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的健康

天气干燥,建议喝点清儿润,奶粉稍微兑稀一点 小孩睡觉的时候 适当的开加湿器

幼儿的健康

2,谈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就可以了具体的做法就是老师和父母了
启蒙教育。

谈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论述幼儿健康的内涵

看到命题就呵呵了 ,应该是含义,而非内涵。 而且命题太大,关于幼儿健康的论文落起来都比我高。 建议缩小命题,有针对一点。这样写论文比较有方向。 ”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教学有其独特的价值。身体锻炼(体育锻炼)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促进3~6 岁幼儿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对于基层幼儿园的广大教师来说,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早已达成共识,不言而喻。“ 可作为 引文。

论述幼儿健康的内涵

4,健康行为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核心

健康行为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核心,这点我赞同。健康行为,就是培养儿童养成一个健康的行为,为以后成人进入社会,有一个好的身体打下基础。儿章健康教育,是教会儿童意识、方法。我很赞同你这个观点。赞。
要写一篇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论文,题目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防护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
幼师应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要按部就班 ,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灵活运用。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这样的幼师很少呀!祝你好运!

5,简述检查对幼儿的重要性

1、 从幼儿保健角度来说,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如水痘、腮腺炎等均在早期有典型临床表现。如水痘有红色颗粒状病毒疱疹;腮腺炎则有两侧耳根至颌下红肿、疼痛,可触及核状肿块等。2、许多孩子因年龄小,即便身体不适也无法清楚表达,通过晨检能尽早发现幼儿躯体症状,避免延误病情。对于幼儿园来说,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的传播和蔓延,杜绝了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了大多数儿童的健康。
1、 从幼儿保健角度来说,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如水痘、腮腺炎等均在早期有典型临床表现。如水痘有红色颗粒状病毒疱疹;腮腺炎则有两侧耳根至颌下红肿、疼痛,可触及核状肿块等。 2、许多孩子因年龄小,即便身体不适也无法清楚表达,通过晨检能尽早发现幼儿躯体症状,避免延误病情。对于幼儿园来说,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的传播和蔓延,杜绝了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了大多数儿童的健康。 3 、从幼儿安全角度来说,晨检还能及时发现幼儿携带的危险物品,杜绝一切可能的危险因素。 4、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幼儿园的的工作,孩子生病或者有其他一些情况(特别是传染病)要及时告诉班级老师和保健老师。并且不要让孩子将果冻等零食带到幼儿园,以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晨检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预防了疾病的传播,又清除了可能的事故隐患,是维护孩子健康、保障其安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保健措施,相信它的意义与重要性将被越来越多的家长理解!

6,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论文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可减少一些皮肤病,寄生虫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的发生。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体制较弱,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便很容易染上各种疾病,长次下去,很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刚入园的幼儿比较的娇气,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于享受的行为方式,比较依赖成人,它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所以应该及时纠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一、 培养目标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主要是指要求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有个人卫生习惯,即能每天刷牙、洗脸、洗脚,知道饭前便后应该洗手,保持服装和环境的整洁;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起床,睡姿合理正确;有正确的坐姿、站姿、读书姿势等等。使幼儿能够在不需要成人的提醒下,也能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养成习惯。二、指导方法1、家园共育,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教养方法《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只有身心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既保证身体的健康又保证心理的健康。”而现代家庭中,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怕让孩子吃苦,认为孩子还小,需要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等将来长大了习惯自然就养成了。针对家长这些错误的教养观念,我们将通过家教小常识、家长会,半日活动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并经常采取家访的形式,了解幼儿的情况,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提出卫生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即家园配合,在“既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的前提下,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力的尝试。更好的促进幼儿习惯的养成。2、教师反复提醒,创设和谐的环境,通过多种形式使幼儿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刚入园的幼儿,对于幼儿园的环境、教师、同伴有陌生感,恐惧感。因此,教师要创设和谐的环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幼儿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例如:幼儿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他会对家人产生依赖、依恋之情,对教师产生畏缩心理,导致他们在不自觉中出现吸吮手指的习惯,在帮助幼儿克服吸吮手指的习惯时,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幼儿保护手指,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而不是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以免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三.通过游戏和同伴们的交往,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提高 。通过各种区角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做中学。例如: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 在幼儿园里,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们的交往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上幼儿独立性较差,在和家长沟通交流中 得知,幼儿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卫生习惯 差。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 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 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 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以及 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常规。 1、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 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 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 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 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 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 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 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2、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 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 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3、我在幼儿常规培养时经常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教会孩子怎样做,懂得遵守每条常 规的道理。例如:我用木偶表演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一日生活的常规,让孩子多次练习,他们 就会做了。良好常规的建立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 三、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班级中,两个搭档老师在教育方法上的一致性,是 良好卫生习惯常规形成的关键。如果两个老师的卫生习惯常规不同,幼儿就会无所适从。例 如:"xx老师要求幼儿在上完厕所后洗手,xx老师要求只要不是大便都可以不洗等,这样 一来孩子就很茫然,那么这样一来孩子的卫生习惯就很难养成。 四、通过榜样进行正面教育。 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小班幼儿的模仿更为强烈,并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向小班幼儿提供学习榜样,是小班幼儿进行行为练习,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必要条件。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抓住优点进行表扬,其他的幼儿就能起到榜样与鞭策的作用。例如:"我班上的幼儿可儿,上完厕所后,能主动去洗手,我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班上几位不爱讲卫生的幼儿听了心痒痒的,孩子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后来班上的孩子也慢慢参与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久而久之,我班上的幼儿都能及时做到上完厕所后洗手,因而幼儿主动讲卫生的习惯就形成了"。在日常卫生习惯中,千万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会为了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做好每件小事。发挥小班幼儿主动性进行卫生习惯常规培养得方法实在很多,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多留意,多运用,相信孩子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五、教师要以身作则。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在孩子心中是最有权威、最可信赖的人,因而教师的言行举止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为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例如:"在给孩子吃饭前,老师当孩子的面说去洗洗手,老师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逐渐给幼儿卫生习惯良好形成的熏陶"。 六、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爱合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例如;"幼儿洗手不认真,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道理讲过了,方法教过了,最初几天他们还洗的挺认真,时间长了,就开始敷衍了事。这也不怪幼儿,他们没有"不好好洗手会生病;会长蛔虫"的体验,当然无法引起重视。因此,我在幼儿洗手时,经常表扬那些易被幼儿直接感受到的行为:"xx的小手又白又嫩,因为他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xx洗得多仔细,过几天他的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要是认真洗手,手上就会又肥皂得香味"。每到此时,孩子们都主动把洗干净得手伸过来让我看,让我闻。 总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件人中而道远的事情,必须落实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多鼓励肯定孩子。让孩子在主动积极乐观的情绪下健康快乐成长。

7,浅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环节,其对于个体意志、情感、品质等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反思,立足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一些看法。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价值;问题;路径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于个体的成长及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早在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但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重新审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寻求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反思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情感情绪、自我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教育,促进个体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促使其形成健康心理状态、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因子,是对于个体的发展及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提升的基础工程之一。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个体健康成长的必然诉求   早在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经提出了真正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即真正的健康必须是生理和心理同步的。许多临床经验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素质状态与幼儿时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有很大关系。幼儿(尤其在3-6岁)时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体的情感情绪、自我意识、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大的影响。例如据相关的临床实验,一些成人心理疾病患者,其病因可追溯至幼年。而幼儿园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加强和优化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漠视。   2.社会发展对于个体心理素质的现实要求   心理素质是个体生活发展的必备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各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社会个体的心理素质、个人品质和意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这都要求幼儿园应当积极肩负历史使命,注重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凸显,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日益迫切。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进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不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幼儿园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   1.幼儿教师的重视不够   幼儿园孩子的年龄一般在3~6岁区间,而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处于该阶段的幼儿园儿童拥有强可塑性,但却因为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不成熟,极易在外界的影响下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反观我国各地的幼儿园,大部分仍然停留于关注幼儿的生理教育,并没有实现幼儿心理和生理教育的同步性。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群体中所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仅仅归因于德育现象,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和劝导等方式来解决。例如幼儿中存在的说谎现象,部分是因认知水平低导致的,更多的是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光凭德育手段是无法根本解决的。再加上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存在模糊性,从而导致了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把幼儿所出现的心理异常现象归类为成长的自然现象,而不去关注。   2.学校教育的知行脱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的呼吁下其重视度不断得到提高,各地幼儿园也渐次开设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度重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等等口号也喊得非常响亮。很多教师明白真正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心理、道德三者的同步健康,但是理念上的重视并未在行动中得到体现,导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执行脱节的问题。例如,教师仅在课堂中给幼儿灌输心理健康知识,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教育;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专职心理教师的职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重要,但是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使得很多幼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执行脱节,成为一纸空谈。   3.家庭教育的不同步性   计划生育的倡导和实行,导致现在众多家庭成为了“四二一”形式的家庭,独生子女成为了家中的“独苗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是有求必应,优越的物质环境等原因容易导致幼儿产生任性、骄纵、自私、具有攻击性等问题,而家长并不认为这是幼儿的心理出现问题,相反,把更大的期望值寄托于孩子的智力教育上。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对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心理和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而家长对心理知识的匮乏,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够重视,使得幼儿在学校所学习的心理知识得不到巩固和强化,造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和家庭的不同步。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因此,探讨分析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着手解决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推进幼儿园教育工作朝向心理、生理、道德三者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1.教师引导,促进消极心理矫正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改革幼儿心理教育机制,重视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指导,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教师想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因此,相关部门和幼儿园领导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理论素质培养,应该多引进一些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开设讲座,同时丰富幼儿园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和书籍,并定期指派幼儿教师进高校接受心理学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幼儿期正处于一个模仿能力极强的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够成为幼儿争相学习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言行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例如,当教师发现幼儿出现说谎现象时,可以不立即点破,而是通过讲述自身的经历或者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引导,使得幼儿在与故事中主人公的对照中来理解自己行为的错误,同时利用其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告知其解决方式。这种引导方式比直接的说服和劝导更能够促进幼儿消极心理的矫正,并且不会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以及自尊心受挫感。   2.主体实践,注重知行有效结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包含教师和幼儿两方面,教师在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之后,要注重把知识转化为对幼儿日常行为的引导上。游戏是幼儿园生活的一部分,游戏始终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始终。教师应该利用这种具体且颇具形象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心理健康不断得到发展和成长。教师应该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在不断与他人进行互动、相互作用中学会分享、学会集体意识;引导幼儿在游戏的体验中勇敢地表现自我,学会自控和自律。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环境,让幼儿进入游戏角色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集体的锻炼,将教师讲授的心理知识与实际行为联系起来。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在老人节带领幼儿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玩游戏;在妇女节,布置幼儿动手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儿童节亲手为自己的好朋友制作礼物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独立自主的社会性能力。   3.巩固强化,促进健康心理形成   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注重教育的连续性和巩固强化。教育并不是随着游戏的结束或者课堂的终止而画上句点的,相反,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幼儿给予“小红花”或者“荣誉榜”的奖励,这种激励行为可以促使幼儿将心理健康知识强化,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真正达到教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家庭是幼儿除幼儿园外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同时家庭也是幼儿心理、生理、道德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长同样承担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正确的人生态度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错误行为应予以指正,无理要求应予以拒绝,并教他认识行为的错误之处。对于孩子出现的任性情,绪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并且积极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给幼儿丰富的精神生活。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后盾,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相联系,才能使得幼儿在学校习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强化。   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都应该相互支持和配合起来,结合幼儿的发展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渠道,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矫正并有效防止心理问题和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目前,中小学教育都在讨论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学习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与小学相互衔接”,这表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 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的实施已有一学年了。新课程以“幼儿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实施策略,在幼儿园掀起了新的课程改革热潮,老师们把这种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主题区域性教学手段慢慢被老师们接受与撑握。随着主题区域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摆在了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我想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一、选择有效的性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内容的适宜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也就是要根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与幼儿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来确定,才能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二、创设有效性的情境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数学活动“认识月历”。月历对幼儿来说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幼儿对月历内容本身却并不感兴趣,因为月历上只有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和简单的文字,色彩也无鲜艳可言,因此老师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月历来组织幼儿学习认识,肯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把它设计成可爱的月历宝宝,以拟人化的月历宝宝形象出现让幼儿找月历宝宝身上的秘密,一下子就会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月历上面,沉浸于情境教学之中。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儿的有意注意,激发起幼儿探究月历宝宝身上秘密的强烈欲望。 三、提供有效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主要手段,教学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老师在选用材料时,首先要考虑它所蕴含的、对本次教学活动的价值。即能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其次,学习操作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 四、有效性的问题与引导 “教师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每个教学活动,老师都会设置一些问题来让幼儿回答,使活动深入下去,活动的有效发展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因为只有效的提问和恰到好处的引导,才能使活动有效的开展,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每个问题的提出是经过认真思考并做出预测。如大班美术活动:画鱼。有位小朋友只画了些很小的小鱼,比较均匀的分布着,主题不突出。老师说:“请你再把大鱼画上好吗?”,然后老师就走开了,这位小朋友看了看画面,没有画大鱼的空间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学活动结束还是原来的画面。假如老师这样引导:小鱼如果看见妈妈来了它们会怎么样呢?幼儿可能会说亲亲妈妈,让妈妈到身边来,“那你让鱼妈妈游到身边来吧”并示意可以在小鱼中间叠画一条大鱼,同时,再引导幼儿怎样把鱼妈妈和小鱼分区分开(如用粗黑线或颜色来区分),画面自然就会丰富了。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但更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撑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幼儿为主体;活动后教师善于反思,给自己提问题、找问题,一课多研,教学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实。

文章TAG:幼儿幼儿健康的重要性论文怎么写幼儿  幼儿健康  健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