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术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可以定期的把学生带到风景秀丽的地方去写生,陶冶性情,也能够捕捉到好的素材,这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2、在美术创作中可以尝试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声音适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偏好,听到好的音乐也能够激发创造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美术课如何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础,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制定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动手参与的能力,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里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参与的机会.

美术课如何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3,如何培养学生美术课堂中的想象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更好的挖掘自身审美能力的意识,与具有美术基础技能,更为重要是要推动学生智力工程的潜能开发,提升学生对客观存在规律的认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一、当下小学美术学生创新能力激发教学的必要性尽管我国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整改政策,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较为严重问题。重点表现在于教师教学模式死板、教条化,一味专注于向学生传输个人对事物的主观印象,忽视了学生个性化表达,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发展。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重要元素,创新是学生发展的动力,之后在此基础上会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时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小学美术以艺术类学科形式出现,与其他课程相比具备一定特殊性,应在学习过程中有力发出自身想象力和自身创新力,因此最为重要的就是应该提升学生本体创新能力。美术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感悟知识认知,随后通过实践提升本体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些内容对对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二、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在美术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策略1.教学创新,审美提升新课程改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意识、使学生健康稳步发展。作为教师更应充分了解其学生当下年龄段所表现的独特思维方式和特点。用色大胆、随意,不受约束是小学生美术作品当中存在的几大特点。小学生作品往往充满极强的主观意识,然而往往由此产生独具特色的美术效果。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小学生作品评判过程中不应以像或不像作为唯一标准,而应从作品的新颖、独特性以及作品折射出的学生心理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与此同时, 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在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使学生对美术真正产生兴趣。2.针对教学,创新启发旨在让学生能够在美术知识学习中有效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去进行学生想象力激发与开拓,首要一点是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不断去的进行创作灵感挖掘,若想进行学生想象力激发,教师务必在课堂上发挥出引导效能,筛选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式教学;其次是按照学生具体学习状况和学生本体特点进行教学方法选择,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具体美术课程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兴趣,将梦想作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绘画实践,绘画过程中需要与实际所想相互联系,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就会不断的发挥出自身想象力。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类内容均是学生通过自身想象而获得的成果, 因此教师应该一视同仁,遵循以人为本教学原则,在学生创作时给予学生一定鼓励,不能偏向哪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思维拓展,注重实践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时,需要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放在教学首位之上,由于思维独创能力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准点,所以需要教师介入指导,抓住学生特点,适时的进行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但一定要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特质。小学时期的学生群体喜欢的色彩是趋于明亮显眼的,因为学生生活在彩色的世界当中,因此要在具体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一点,学生自身有着对色彩的理解。所以在具体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此阶段内,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拓展,创新能力也会提升。日常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个体性差异重视起来,加大色彩知识讲解力度,学生借助色彩对比知识和色彩纯度知识,会对美术有一个深度的认知和熟悉,此时对美术知识的认知局限会被打破,教师应顺势引导,讲解中以演示教学模式为主,使得色彩知识会逐渐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们的潜在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们爱上美术这门学科。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度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激发的重要性,要适时转变教学思想和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课堂主人,通过教学创新,审美提升、针对教学,创新启发、思维拓展,注重实践等方法稳步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美术课堂中的想象创新能力

4,怎样提高美术的想象力啊

多看相关资料,先联想,在想象。你有没有试过看了大量的图片,看很多,然后晚上做很多相关的梦,灵感就来了。或者把能想到的关于该题材的任何东西都记下来,然后综合思考,这就是头脑风暴。这些都建立在你有相当多的阅读、浏览基础上的,凭空想,当然什么都想不出来。
(一)首先学会摹仿。我国学者徐明认为,一个人想象力的培养,摹仿往往是第一步。正如我们先一笔一划地临摹一本字帖,天长日久就会写出同样漂亮的字一样,摹仿本身就是一种“在造想象”。你模仿得越象,说明你的再造想象能力就越强。模仿的过程就是你抓住事物的外部和内部特点的联系过程,通过摹仿,你就能逐渐认识事物之间的某些必然的联系。掌握了这种方法,你就会自觉地把一种事物与和它有联系的另一种事物进行对比,这就是想象了。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开始都是从摹仿大师的长处而得到教益,然后再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的,这就是从摹仿到创造的想象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各科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习进行一些摹仿练习,对其想象力的发展当不无裨益。 (二)丰富知识经验。想象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没有以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扎根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想象,才能闪耀出思想的光芒。人们常常感叹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想象力之丰富,殊不知爱迪生从小勤奋好学,10岁时就阅读了《美国史》、《罗马兴亡史》、《大英百科全书》,11岁时就阅读了牛顿的一些著作,以后又阅读了诸如电学家法拉第等人的著作。正是由于他从小涉猎各种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为他以后发挥超常的想象力,丛生2000多项科学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也证明,知识经验越广博、丰富的学生,其想象力的驰聘面就越广阔。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怒力学习,广泛涉猎多学科、多领域里的知识,特别是基础学科,切不可偏重偏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起飞”有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文艺修养。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文学艺术修养对培养、提高想象力的价值。如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手段。”文学艺术作品一方面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另一方面,欣赏文艺作品,又要求人们必须展开想象的翅膀,于是在运用想象的过程中,自然也就锻炼了想象力。以诗为例,诗人的想象总是很丰富的,他们笔下出现的形象大多非凡不俗,使人为之耳目一新。平时多读些诗作,尽情体验诗中的意境,这对我们锻炼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四)善于进行观察。当我们想象某事物时,就是捕捉该事物与头脑中经历过的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属性的关联,而头脑中事物特征和特性的获得首先得靠观察。因此,观察力的提高对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如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为了创立著名的新原子论,曾坚持57年如一日地进行气象观测,达2万余次,写下了20万项的各种数据。当然,在观察过程中还要勤于思考,并进行尽可能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求得科学新知。 (五)培养多种爱好。广泛的兴趣和多方面的爱好可以使你思路开阔,想象也就有了广阔的天地。大千世界是复杂多样且彼此相关的,由于你具有多方面的爱好和广泛的兴趣,可使各种知识互相补充、启发。 (六)丰富表象储备。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为转移的:表象越贫乏,其想象越狭窄、肤浅,有时甚至会完全失真;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其形象也会越生动逼真。 (七)闭目尽情想象。闲来无事时,常闭目尽情想象,对锻炼想象力也不无裨益。 (八)培养丰富情感。人的情绪和情感往往是想象活动的直接动力。据研究,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想象力只有平常的1/2或者更少,此时人们主观上根本就不愿去多想。
自己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让自己有灵感。作画时,靠自己的想象去画,少临摹。

5,如何培养小孩的美术方面的想像力

当今中国的小学美术教育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总希望孩子们能在这堂课程中通过对美的感受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这个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艺术美、现实美、品德美、外貌美等等。想象力—人类创新的源泉。它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素质。它是知识、智力、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在美术课堂中如何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这一直是一个比较深刻的话题,通过我二十几年的教学,总结出了以下一些经验,希望与老师们共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美术课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术课的活动当中去。在其中去分析,去体验,去交流。这样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能非常容易的让孩子们吸收。并且兴趣所导致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在美术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对美术有兴趣,如何产生兴趣就是一个比较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在上课过程中,我经常将游戏、故事、儿歌、音乐、多媒体等形式结合到美术课堂,力求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蔬果的联想》这一课时,教室里播放起了《三个和尚打水喝》的主题曲,同时拿出来自己提前准备好的道具——用土豆做好的三个和尚的造型,希望在听觉以及视觉双方面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在上《石头说话》一课时,黄山的石头奇形怪异,有很多石头经过大自然的洗礼变成了各种自然界的造型,很抽象。因此对于这些石头,我起了很多有意思的名字,比如:天狗望月(并以此创造一段神奇故事)。希望用语言的力量+形象的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将这些感受应用于美术课堂中。大自然拥有无数种色彩,奇特的造型,怪诞的生物,这些都是可以激发灵感的事物,而我们老师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比如:在上《留住秋天》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去观察秋天的树的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的不同,鼓励他们采集不同色彩,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树叶,并根据自己的创作手法进行一系列的变化,有些同学应用了剪贴,有的同学将树叶做成了一个小风筝,有的同学提取了树叶的颜色。都是很不错的想法。又比如,在上《社区即景》一课时,让孩子们先观察社区的景色,观察新鲜的人和事物,必要的时候让孩子们用照相机记录有趣场景,然后再让孩子们把自己收集、观察到的景物以及其感受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现,我又发现,在我不说出创作手法时,同学们就已经有了很多怪诞的想法,他们有的想用泥塑做出自己看到的景象,有的则喜欢临摹自己收集的素材,有的却想再现有趣的场景,表演天赋极强。我也尽量做到美术课尽量跨更多学科,通过更多行为去增加美的感受。大师的作品总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当然,让学生去欣赏与临摹大师的作品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同时每节课都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欣赏。久而久之的感受会形成一种文化沉淀。孩子们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自然会对美有一种正确的感受。跟着这种感觉,想象力与创造力是随即而发的。这种文化沉淀会让孩子们在今后的创造中更加拥有力量。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们的世界。也许“球”它确实不是一个圆的、“天空”不一定是蓝色的。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是特别现实,但这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简单所以复杂。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不束缚他们思想时,创造力与想象力远远高过成人。因此,作为一名启蒙老师,鼓励,不束缚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教育。综上所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教师职责。希望以上的一些经验能给予老师们一些启发,并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想像力是属于创作作品的部份.即艺术创作...单纯的进行物体素描、人体素描这部份算习作.但有些有潜在天份的人在这些阶段会加入想像力.作出特色作品.因人而异....如果能加入想像力.也是一种训练.对自己会有很大帮助.不然只有纯画图.会流于画匠.有时想像力为变成判断作品好坏契因.不过要不要想像力个人可以选择面对...

6,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想象

幼儿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地表现美的教育,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一、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丰富感知经验丰富的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扣,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接近生活,走进大自然!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人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1、给予幼儿充分地信任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他们总能激发出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不合逻辑,但就他个人发展来说,这是非常可贵、重要和必须的。2、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读幼师时,有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现在再来看看,实际工作中,我们又顾及了多少呢?场景一:孩子们边操作边自言自语,教师马上走过去说:“不要讲话,你会影响到别的小朋友的。”场景二:教师出示了一幅幼儿感兴趣的图片,马上幼儿开始“交头接耳”,教师说:“安静、安静,下面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图上有什么。”……是的,在教师的提醒下,纪律很好,活动天按计划井然有序地实施着,但是,我们是否想过,这是孩子们的活动,这是为促进孩子的发展而设计开展的活动,我们只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非主体,我们是否该蹲下身,低下头,发现和理解孩子的声音:我们是孩子,我们在操作进自言自语不是故意捣乱,是因为我们的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手眼协调能力差,手的动作不足以表达我的思想,我要借助嘴巴来帮助表达;我们看到图片时,精彩的画面让我们有不同的想法,我们都急于告诉别的小朋友……3、尊重孩子间的能力差异《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都知道,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在各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必须理解并帮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每次的活动中,我们都会发现,总有一些幼儿“跟不上趟”,有的胆小,不肯参加活动:有的内向,不愿言语;有的我行我素,不按你预设的方式操作投放材料……这时,你会怎么办呢?按计划实施,活动会顺利完成,看上去会很“圆满”:你的每一样准备材料都按计划用上了,小朋友的操作材料整洁美观,每个人都有成绩展示,整个活动井然有序。但是,细细想来,孩子们更像是你课堂的点缀和材料之一,能力较弱的幼儿看着你为大家准备的统一材料无从下手,能力较强的则很快完成了操作后,无所事事;胆怯的依然不敢动手,内向的一句话没说,不按计划操作的也被你制止了,我们的活动目标制订得也许很到位,但真正达到了多少,孩子们到底在活动中有了哪些收获呢?这是我们不常反思的,但恰恰体现了我们真正的教育观念,我们的理论和实际脱节的关键所在。4、引导幼儿尊重不同想法幼儿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孩子们经常会关注同伴的作品,有些新奇的想法可能会让别的幼儿意外,甚至反对和排斥。如一幼儿画了一个大大的蓝太阳,旁边的小朋友看致函立即大声说:“错了错了,太阳是红色的,老师,他画的什么呀,难看死了!”那个孩子立即将画纸藏到桌下,再也不愿给别人看。这样的现象对于那些内向而敏感的幼儿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可能今后再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可能一直循规蹈矩地制作,而非创作了。此时,教师轻轻走过去,用好奇而欣赏的语气说:“很美啊,我觉得你的画好特别,是别人想不到的,你肯定有非常有趣的想法,对吗?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小朋友齐声说:“想!”于是那个孩子说:“我画的是夏天,我觉得太阳太红太烫,照得我们不敢出去玩了,我想要是太阳是蓝色,照在身上一定就凉爽多了。”教师用自己的言,行,肯定了该幼儿独到的想到,帮助他建立了自信,并不知不觉教会了别的孩子,什么是想象创新。同时,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作品,接纳欣赏别人与众不同的构思。三、利用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活动就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每一次相互作用就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教师要采用有趣的形式新奇特别的材料,调动孩子的兴趣,充分引发幼儿全身心地自主参与,促进其充分、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一个人的想象创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个有心人,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7,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曹茈红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创新,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一、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游太空》,可以先对学生设问:今天我们要到太空去遨游,你们准备怎样上太空呢?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情景:有的学生坐太空船;有的乘坐热气球;有的插上一对大翅膀飞去;有的用长长的天梯……总之,十个同学有十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到了太空又看到什么了?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空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儿童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二、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学习《鲜花的世界》,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搜寻各种各样的鲜花,然后请他们自由讲述看到了一些什么颜色、怎样的花、枝叶怎样等,通过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鲜花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作品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鲜花是我们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世界里各种不同的动物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亲身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等,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他们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欣赏国内、外儿童有创意的表现,引导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他们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学生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儿童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激发想象。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标准)的《美术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四种能力之一。只有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就会不断增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很可能把这些科学的想象变成现实,为祖国多培养一些创新性的人才。因此要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从亲近生活,激发创作欲望,扩展思维空间,正确评价,注重过程,给孩子想象的艺术空间。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加情感教育,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标》提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性格各异的人物,美丽诗意的风景,又有活泼可爱的动物。但是只有人物才有典型的情感倾向和个性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变化多端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判断人物的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不同的表情和动作移植到动物和植物上。在进行《太空里的植物》这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搜集一些百科全书知识,比如猪笼草会吃掉小昆虫,含羞草遇到触摸会收缩叶片等。然后让学生回答到了神奇的太空,植物又会怎样呢?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先前让他们看得图片想到会唱歌的树,会笑的花朵,形状像章鱼一样的大树,树里的汁液可以挤来做饮料等。植物有了像人类一样的情感,学生带着这些美好的情绪进行创作,美术课变得既生动又富有变化。二、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世界万物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概括为几何特征,有圆形,长方形,菱形等。有了形状上的区别,物象的外在才得以区分。发散思维指从事物的一方面联想到多种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推理能力,头脑的灵活性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方面感受、全身心去体会、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在美术活动中,我经常采用美术活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听音作画,把绘画与音乐、散文、故事、诗歌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听觉,根据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启动孩子想象的翅膀。四、实践活动为提高想象力创造素材。 教师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美术馆,学习陶艺手工课、家务劳动、体育锻炼、文艺演出、旅游等。让学生从各类途径中获得丰富的形象认识,积累绘画素材,从而丰富想象力,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眼界拓展了,想象力才不断得到发展。 五、积极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由的发展想象力。 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非常注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首先我觉得该鼓励他们作品的独特之处,比如颜色漂亮在用色鲜艳,对比明显。或者构图饱满大气、笔触生动有感染力等。我们先从学生的角度欣赏这幅作品,赞扬其中的细节,不必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先让学生自己解说他的独特的想法,然后学生对他的画进行点评,这当然需要锻炼学生品评欣赏作品的能力,最后教师加以点评补充。这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评说的反式促进了课堂的活跃的气氛和学生对别人的画的理解。我们还要为孩子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共同提高,从而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加强了,表现时更大胆了、更积极了、更主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还有许多学生在课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艺术表现,使美术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我们只有在懂得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充分了解儿童的成长特征的基础上,伴随着新的课改之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快的发展,更大的提高。

文章TAG:美术课中怎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美术  美术课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