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并对课文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才能有效进行语文积累,生成学生的语感。教师教学时应切实抓住重点、经典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的切入点。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易与作品产生共鸣,也利于衍化生成学生的语感。(剩余2546字)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怎么培养语文的语感

语感这个东西怎么给你说呢,我个人感觉语感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就是比如你做阅读和词语填空这一类题目的时候就凭你自己的感觉就能做出来而不用靠语法或是其它的一些方法来分析。语感这个东西也是可以培养的,你可以多找一些书来读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格言》《儿童文学》等等,我觉的语感这个东西也就是多看多读,但你也不要认为只要你读书就一定能培养你的语感,因为如果仅仅把读书当做你培养语感的一种工具途经的话,效果就不会很好,必竟读书也是要有兴趣,

怎么培养语文的语感

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加强积累,积淀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1、教师应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只有把生活经验联系的语言、文字,敏锐的语感才能培养出来。 2、教师应有效指导背诵,积淀语感 有背诵我们才能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以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至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 二、训练朗读,感受语感 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时如果仅仅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可见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营造朗读氛围 俗话说“要入情先入境”。良好的氛围会牵动你的心,带动你的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造语感轻松的氛围。 2、加强朗读示范 在课堂上,教师应带着表情去朗读,从而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去获取信息,体会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兴趣。 3、注重朗读技巧 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进而增强语感。要注重语音轻重,要注意停顿,要注意语气,要注意适当的语速,要注意语调的抑扬。 4、采取多样形式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运用多样形式的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的语感能力。 三、加强实践,训练语感 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 1、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想象。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教师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让学生在心中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2、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精准性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细细欣赏、反复琢磨,达到“意会”,这样语感就会油然而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只有语感这个基石打扎实了,才能提高语文水平,让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4,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简单地说就是语言感受力。具体而言,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地感知和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必须深刻认识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感呢?新课程目标指出: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积累,厚积薄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积累言语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多听、多阅读。 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如果忽视大量阅读,语文水平或者语感水平是很难提高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文学名著、优秀古诗文等经典作品,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这是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强化训练,形成共鸣 学以致用,在语言学习中必须加强语言训练,使学生通过科学规范的练习将语言知识、规律内化以形成语言直觉,形成较强的语感。训,指教师的训导与启迪;练,指学生的练习与操练。训练是学生在教师正确指导下的科学练习,反映着师生之间的双向关系。 语文学习中更主要的是依靠主体的心理因素和对语言敏锐的直觉感受。是使作者与读者、说者与听者,通过语言文字以沟通、构筑“同见”、“同感”,从而形成语感。因而,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出科学合理、能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学生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三、展开联想,诱发情感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作者若能传达出、读者若能捕捉到那种言语之外的含义,他们的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像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想像是以记忆中的表象为基础,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像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 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其他都是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作者单位:郸城县城关镇南关二小)

5,语文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柳斌同志曾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语文课。”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感悟。让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心理学研究靠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感的培养,采取了自悟语感——导悟语感——迁移表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自悟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语自得。 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与联想,将课文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二)导俗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方,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我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教学“春天”一段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知道这段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例如:树木长出新枝绿叶,写出小鹿可爱资态的拟人句,原木像舰队在前进的比喻句……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夏、秋、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感悟。

6,怎么提高言语的语感

语感获得的第一个途径是要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见多识广,视野开阔。通过不断地对各种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比较,学生渐渐地就能产生出对文章优劣的感觉。语感获得的第二个途径是要精选美文,进行朗读和背诵,仔细分析。诵读时对文章的心理感觉,和不出声黙读大不一样。不出声黙读时,文章意义的连贯性,情节的精彩程度,更能影响对文章好坏的判断;而诵读时,文章字词的选择,句子的拗口和通顺程度,所使用的修辞和韵律,更能在大脑中形成文章是好还是坏的感觉。在诵读之后,再对句子的语法和文章的结构仔细分析,从细微之处明白其好在哪里。然后,对一些优美的段落进行背诵。在可以熟背很多优美的文章之后,写作时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套用其中一些好的句子。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是指的这种情况。语感获得的第三个途径,就是在写作初期,多对美文仿写和套用,甚至原样照搬,东拼西凑,也无不可。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古人也曾言道:所写文章“无一字无来处”。即便有人反驳文章抄袭之风是不好的,断不可行,但却无法否认,在小学生最初的写作练习中,模仿和抄袭是最好的方法,而且即便是文学大家,也难免在有意无意中模仿和抄袭他人的作品。语感获得的第四个途径,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学生的作文,经老师快速浏览之后,匆匆写就评语。有个别好的文章会得到老师的垂青,有机会在全班面前被老师朗读、点评。也许有个别差的文章,被老师拿出来当典型分析,当然,这样的机会谁也不愿意得到。学生看到老师的评语后,如果评语说写得好,可能还会重看一遍自己写的作文;如果评语说写得差,很多学生恐怕会沮丧地将作文往旁边一边,就再也不会过问了。然而,学生写作文,无论其态度是认真还是草率,无论写出的文章是好还是坏,都是费了一番功夫的。仅仅这样草草地处理之后,学生付出的努力,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为了充分利用学生付出的努力,在老师给出评语之后,可几个同学一组,互相分享彼此的作文和评语。分享时,可以让每个同学轮流以背诵的形式演讲自己的作文,或者是依次朗读其他同学的作文。学生写作文时,整个人都沉浸在自己寂静的内心世界里。大脑一边思索,一边指挥手的书写,同时眼睛扫描所写的内容,思维中可能还会有个声音在微微默读。由于大脑中同时运行的任务较多,难免会出现加工不同步或互相干扰,犯了一些小错,但大脑可能无法发觉。同时,在学生当时所处的视角和情境中,学生可能无睱也无法去评价所写文章是好还是坏。自己写就的文章,毕竟是在思维中经过了很多复杂的加工过程,所以很容易就可以背下来。当学生以背诵的形式向同学演讲自己的作文时,文章以声音的形式被产生,被送进自己和同学的耳朵,此时,学生对于文章的感觉和一边写一边看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也许写出来时觉得很妙的句子,说出来就会感觉很糟。同时,其他同学听到文章后,会有各种表情和眼色,或赞叹或漠然,通过这些反馈,学生会进一步体会写得是好还是坏。当自己的文章被其他同学朗读出来时,学生听起来又是另一番感受。若有写得好的句子,听别人读出来,引起大家的共鸣,会禁不住有一丝得意;若自己写出的病句,同学朗读得结结巴巴,读不断句,自己听到时,也会有一点不好意思。至于朗读其他同学的文章,除了可以从别人的写作中吸取经验教训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忍耐力,因为大多数学生写的文章实在不怎么样。在朗读分享中,每个人文章的优缺点,更清楚明白地在同学们面前显现了出来。如果在他人的文章中犯的错误,自己也在犯,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自觉地去避免。同时,分享过程也让大家更能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好句子,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使学生的欣赏和写作水平都慢慢地得到提高。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也可稍微点评和讨论一番。但仅仅是这样简单的背诵和朗读,就可以让学生受益非浅了。
一、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1、听说结合,感受语言魅力,培养语感.“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2、读写结合,培养语感.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加上自己的理解、看法及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必要的练笔,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3、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7,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书的。读,注入母,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朗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能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基本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此外,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体会语气、语调,揣摩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抓住关键性语句,揣摩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及其深刻意义。具体的朗读方法有:1.分角色朗读在小学语文普通教材中,如《小蝌蚪找妈妈》、《狼和小羊》、《小马过河》、《倔强的小红军》等,在读《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小红军的声音天真、充满自信。陈赓的声音显得慈爱、关切。经过反复朗读,学生能体会角色中的语言及表情神态,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2.多读多读,一是一篇多读,这样才能深入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主题,才能掌握写作特色。二是指读多篇,学生只读课本上的文章是不够的,还要适当读课外的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书,这样有益于不断地增强语感。教会学生朗读、轻读、默读、速读、慢读、精读。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让学生想读、乐读、爱读,读得有滋味。3.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当今社会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普遍。但我认为老师的范读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老师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能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直接传给学生;学生听得见,看得着,更容易模仿。从而要求教师要多读,表达的感情要准确。此外,学生领读也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二、在“听、说”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语文学习中,这四个方面同等重要,四个方面互相促进,只有四个方面整体提高,才能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读的能力,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轻“听、说”,重“读、写”。教师要认识到“听、说”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听、说”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学生语感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听、说”的训练,在课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听、说”练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语境,让学生根据所设置的语境发表观点。并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给予指导。教会学生在“听”时,如何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如何听出弦外之音,如何捕捉材料中的有用信息等等。在“说”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何把握语言的分寸,如何使自己的表达更富有感情等。具体来说,教师应当从这四个方面去引导、去要求,让学生能说、会说: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2.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3.合理安排顺序和详略。4.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文字与语言联系起来,把对语言的感受与对文字的领悟结合起来,使语感技能得以升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听、说”的练习。例如让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社交活动,进行锻炼。通过“听、说”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三、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为了帮助学生想象,教师可采用图片、电教手段等,以使文中关键词的理解在学生跟前展现的图像就更清晰。四、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书,是把书中的内容变为图像进行思维,而写作则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用文字表达出来。语感强而敏锐的学生,他们所写的人、事、物等就会生动、鲜明、具体。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让学生进行看图作文、参观作文、读后感等,写后,还要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写的是不是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可以让学生交换读其他同学的作文,看一看别人的语言所呈现的图像是否清楚。当然,学生的作文内容要丰富,就要用词准确,句子通顺,谋篇布局合理等。这就是学生的语感在实际的写作中得到进一步升华。此外,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果,只有加强写作实践,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五、在标点符号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许多标点符号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含义,这样的标点符号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其他可以替代的。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从标点符号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强烈而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在听、读、想象、写作中不断加以锤炼,语文是把文中的文字变鲜明的图像,把美丽的生活图景变为文质兼佳的文字,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感能力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习语言的一项重要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不是靠学生自己就能形成的,它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是分不开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对怎样培养学生语感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和训练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积累过程中感受、领悟语言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来看,可以有效突破难点,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低年级学生在语感方面的特点 低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前教育和社会化积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口语语感,他们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能从话中弄清对方的用意,感知对方的情绪,但这种口语语感是在自然形态下,靠听话和平时的说话形成的语感。由于受到识字量、理解能力、方言和语言习惯的影响,他们的这种语感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他们对语言的而感受能力不够细致,还位于一种比较低的层次。 二、创造性的朗读内化文字气韵 朗读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创造性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提倡朗读需“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实际上指出了朗读在透化理解、揣摩体会方面的重要作用,朗读有助于语言文字的意思,感受其传递的情感,进而内化语言文字的气韵。 三、见于形化于韵,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规范范读,激发语感萌动。低年段学生缺乏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比较低,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好奇心重。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设计《日月潭》一课时,我通过范读,把我对课文的感受用“语言之情”传达给学生,产生情感碰撞,设计交流话题:你觉得日月潭美吗?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通过听读、交流、跟读、练读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老师的感情和学生感情的互动,其语感也随着这互动而萌动。 2.巧妙犯错,引领语感发展。我在指导《葡萄沟》朗读中,故意将一个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语“五光十色”读成了“五颜六色”,这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顺势引导,为什么作者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通过反复对比朗读,他们发现“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这些葡萄很有光泽,有的孩子甚至能说出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我及时抓住学生这如同闪电般瞬间即逝的精彩,再次指导:“怎样读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如这珍珠般的光亮?”孩子们在小组内开始了讨论、练读,不同的理解呈现了不同的读法。通过这次“犯错”,刺激了孩子们的语感的发展,对比朗读使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语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用好插图,降低训练难度。在上《夏夜多美》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观察小蚂蚁趴在水草上和睡莲对话的插图,重点观察小蚂蚁的表情,体会小蚂蚁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练习朗读句子“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孩子们在展示时,或带着焦急,或带着难过,都通过朗读绘声绘色地展示出来。一幅插图的有效利用,降低了训练语感的难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语感。 4.尊重体验,倡导个性领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段文字,不同孩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中有一句话“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对于这句话,有的孩子认为应该读出小猫的顽皮、可爱。有的孩子则认为可以读出家里的混乱。面对不同的看法,我让孩子们通过朗读去试试看。经过一番试读、打磨之后,孩子们呈现出了不同的精彩。尊重学生不同个性体验,不搞“批量生产”的教学,充满个性化的语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5.抓住词句,指导朗读技巧。在指导《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朗读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到处”一词,我指导学生采用加强音量和拉长音节的方法,念至“处”时,可读出后气不足之感,学生经过听读、跟读、练读,读好了“到处”,把乌鸦疲惫的心和焦急的情绪传达了出来。以此坚持下去,相信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之后,“千篇一读”将不复存在,语感自然会得到发展。 6.运用表演,助力语感提升。一年级下册的《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故事,在上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带上头饰,分别扮演棉花姑娘和几种小动物。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孩子们呈现的表演虽称不上惟妙惟肖,但对于棉花姑娘由痛苦、焦急到开心、感激的心理变化却展现的颇为精彩,燕子、啄木鸟等几个无法治病的“医生”的无奈,也从孩子们的语气、表情中得到了表达,语言的感受能力得以发展。 综上所述,低段孩子正处于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运用好朗读这一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于无形中训练学生的语感,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他们爱上阅读,乐于阅读,为其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很有裨益的。

文章TAG:语感怎么培养语感  怎么  培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