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程防止安全事故的方法

做好安全教育,做好安全交底,做好现场检查
按法律规定,应由施工单位先行赔偿,施工单位可以要求包工头或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
只要按照规范和规定及法规去做就不会有问题。发生事故就是因为不按照这些去做,为了省钱或图省事造成的。

建筑工程防止安全事故的方法

2,如何防止建筑施工现场事故发生

我觉得是在这个建筑设计之前就应该着重考虑而不是在设计过程中才考虑的问题,在设计之前就应该对人员调配,对潜在的高事故地点做好准备,降低损失的话,其实这个的话跟上面一个回答是一样的,也是做足准备,前期有方案到时就可以立即处理.
关键是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各级一把手的安全责任,要在安全生产责任书中明确具体的奖惩措施,完成安全目标奖励多少金额,发生安全事故后如何追责及处罚多少钱。要满足安全投入,做好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要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绳、防坠器

如何防止建筑施工现场事故发生

3,减少建筑工程事故的措施

1、建筑施工的特点 (1)工程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固定,这是它不同于其它行业的根本点,建筑产品是固定的,体积大、生产周期长。建筑物一旦施工完毕就固定了,生产活动都是围绕着建筑物、构筑物来进行的,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人员、建筑材料、设备零部件和施工机具等,这样的情况可以持续几个月或一年,有的甚至需要七、八年,工程才能完成。 (2)高处作业多,工人常年在室外操作。一幢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到屋面工程、室外装修等,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70%.现在的建筑物一般都在7层以上,绝大部分工人都在十几米或几十米的高处从事露天作业。工作条件差,且受到气候条件多变的影响。 (3)手工操作多,繁重的劳动消耗大量体力。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之一,大多数工种需要手工操作。例如,一名砖瓦工,每天如果砌筑1000块砖,以每块砖重2. 5 k g计算,就要凭体力用两只手把约3吨重的砖一块块砌起来,弯腰两、三千次。还有许多工种,如抹灰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管工、木工等都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近几年来,墙体材料有了改革,出现了大模、滑模、大板等施工工艺,但就全国来看绝大多数墙体仍然是使用粘土砖、水泥空心砖和小砌块砌筑。 (4)现场变化大。每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到装修,每道工序都不同,不安全因素也就不同,即使同一工序由于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生产过程也不同。而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和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变化。为了完成施工任务,要采取很多临时性措施。 (5)近年来,建筑任务己由工业为主向民用建筑为主转变,建筑物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宽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施工现场的吊装工作量增多,垂直运输的办法也多了,多采用龙门架(或#字架)、高大旋转塔吊等。随着流水施工技术和网络施工技术的运用,交叉作业也随之大量增加,木工机械如电平刨、电锯普遍使用。因施工条件变化,伤亡类别增多。过去是如“钉子扎脚”等小事故较多,现在则是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等事故较多。 建筑施工复杂,加上流动分散、工期不固定,比较容易形成临时观念,不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存在侥幸心理,伤亡事故必然频繁发生。
建筑工程措施费包括担保手续费、保险、环保费、安全文明措施、夜间施工、赶工、二次搬运、模板及支架、脚手架、垂直运输、在型机械进退场等项目的费用统称为措施费

减少建筑工程事故的措施

4,怎样有效遏制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一)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管,努力营造以质量安全为主导的建筑市场。当前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一是靠行政强制性监管,二是利用市场杠杆作用,调动主观能动性。前者主要通过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强力推行,规范和约束建筑市场秩序和行为,达到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属于外因作用,需较强的行政执行能力,行政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后者的着力点在于企业的内因,通过采取一定的举措,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酿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促使建筑企业从根本上意识到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比如,通过开展工程质量的创优评优活动,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区域,树立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示范样板工程,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再如通过积极开展QC活动,鼓励施工企业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围绕施工质量难点问题,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不断积累施工技术经验。这些举措的实施都卓有成效起动了推动作用,创优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调节市场作用,让创优的企业赢得市场,达到质量管理与企业受益的双赢,其行政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二)认真履行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区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区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中,基础层次主要由参建的各质量责任主体组成,包括建设业主、设计、勘察、施工单位;中间层次主要由社会中介机构组成,包括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理机构以及检测机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做为区域工程质量管体的最高层,在履行政府质量监督职能的同时,不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法规和标准,更重要的是不断的调整管理思路,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要求。①强化监管。现行的监管模式是建立在各责任主体能够自觉履责基础之上的,单靠对其行为监督还不能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只有通过完善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约束其行为,才能引导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②适应行业进步的新需求。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家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住房的需求不再是有和无的问题,而是要功能齐全、住得安心、住得放心的问题,特别是房价节节高升,用一生的积蓄可能就只能够买一套住房,就更越显得住房的重要性,那么对其质量的要求就不言而喻了,为了满足人们对住房质量知情权的需求日趋强烈,为此有必要按现行的标准和规范制订住宅分户验收管理制度,增强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满足行业发展的新需求。随着我州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大,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出现,新的建筑结构体系和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应用,都需要政府监管部门,认清发展形势,理清工作思路。特别是涉及到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及影响周边环境等社会安全问题,如基坑工程、商品混凝土管理等新生事物,要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和技术层面确保新事物健康、有序的发展,切实避免因制度的缺失而导致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5,如何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建筑行业属事故多发行业,我们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广泛采纳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相信,只要严格、切实把好每一道关口,高处坠落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一)控制人的因素,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1、严格规章制度,提高违章的成本。对于施工现场的“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必须受到严格的惩罚,通过大幅度提高违章成本,可以使责任单位和人员意识到违章划不来、承担不起,以杜绝他们冒险作业的念头。2、定期对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妨碍高处作业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应当调离岗位。 3、增大对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频率。除了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外,还应组织高处作业人员观看一些高处坠落事故的案例,让其时刻牢记注意自身的安全,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 4、寻找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规律,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控制。如节假日前后、季节变化施工前、工程收尾阶段等作业人员人心比较散漫时进行针对性教育,并组织开展高处坠落的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及时的将各种不利因素、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大现场安全检查的密度,及时纠正违章行为,通过安全巡检、周检、专项检查对在高处作业中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进行纠正,彻底改变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二)控制物的因素,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 1、把好入场关。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用品的证件必须齐全,在入场之前,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抽检和验收,为了确保防护用品的质量,必要时应按照规定进行试验。如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入现场使用。2、把好验收关。临边、洞口、电梯井、脚手架等防护设施在使用之前必须按照要求组织验收,验收时相关负责人要履行签字手续,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3、抓好责任落实。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要责任到人,临边、洞口以及脚手架等防护设施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发现有损坏、挪动、达不到强度要求时要及时进行修复。4、抓好动态管理。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安全防护设施的安全管理也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工程进入后期施工时,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区域要进行施工作业,这就需要临时拆除防护设施,防护设施的拆除必须要有经现场安全负责人批准,并且在施工完毕后必须及时、有效的将安全防护设施恢复。且在防护设施拆除以后必须要有临时的防护措施,临时防护设施要满足强度要求。5、抓好特殊部位的管理。如超过25度屋面,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在屋面上从事檐口作业时,容易造成身体失衡;檐口构件不牢,容易被踩断。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要求佩带安全防护用品,并且要确保周围的防护设施牢固可靠。 (三)对管理缺陷的控制措施1、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详细制定出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现场高处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编制专项方案,一般的高处作业要编制针对性、指导性强的专项方案,且方案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如高大模板工程、3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专项方案还必须组织专家组对已编制的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审查。3、要重视教育、交底工作。现场在进行高处作业前,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针对作业中将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等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4、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整改措施。作业中注意检查高处作业人员是否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否按高处作业方案的相关要求去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高处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按严格照“三定”(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的措施落实整改。(四)控制环境因素,改良作业环境1、禁止在大雨、大雪及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悬空高处作业。大风、大雨、大雪天气过后应组织现场人员对脚手架、各种防护设施进行专项安全检查,确保安全后才能继续使用。2、夜间、照明光线不足时,不得从事悬空高处作业。
高处坠落事故的分类 高处坠落事故是由于高处作业引起的,故可以根据高处作业的分类形式对高处坠落事故进行简单的分类。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 1.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2.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3.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4.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5.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6.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了解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分类情况,对于在工作中对高处业坠落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及采取预防措施是有帮助的。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 管理措施 1)加强科学管理,明确岗位责任,熟悉作业方法,掌握技术知识,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加强日常检查。 2)采取周密防护措施。除在危险部位设置护栏,立网、满铺架板、盖好洞口外,还庆在操作人员下方设平网和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2 技术措施 1)用好安全“三宝”。一是安全帽。进入作业场[2] 所,必须戴好符合安全标准的安全帽,并系好帽带,防止人员坠落时帽子脱落,失去保护作用。二是安全带。凡在2m以上悬空作用人员,必须配带合格的安全带。三是安全网。凡无外架防护作业点,必须在离地4m高处搭设固定的安全平网,高层施工还应隔四层再安一道固定的安全平网,并同时设一层随墙体逐层上升的安全平网。 2)做好“四口"防护。“四口”指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和出入口(也称通道口)。 3)做好“五临边”的防护。“五临边”必须设置1.2m高的双层围栏(每层60cm)或搭设安全立网

文章TAG:怎么减少建筑工程事故怎么  减少  建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