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因为孩子都8岁了怎样设计能给孩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 问

不知道对楼主是否有帮助:我原来的房子就很小,后来把厨房改了,做成了一个很小很小的房间,只能放一张单人床,一个小桌子和小凳子的。厨房改到了阳台去,虽然地方小,但是合理利用橱柜的话,可以将小的空间发挥到极致的作用的。另外就是,厨房一般都很小很小,可以考虑那种衣柜稍微做宽一点,上面做成床(就像宿舍的那种上铺一样),这样可以省很多空间,下面摆上比较小一点的卡哇伊的小桌子和小凳子,铺上小圆毯,做成小的活动空间,也是比较温馨的。另外,衣柜门可以做成镜子式的,看起来可以增大空间。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因为孩子都8岁了怎样设计能给孩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  问

2,幼儿园的休息室如何设计

幼儿园休息室设计需要注意光照、温度、湿度、噪音和空气质量的处理。日常要有充足的光照,杀菌;温度结合地区、室内,安装空调等;幼儿午睡期间注意光线调整,窗帘选择遮光效果比较好的;休息室颜色搭配结合幼儿园设计主题色调进行调整,温馨舒适为主;如果幼儿园不具有隔音设置,设计装修是选择合适的隔音材料;选择装修材料商要绿色无毒的,当然,并不是针对没毒,就是毒性越小越好。工期安排上要注意留有足够的通风放置时间。幼儿休息室有大班、中班、小班、空间规格有规定,每个幼儿床铺间隔距离也有相关规定,不是很明白你问的设计哪个方面,是规格规划还是装饰搭配所以暂时这些吧。幼儿园设计开普俊梦望被采纳,谢谢!
一般地板,还有象nike、adidas专卖店地面装修采用的pvc地面,也特别适合幼儿园.价钱估计比普通地板贵点.脚感好,耐踩.

幼儿园的休息室如何设计

3,幼儿园环境布置与设计的盥洗室

小班幼儿盥洗的生活环境创设,以富有童趣的动物形象或画面为主。这样既能激发起幼儿对盥洗产生兴趣又能使幼儿对盥洗的方法有形象的认识,还能帮助其模仿盥洗的顺序。因此应该在墙上贴上小动物洗手顺序的图片。来引导幼儿掌握洗手的方法。针对幼儿浪费水的现象,在墙面上贴上水龙头哭的图片,以提醒幼儿及时关水龙头,节约用水。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较弱的特点,盥洗室应在门、水池、墙角等棱状突出的地方用橡胶包裹,确保幼儿安全,同时盥洗室地埋一定要做成防滑地埋,且平时要保持干净,不要有水漏到地埋,以防幼儿滑到摔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这一理念,已被幼教界同仁所接受。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每个区摆放什么?怎么摆?墙角如何布置?这些都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这样能使幼儿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同,也更加爱护。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

幼儿园环境布置与设计的盥洗室

4,试述幼儿园班级教学空间中幼儿的座位应该如何安排

幼儿园班级教学的话一般他们都是围成一个圈做出来的,不像我们初中高中一样分前后排,这个很好安排的,望采纳,谢谢
级工作任务及目标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针,根据园务工作计划,扎扎实实,作好保教工作和家长工作,主要抓好幼儿的一日常规教育及品德教育,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注意智力的开发,使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目标: 1、通过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能感受成人的关心和爱护,并ji发其爱父母、爱老师的情感,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 2、提醒帮助幼儿遵守集体生活行为规则,能和同伴共同游戏。 3、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能参加简单的劳动,做自己能做的事。 4、调动幼儿的情绪参加各项活动,并能发表意见。 5、鼓励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 6、能和家人、小朋友、教师等关系密切的人友好相处,知道应该关心别人。 7、学习分辨事物是与非的最基本的原则。 8、初步认识集体、公共等概念,学写有关有利与集体、公共等的基本原则。 三、环境创设: 1、本学期我们将以主题形式来布置环境,并与每月的主题活动密切配合,及时更换主题。同时 充分利用废旧物品,以提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为主,鼓励幼儿动手参与,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2、活动区的设置涵盖着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需要,满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依据本班实际,建立合理的活动区规则,密切配合教学需要,定期添置、更换活动区材料、多提供半成品和非成品材料。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丰富我班的区域或墙饰。 四、具体工作措施。 1.“一切以幼儿利益优先”的工作原则,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幼儿。树立高度的教育意识,不断修正服务态度,围绕幼儿利益和为家长服务全方位地改善服务质量,使家长能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落实了“一切以幼儿利益优先”的原则,以诚信换取家长的信任。 2.“忠诚、敬业、服从、勤奋”地工作,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心态,适应课改带来的变化,在探索中享受快乐,在反思中寻求发展,萌发内在的工作、学习动机,促进自我提升和集体事业的发展。 3在工作中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配合、协调与联系,分析,如分工、时间配合、家长工作和教育、培养幼儿的方法上的差异,然后调整教育工作内容与措施,分工情况。使三人不断通过自身的调整,将个人意愿达成一致,团结协作,决不掉队。 4、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职业道德和专业发展上要对集体、对自己负责任,积极参加各种研习活动和进修课程,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的素质。

5,如何为儿童设计一个合适的空间

空间安排——要有独立感,也要容得下大人   儿童房间由于有抚育和教育孩子的独特功能,所以需要特别下功夫。   10岁以下的儿童房间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因为这时往往需要大量的儿童专用的存储空间来为孩子的心理作自我定位,太小的房间也不方便父母与子女一起共处。婴儿房间需要考虑阳光——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足够的需要。婴儿房间或儿童房离父母的房间越近越好。   随着孩子的迅速成长,儿童房间的功能性也会发生具体的变化。这就要求儿童房间的内容和设置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多功能性和相对的空间可塑性,以此来满足不同时期儿童发育的不同生理模式和心理模式的需求。   0~3岁婴幼儿需要细致的呵护和及时的清洁,所以大量的内衣存储和婴幼儿专用洁具、浴具、卫生保健用品的存储就需要专门的空间。3~6岁的儿童需要一定的游戏空间来锻炼他们的身心,儿童房间内独立的游戏空间是一定程度上儿童对自己与家庭、社会交流中的初级客厅,是儿童自我社会意识的开始,所以这一阶段儿童房间从卧床区到游戏区的色彩和内容都要相当用心,务必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空间。6岁~12岁的儿童已经可以采用部分成人使用的教育方法,大量学习器具的采用和电脑以及游戏机进入家庭,使这一阶段儿童房间的设计在功能上更趋近于家庭和教室的感觉。设计师建议这个时候最好为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间,让他发挥出健康的个性来,早期对自我个性和人格的肯定会奠定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   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独立的存储、适当的私密空间都是必需的。如果请教心理医生的话,他一般会建议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房间内作合理的兴趣培养。因为这是一个模仿和盲目崇拜的年龄,需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一定的监护,所以应该在这一独立的准成人空间中保持一定的长辈的预留空间,以体现家庭观念的健康把握。   室内布局——搭建孩子的心理结构   儿童在居室内的活动特点是流线多变,在与成人的功能分区相重合的位置上有他自己重新确认功能的能力和需求。   例如,客厅沙发区,为成人使用时就是简单的坐靠作用;可在儿童的眼中这个区域就是可以摸爬滚打的游乐场,是可以玩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大人的社交区域,作为有强烈人格确定欲望的儿童是极想在这一成人世界里做出“我存在”这样的反应的,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在这一区域制造或创造出适合或是只适合他们使用的角落或痕迹。因此在有儿童活动的居室内设置家具时除了考虑这些家具、区域的成人使用功能外,还要考虑在儿童的心理中这些家具会被赋予什么样的功能和意义。从儿童心理来看他是把整个家划分为各个不同的游戏区的,在这种心理下他会对各种家具作他自己的细节改动和添加。一旦考虑到这些,就很容易满足孩子在各个区域里对自己地区的需求。其实这就是简单地在各个区域内为孩子划分出一个他能独立使用的明确角落,而这个角落又是开放向成人的成熟功能区的,这样既方便成人在使用空间正常功能的同时对儿童有监护和教育的双重作用,而且手法也非常简单有效。   由于儿童都有登高的欲望,所以在儿童间内家具的摆放应充分考虑纵向空间的利用,同时保证孩子攀爬路径的安全,孩子个人天地里也应按“准成人”的标准设置存储、卧眠、会客、独立游戏等区域,以帮助孩子个人人格的及早确立和健康成长。李奇

6,如何设计体验性的活动帮助儿童建立空间几何的概念

在教学《面积计算》时,学生探究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不断有学生提出想法:“马老师,要测量我们这个教室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今天学的本领来解决。”“我路过房产公司时,看到贴出的广告上有房子的总面积,还有厨房、卧室、客厅、卫生间、阳台的面积,这些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呢?”“有时我看到宣传单上有房子的平面设计图,可是我发现有些房间并不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些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听到学生们精彩的发言,我立即有了一个新的构思:既然学生能由学到的知识联想到生活中的问题,何不让学生们动手做数学呢?于是,我设计了一道拓展练习:可以请教家长,尝试画一画自己家里的平面设计图。第二天,交流作品时,我发现尽管学生们的平面设计图设计的比例不太正确,颜色不太鲜艳、格局不太符合实际,但是每个上来展示作品的学生都是充满自信的,脸上洋溢着一种骄傲的神情,仿佛自己就是一个设计师,正在推广自己的“得意作品”一样。 几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尤其是几何中的一些计算,如:面积计算更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是今天的教学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关注生活中周围的数学问题了,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充满了兴趣。
设计问题情景的关键是选准知识的切入点,熟知学生知识的生长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连贯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要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为根本,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 1、根据概念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 对于空间概念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空间概念的属性,然后设计类比发现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尝试给新的空间概念下定义,这样新的空间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同化与构建,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设计类比发现问题情景,促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抽象、概括、推广等思维活动,探究规律,得出新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对空间概念的认识水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对于源于生活的空间概念的教学,通过一些感性的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情景,引导学生提炼的数学空 间概念和本质属性。 2、以学生积累的经验出发,设计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 面对这些从自己的生活的情景,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而且学生在经历亲身体验与自主探究以后,所获的知识不但便以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问题情景中,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自信地、愉快地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参与和体验。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能获取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潜力,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提高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利用直观实物让学生动手,设计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 直观教学是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媒体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认知活动,包含着世界的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通过观察、猜测和操作,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知识的产生。产生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更利于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追求真理、提高事物认识的能力。 4、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过程符合学生学习正迁移原则,切入点注意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不是太难或太易,并且难易有一定的程度。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达到目的,学生思维就会活跃,接受新知识就较容易。 5、通过猜想和验证,设计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设计合适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况,激发学生求知欲。老师则提供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放手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刚才的问题展开讨论,给他们充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思维机会, 从而验证他的猜想,使他们的个体得到发展。 6、巧用现代化多媒体,设计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应用计算机对多媒体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色彩等,呈现生动逼真的影像来加强教学效果,其灵活、便捷、生动形象的表达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通过利用多媒体设计的实景,巧设问题,在逐步使用多媒体的今天,可利用多媒体设计出接近生活,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情景,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更能让学生乐学、爱学,全面启发学生的智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总之,在建立空间观念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为学生设计使学生积极参与、乐此不疲的问题情景,营造出宽松的、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新课标,升华数学课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

7,幼儿园在班级活动室规划设计活动区的原则方法有哪些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1.区域活动空间不够大。尤其是中大班,幼儿人数相对增多,活动的内容也增加了,幼儿有了独立操作和相互合作等不同的需要,势必要求区域的空间增大和区域个数增多。但是活动室的区域空间相对固定,无法扩大和增加,为幼儿的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户外区域种类单调。有些班级将个别区域(建构区、表演区)放置在户外走廊上,让幼儿参与活动。但是往往只是把室内的区域移到了户外,在材料的准备和场地的选择上缺乏合理性和适宜性。  3.某些区域难以实现。在活动的开展中,幼儿不断地生成某些活动,想将这些活动创意放到区域进行,例如木工区、沙水区。但是受到了空间和材料的影响,在室内难以实现。  要解决上述问题,开辟户外区域活动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户外区域活动是指充分利用园内室外的空间,开设成独立的区域,根据活动的需要投放本土化的材料,挖掘民间资源,让幼儿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和探索,获得各方面的能力。  一、拓宽空间,选择地址  不同的区域内容有着不同的空间要求,只有选择合适的地方,才能让区域活起来。我园户外场地开阔,走廊转角、楼梯口等处有较大的空间可利用。在观察整个园内环境的基础上,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了讨论,以安全畅通为原则,对户外区域地址的选择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初步开展写生区、体育区等几个户外区域。在选择、调整地址的过程中,也听取了不少其他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并请幼儿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在一番衡量之后,最后将地址固定了下来,制作了相应的区域标志,便于幼儿识别,并鼓励孩子们随时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家园互动,设计环境  区域活动是家园共同参与的活动,只有集合大家的力量,活动才能更顺利的进行,光靠幼儿园的力量有时候是很难办到的。在户外区域活动这个课题中,家长、幼儿、老师大家一起设计、调整、探索、总结。活动始终坚持体现“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想法,接受他们的建议,让幼儿感觉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人,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空间。  1.幼儿出谋划策,决定风格  当区域活动的地址初步定下来之后,参与课题组的老师发动自己班的孩子设计某个区域的标志。在集体讨论修改的基础上,选定某一个标志作为户外区域的标志。例如民间游戏要能体现出民间的特色,于是大四班的小朋友在民间特色方面进行资料的收集、讨论,最后决定利用民间的一些蓝印花布,鱼米之乡的鱼篓等物装饰布置墙面环境。因为每个区域都是孩子们自己出谋划策,决定风格,吸引了家长和其他更多的孩子的注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个区域都有了自己的特色。通过设计和布置,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让孩子有了一种主人翁精神,学会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珍惜。  2.全国广泛动员,挖掘资源  区域已经固定下来,环境已经布置完成,如果不加利用,那只是一种摆设。为让每个区域都能成为孩子争着活动的小天地,我们发动全园的教师、幼儿、家长设计活动方案。家长的参与能让教师的思路更开阔。在民间活动区域,家长们共收集设计了民间游戏活动十余则,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活动方案。教师们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也设计了“青梅竹马”、“地老虎”、“控竹”等更多的民间游戏。  在材料的投放中,我们充分挖掘本地的材料资源,如木、竹等。家长、幼儿、老师、园内其他职工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收集有关自然、人文、生活等方面的资源。尤其是竹资源,企业里的竹片、竹筒、竹条等废旧材料都收集而来。经过简单的加工,成了活动的好材料。建构区、沙水区都大量运用了这些材料,作为活动的辅助材料,沙滩牌楼、沙漠里的水等主题突显而出。材料选择的原则是安全美观,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对活动充满了兴趣,在收集改进的不断进程中,区域材料更日趋丰富。  3.自定活动规则,自我管理规则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他律的规则的建立和幼儿的自主都很重要  室内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规则一直是幼儿自己制定的,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制定修改规则,用图示来暗示其他的孩子,通过孩子们之间的引导督促,规则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动,使规则变成习惯。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借鉴此法。在活动前,在原有室内活动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到每个班级中去宣传,让大家都具有一分责任意识。在材料的管理上,初步制定了一些有别于室内活动规则的新规则,并用图示加文字的方式,公布在区域环境中。但是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问题,很多的孩子喜欢在放学后进去活动,结束之后没有及时地收拾和整理,造成材料的浪费和管理的难度。于是孩子和老师就这一情况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有的幼儿提出派人看守,有的幼儿提出贴上规则和注意点,在区域都配备3-5名幼儿作为区域的负责人,负责管理、整理,定期去检查,向老师汇报情况,向其他的幼儿收集材料。教师只要辅助、引导、支持就好了。小小的幼儿不但成了活动的主人,还成了管理的主人,自定规则,自我管理逐渐形成了制度。  三、多种策略,满足需要  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指导开展活动。在指导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幼儿本身的活动需要,又要充分挖掘出活动环境、材料、活动方式、内容等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又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考虑是否体现了幼儿的发展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形成适宜的指导策略。  1.全园性开放活动,教师指导具有灵活性  每周定周四下午是全园性户外区域活动开放日,各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选择参与,为了防止某个区域出现人数过多的情况,每个班级都有一定的人数控制。活动中每个区域的指导老师都要到位。由于区域中的孩子都是来自不同的年龄段和班级,既是陌生的,又是混龄的,教师在指导时,首先要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活动中不是一个教授者,而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相信每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的指导更多的趋向于隐形,通过幼儿相互的交往、模仿学习,协商合作,达到相互指导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并不总是跟着孩子或者引领孩子,而是通过观察本次来参加活动的几个孩子处于什么水平,他们的兴趣点在哪,对材料的使用情况等,然后根据活动的进程,观察教师是否需要介入。介入之前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与材料产生积极的作用,允许幼儿出错,不急于求成。幼儿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大带小的过程中,要鼓励大年龄的幼儿多帮助小年龄的幼儿,有经验的指导没经验的,让幼儿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2.平行班开放活动,教师指导具有针对性  每周一、二、三下午是大中小班年龄段户外区域活动时间,以平行班的方式开展。每班抽出一位教师进行户外区域的指导。在指导中,对自己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在指导中,显得具有针对性。针对大班的孩子应多用暗示性的材料或者理性的指导语,帮助他们分析思考和概括。而中班的孩子应该是带有启发性的语言或者建议性的话语。小班的孩子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童趣的材料引导他们参加。比如在民间游戏区,大班的幼儿注重指导他们的游戏的合作性,创新性。中班的幼儿注重指导他们游戏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小班的幼儿则引导他们能参加活动,对活动感兴趣。  3.班级性的开放活动,教师指导具有随机性  由于户外区域活动分布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教师不可能在每个区域逗留很长的时间,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做到在每个班级中都能长时间的进行观察和指导,在指导中,要借助幼儿的互相指导作用。首先是本班教师对幼儿提出明确要求,教师为每个区域选定一个区域组长,负责该区域的常规,区域组长往往是对该区域比较熟悉的人,在指导其他孩子的过程中,这个孩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巩固,其他的孩子在相互的学习中,也得到了发展。幼儿从学习者边成指导者,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指导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多询问幼儿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并提示幼儿能否自己尝试解决。  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选择场地、布置环境、收集资料、制定规则,以及多次的操作活动,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首先是协商、交往能力。在活动中,幼儿为了让活动进行的更顺利,往往需要通过不断的商量、改进,不但体现在幼儿之间,还体现在师生之间。其次在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方面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室内区域活动更趋向于动脑动手,而户外区域活动中民间游戏、体育区等区域让幼儿开展运动型的活动,发展了身体协调性,动作的灵活性。第三是解决问题能力。活动中,教师只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关的情境,而具体的活动内容则由孩子们去选择和安排,遇到了困难,鼓励他们继续尝试,继续思考,不断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种能力在多次的活动中,进行了点滴的积累,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文章TAG:幼儿园空间小怎么设计方案幼儿  幼儿园  空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