1 选择合适的尿管,插入动作要轻柔
目前广泛采用气事囊硅胶尿管对粘膜激小。气囊的内固定了避免了胶布固定易污染及固定不牢的缺点。一般采用12~14号气囊尿管。悄管过粗,增加了对尿道及膀胱的刺激;尿管过细,易发生尿外溢而漏尿,且易脱落。气囊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6 cm以上,因此,导尿时见尿液再进7~10 cm,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在确定气囊完全送进入膀胱后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注入5~10 ml生理盐水,再慢慢往回拉。方可防止尿管脱出和尿漏。另外,充盈气囊要注意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的主诉,在气囊充盈过程中用力要均匀,用力过猛造成气囊破裂而损伤膀胱粘膜。
2.2.2 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
导尿前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遍,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尿管后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消毒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管清洁无菌。
2.3 腔内感染途径预防
2.3.1 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尽量避免分离尿管与集尿袋接头,集尿袋3天更换一次较合理,有研究表明:严格执行密闭式引流,可使菌尿发生时间推迟,破坏其密闭性可能造成感染机会,再加上创伤后机体免疫力下降,不断打开密闭系统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留取标本时应密闭状态下取尿,严格不必要打开密闭系统。
2.3.2 减少或避免膀胱冲冼
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在许可情况下鼓励多饮水,已达到多排尿,而进行生理性膀胱冲冼的目的,每日饮水不少于1 500~2 000 ml,平均每小时尿量50 ml左右。
2.3.3 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
进行尿管护理时操作要认真,特别是固定尿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同时要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应绝对无菌。
2.3.4 保持引流尿液通畅
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尿管/引流袋弯曲受压,保持其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反流,一旦发生尿道口污染,应进行早期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2.3.5 做好病人的个人卫生,保持皮肤、会阴及床铺清洁,以减少细菌繁殖,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以减少空气污染。
2.3.6 训练自主膀胱功能
初起每隔1~2小时让病人排尿,以手掌用柔力自膀胱上方持续向下压近,使膀胱内尿液被动排出,以后逐渐延长排尿时间,并锻炼盆底肌,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导尿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管;留置尿管后要严格进行尿管护理;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多饮水,忌辛辣刺激饮食,引流袋位置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定期更换引流袋,如果长期使用导尿管应定期更换,每日用新洁尔灭或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外口2次,局部可以使用长效抗菌材料
7,手术中怎样预防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可能发生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感染的病原菌来自外界、皮肤、肠道等内脏器官或原有的感染病灶。感染往往首先在皮下组织和缝合线周围出现。要预防切口感染,作为手术室的护士,还须在手术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除了自身严格遵守外,还应监督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和参观人员,防止手术中出现污染情况。 2 做好皮肤的保护工作 当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在切口边缘上铺手术巾(用薄膜粘贴皮肤者可不用手术巾)。并将治疗巾边缘用布巾钳固定于浅筋膜上,或用丝线缝合于皮肤边缘上。目的是避免残留在皮肤毛囊内的细菌进入伤口。切开胸腔、腹腔或其他深部手术区前后,还要用纱布垫掩护伤口边缘,使皮下组织不直接暴露,以免受来自深部的沾染。 3 做好组织的保护及术中清理 选择大小适当的拉钩并垫以湿纱布,避免因用力过大而损伤组织和细胞缺血。同时及时清理术中切下的一些失活组织,避免其残留在伤口内,增加感染的机会。 4 准备好吸引器 在处理化脓病灶、切开胃肠、切断阑尾或支气管前,应先给予盐水纱布防护周围正常组织。如果脓液或消化道内容物等较多,应用吸引器迅速吸除,以免溢出沾染伤口。 5 手术人员在处理化脓灶或其他有菌部位时,尽量用器械操作 所有接触过脓液、肠内容物、支气管分泌物等的纱布和器械,用后应立即撤离手术台。手套一旦沾染到污物,继续进行非污染区操作之前,应更换手套;衣袖沾染到污物后,要加用无菌套袖或更换手术衣。 6 准备冲洗液 沾染较重、创伤较大或时间较长的手术缝合伤口前,用等渗盐水(需要时加抗生素)或碘伏溶液冲洗,可减少沾染程度。 7 准备引流管 明显污染的伤口,或伤口内渗液较多,可在缝合同时皮下留置适宜的引流物,或者暂不缝合伤口、引流,之后延期缝合。 注意了以上几点,就可以从手术操作方面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从而使手术患者早日痊愈出院。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可能发生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感染的病原菌来自外界、皮肤、肠道等内脏器官或原有的感染病灶。感染往往首先在皮下组织和缝合线周围出现。要预防切口感染,作手术室的护士,还须在手术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除了自身严格遵守外,还应监督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和参观人员,防止手术中出现污染情况。 2 做好皮肤的保护工作 当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在切口边缘上铺手术巾(用薄膜粘贴皮肤者可不用手术巾)。并将治疗巾边缘用布巾钳固定于浅筋膜上,或用丝线缝合于皮肤边缘上。目的是避免残留在皮肤毛囊内的细菌进入伤口。切开胸腔、腹腔或其他深部手术区后,还要用纱布垫掩护伤口边缘,使皮下组织不直接...以免受来自深部的沾染、肠道等内脏器官或原有的感染病灶,应换手套,在切口边缘上铺手术巾(用薄膜粘贴皮肤者可不用手术巾),或用丝线缝合于皮肤边缘上,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感染的病原菌来自外界、创伤较大或时间较长的手术缝合伤口前。 5 手术人员在处理化脓灶或其他有菌部位时,从而使手术患者早日痊愈出院,可在缝合同时皮下留置适宜的引流物,或伤口内渗液较多,应用吸引器迅速吸除,提高医疗质量。如果脓液或消化道内容物等较、皮肤。 4 准备好吸引器 在处理化脓病灶。感染往往首先在皮下组织和缝合线周围出现,避免其残留在伤口内。手套一旦沾染到污物,要加用无菌套袖或更换手术衣,应先给予盐水纱布防护周围正常组织,就可以从手术操作方面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7 准备引流管 明显污染的伤口,以免溢出沾染伤口,尽量用器械操作 所有接触过脓液,防止手术中出现污染情况。 6 准备冲洗液 沾染较重,还要用纱布垫掩护伤口边缘。 注意了以上几点、支气管分泌物等的纱布和器械,继续进行非污染区操作之前。切开胸腔,避免因用力过大而损伤组织和细胞缺血。 3 做好组织的保护及术中清理 选择小适当的拉钩并垫以湿纱布,之后延期缝合、肠内容物、引流。要预防切口感染,作手术室的护士。并将治疗巾边缘用布巾钳固定于浅筋膜上,还须在手术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用后应立即撤离手术台。 2 做好皮肤的保护工作 当切开皮肤,增加感染的机会,或者暂不缝合伤口,使皮下组织不直接暴露,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可减少沾染程度,用等渗盐水(需要时加抗生素)或碘伏溶液冲洗,还应监督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和参观人员、皮下组织后。同时及时清理术中切下的一些失活组织;衣袖沾染到污物后,可能发生切口裂开、切断阑尾或支气管前、腹腔或其他深部手术区后、切开胃肠。目的是避免残留在皮肤毛囊内的细菌进入伤口。 1 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除了自身严格遵守外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
文章TAG:
怎么防止引流管感染怎么 防止 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