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首先要熟悉教材,驾驭教材做到心中有竹,这样心里就不慌张,同时要了解学生,多与学生谈心。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如何提升教师的心理素养

任务占坑
1.健全科学的倾心机制2.建立可行的心理支持系统3.创设平等和谐的舒心环境4.帮助新教师过度适应期5.创设平等和谐的舒心环境 6.帮助新教师过度适应期7.为教师搭建学习培训的舞台

如何提升教师的心理素养

3,提升教师心理素养的几种措施

1、热爱教育事业,悦纳自我是教师心理调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前提 2、磨砺意志,塑造性格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 3、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是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4、提高自我修养,寻求人格完善是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最高追求
1.健全科学的倾心机制2.建立可行的心理支持系统3.创设平等和谐的舒心环境4.帮助新教师过度适应期5.创设平等和谐的舒心环境 6.帮助新教师过度适应期7.为教师搭建学习培训的舞台

提升教师心理素养的几种措施

4,如何提高心理素质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1、正确估价自己,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考虑我要怎么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担忧人家是否注意你。当你与对方交谈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眼睛,这样可以增加你对对方的注意,减少对方对自己的注意。 2、寻找机会,锻炼自己。不放过任何发言的机会,比如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陌生人交往,感觉到有您感兴趣的话题时,就大胆而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去考虑别人怎么看。见到外人。 3、经常与您的朋友在一起聊天,并讲究谈话的技巧。除了工作、生活之外,您还可以和她聊有趣的见闻、笑话、幽默,长期坚持下去不仅会使您改变自我意象及对自己看法,当然也会增强您的人交往能力。 4、心态好,热爱生活,培养多方面的情趣。如果您想唱歌,就放开嗓子唱,如果您想说笑,就敞开心扉说笑。在业余时间,您还可以与朋友在一起参加体育娱乐活动,比如打球、做游戏等等,这是您锻炼自己活力与交往的绝佳手段。在连续讲话中不要担忧中间会有停顿,因为停顿一会儿是谈话中的正常现象。在谈话中,当你感觉脸红时,不要试图用某种动作掩饰它,这样反而会使你的脸更红,进一步增加了你的羞怯心理。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这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不能应付社交活动。 5、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自信心,并不时用内心的语言激励自己:“我很棒”、“我表现得很好”、“人们都很喜欢我”。 6、学会克制自己的忧虑情绪。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相信大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置于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假定环境中,那样,对别人就总怀有某种戒备心理,自己偶有闪失,或者并无闪失,也生怕别人看破似的,这样自己就会惶惶然,更加重羞怯心理。人们可以通过意志的力量来改变自己性格上的许多东西,克服诸如优柔寡断、神经过敏、胆怯等不良心理。一些知名演员、演说家、教师,在青年时代曾是胆怯害羞的人,但是后来他们却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口若悬河,就是他们意识到非克服害羞心理不可所取得的成效,而非佼佼者的得天独厚。事先作好准备,答题时就会庆对自如;熟记演讲内容,演讲时便会口若悬河;发言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掷地有声。除了这些“策略”与“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羞怯的心理。 7、在工作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无所顾忌张口直言自己认为必要的言语
多看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无数人。
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培养自信
怎样提高心理素质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充分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不自负。 (3)积极交友,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4)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5)多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6)学会思考,爱动脑筋,学会全面分析复杂问题,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7)要积极参加劳动,在劳动吸取教训,接受艰苦的磨炼。 (8)学生首先从尊敬长辈、尊敬杨师做起,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财物,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
多经历磨难

5,如何培养教师的健康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是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然而这方面研究还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当前,许多幼儿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因此,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培养呢?  谈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幼儿确立自我,促进自己适应环境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水平低,不能正确估计和评价自己。帮助幼儿确立自我意识,使其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别人,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特别是要保持个人和环境的心理平衡,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能顺利地步入心理健康发展的轨道。
现在社会下,拥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每个人都尤为重要。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一位教师更应该拥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人物;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考教师来推动;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教师有评价和奖惩的权力,而且教师是成人的楷模。一个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在于以下四点:首先,对教学能否愉快胜任;第二,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第三,在学校管理上能否合作;最后,对专业进修有无兴趣。我热爱教师这份事业,所以才选择了这份职业。 然而,在工作中,教师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有效调节,那很可能会演变成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说,我们高中教师,由于自身职业压力、社会环境压力、学生及家长所给的压力以及个人心理素质差异,我们可能会产生职业倦怠,也就是个体因为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通过平时的学习,我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特别是针对由于工作中遇到挫折产生的职业倦怠感,例如:加强自我控制,以积极的态度消除挫折,学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地措施克服困难。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宣泄情绪、精神转移、原谅自己,回复自尊、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上面所谈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教师只有在自身心理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也要把心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各个学校的生源存在着差异性,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比较差,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因为以前的学习经历对所有的老师都存在着敌视感;或由于自卑产生的狂傲不可一世;抑或由于家庭的原因关闭自己的内心,等等。。。。。。因此,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起伏显得尤为重要。在金沙的两年,虽然我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是,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来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一个课任老师的任务也不仅仅是上完课就走人那么简单,一个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如果做到位,那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促进作用。我们教师可以在下面几点做出努力:(一)在课堂上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看到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昵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倍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二)要对学生充满真情。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与相当关注,跟学生交朋友,交谈学生喜欢的话题,尽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担挫折的烦恼。(三)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包括了解的心理问题,了解心理辅导的一般过程,与家长等其他教育资源的沟通合作技能等。依据现代的教学发展性目标,教育要促进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所交学科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各种心理发展规律,学会观察他们,评估他们的发展水平并及时加以辅导。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有一次自习课辅导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位女生的情绪不对,下课后,有其他女生向我反映,这位小女孩最近情绪很低落,甚至拿小刀说要在自己胳膊上划几刀,我立即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位女生平时比较内向,但是学习很努力,就是成绩总是不见起色,我大概明白了她情绪波动的原因,下课后把她叫到了办公室,让她坐下来,先消除对我心理上的戒备,接着我和她开了几句玩笑,她好像不那么紧张了,露出了一丝笑意,我赶紧趁热打铁,小心地说出了我的疑问,她承认了是因为自己成绩的原因,挺讨厌自己怎么那么笨,我客观地帮她分析了原因,鼓励她,并且让她有问题就可以询问我,谈话的最后,她明显开心了许多,尽管我现在不教她了,但是我觉得她和我都会记得那次谈话。所以,我觉得老师一定要及时察觉学生的情绪或心理变化,帮助其做出正确的调整。

6,怎样保持教师健康心理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儿童,积极乐观地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要学会科学用脑,提高心理活动的效能;同时,教师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领导工作,同事间经常沟通,尊重家长与学生,善于接纳自己与别人;教师还要关心、爱护家人,与家人同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与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生活圈子狭窄,不去开拓社交渠道,固步自封,孤陋寡闻,容易产生压抑、自卑、自负、守旧等不良心理,遇事要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生了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念;受挫折,能沉着自控,保持心态平衡;被误解,能胸怀坦荡,克制、容忍
现在社会下,拥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每个人都尤为重要。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一位教师更应该拥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人物;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考教师来推动;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教师有评价和奖惩的权力,而且教师是成人的楷模。一个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在于以下四点:首先,对教学能否愉快胜任;第二,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第三,在学校管理上能否合作;最后,对专业进修有无兴趣。我热爱教师这份事业,所以才选择了这份职业。 然而,在工作中,教师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有效调节,那很可能会演变成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说,我们高中教师,由于自身职业压力、社会环境压力、学生及家长所给的压力以及个人心理素质差异,我们可能会产生职业倦怠,也就是个体因为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通过平时的学习,我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特别是针对由于工作中遇到挫折产生的职业倦怠感,例如:加强自我控制,以积极的态度消除挫折,学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地措施克服困难。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宣泄情绪、精神转移、原谅自己,回复自尊、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上面所谈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教师只有在自身心理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也要把心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各个学校的生源存在着差异性,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比较差,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因为以前的学习经历对所有的老师都存在着敌视感;或由于自卑产生的狂傲不可一世;抑或由于家庭的原因关闭自己的内心,等等。。。。。。因此,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起伏显得尤为重要。在金沙的两年,虽然我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是,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来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一个课任老师的任务也不仅仅是上完课就走人那么简单,一个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如果做到位,那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促进作用。我们教师可以在下面几点做出努力:(一)在课堂上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看到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昵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倍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二)要对学生充满真情。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与相当关注,跟学生交朋友,交谈学生喜欢的话题,尽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担挫折的烦恼。(三)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包括了解的心理问题,了解心理辅导的一般过程,与家长等其他教育资源的沟通合作技能等。依据现代的教学发展性目标,教育要促进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所交学科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各种心理发展规律,学会观察他们,评估他们的发展水平并及时加以辅导。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有一次自习课辅导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位女生的情绪不对,下课后,有其他女生向我反映,这位小女孩最近情绪很低落,甚至拿小刀说要在自己胳膊上划几刀,我立即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位女生平时比较内向,但是学习很努力,就是成绩总是不见起色,我大概明白了她情绪波动的原因,下课后把她叫到了办公室,让她坐下来,先消除对我心理上的戒备,接着我和她开了几句玩笑,她好像不那么紧张了,露出了一丝笑意,我赶紧趁热打铁,小心地说出了我的疑问,她承认了是因为自己成绩的原因,挺讨厌自己怎么那么笨,我客观地帮她分析了原因,鼓励她,并且让她有问题就可以询问我,谈话的最后,她明显开心了许多,尽管我现在不教她了,但是我觉得她和我都会记得那次谈话。所以,我觉得老师一定要及时察觉学生的情绪或心理变化,帮助其做出正确的调整。
读读佛经吧
提高教师国学水平多读孔孟学说

7,如何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的实例

如何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面对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国家及时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简称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是对广大公民的一种教育。对于小学而言,素质教育的要义可以概括为“二全一活”,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则是着眼长远,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考虑,它强调诸方面和谐、协调地全面发展,它关注个性的张场。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师们来说,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压力。 一、素质教育给教师的压力 (一)社会变革中的现实“压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除了要面对诸如家庭结构、学生群体等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上的新问题,还要应对经济改革带来的更高要求。 经济的开放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蜂拥而至”。“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一时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也就成为必须掌握前沿“技术”的生力军,他们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而这又必须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就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无论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都必须对自己的学历提升而努力奋斗。“学无止境”对教师来讲恐怕体会尤为深刻。 (二)教育活动中的“互动”压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性格,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一分子。如果理想的教育过程或教育结果、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长结果基本上一致,教师就会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但是,学生不是机器,他是有独立人格的现实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的共性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教育的个性差异,这是教师面对学生的现实压力。事实上,学生并不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在“控制”中成长。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科研究与教育,则无法适应充满个性的学生在成长中的各种要求。而来自社会、家长的期望“压力”,又使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发展差异之间的距离无法缩小,在“互动”过程中加大了负担感。 (三)传统观念中的形象“压力”。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里,“敬业”与“奉献”等价值观念在长期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形象期待,同时也成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这种观念无形之中忽视了教师职业的社会性的一面,使教师职业缺少生活性和主体性,不利于教师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 一个新世纪的教师,要在激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需求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外来“压力”的排解,直接制约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何要求呢? (一) 教师有要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 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教总是植根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尽心竭力地教学生,才能科学地教学生。爱生爱才是新型师爱的集中体现,这种新型的师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真爱,不能假爱;要公正,不能偏爱;要宽严适度,不能溺爱;要情理交融,不能感情用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在于教学生会爱,学生不仅能享受爱,懂得爱、体验爱,而且能自爱爱人,升华为奉献爱,这种新型的师爱,不是母爱,胜似母爱,高于母爱,贵于母爱,是产生“亲师信道”教学效应的心理基础。 (二) 教师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美感是人们在欣赏自然景物、文学艺术和社会现实事物是所体验到的崇高、壮丽、优美等产生的情感,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表现出的审美情感,对学生美感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合格的教师应有强烈的美感,教师强烈的美感主要表现在:①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对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环境、美的仪容的自信和追求之情;②教师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浓厚的兴趣;③教师对引导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持积极的态度;④教师既有对自己人格美的执着追求,又有对他人人格美的赞赏、钦佩之情。 (三) 教师要有浓厚的职业兴趣—求精、求广、求新。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浓厚兴趣。是积极地创造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 1、教师的中心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兴趣,对所教学科和教学方法探究的兴趣是教师的中心职业兴趣,这种兴趣,不仅能驱使教师去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自觉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业务,认真地、满腔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兴趣,常常会引起学生相应的学习兴趣。如陈景润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就源于他的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的兴趣。 2、教师应有多方面的兴趣 教师的兴趣不应仅限于所教学科,教育经验表明,许多优秀教师都有着广泛的求知兴趣,尤其是当今的信息社会、教理科的教师也应懂点文史知识。缺乏文史知识的理科教师往往语言不生动、不丰富、甚至词不达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科教师也应该学点自然科学知识,因为,要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对自然科学有一定兴趣。广阔的求知兴趣既是教师兴趣的特征之一,又是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保证。 3、教师应乐意参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教师不但应积极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还就主动关心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和学生共同活动、共同体验中,建立自然并富有情感的关系,寻求教育学生的新方法,调整工作的新思路,师生的兴趣也可以得到相互补充,协调一致。 (四)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适时、适材、适用 教育的效果并非全完决定于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它还以学生的“心理背景”与“知识基础”为转换,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 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学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通过对学生课堂内外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可以在掌握学生各自细微的外部行为表现上,调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状况,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状况,把握学生认知、情绪、意志及个性方面的特点。②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把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教育措施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不能“迁就”或“迎合”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可望且通过努力又可及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③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施之以教。④帮助学生设计今后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五)教师要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敢想、敢干、敢闯。 富有创造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对表现出来的敢想、敢干、敢闯的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握都有新颖独特之处,具体地说,表现出如下特征:(1)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倾向于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的往复交替的动态开放系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教学对象,处理教学问题,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倡对教学过程的自觉调控,(2)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进行灵活、多样化、独创性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增删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随时调整教学过程。(3)教学信息传输的经济、迅捷性。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能否经济,快速地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既简明迅捷又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信息传递方式,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将计划传输的教学信息准确有效的地传递给学生。(4)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5)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人们无论以哪种方式想出新异办法解决问题,都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但并不是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就具备创造能力。从知识到能力有个转化条件,这个转化条件最主要的是实践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选择课内外结合的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6)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学反馈信息,机智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学过程变化多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保证教学过程不受或少受无关变量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就会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人格特征之一。 总之,教师就应不断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

文章TAG:怎么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怎么  提高  教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