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后感怎么写

如读过一篇文章、或看一部电影之后、把自己看到的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等等写下来、让没有看过的人、看到你写的读后感、会很喜欢、就是成功写实!

读后感怎么写

2,二年级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_二年级读后感250字格林童话是一部不朽的儿童文学瑰宝,深受各地读者喜爱,当然,我也很喜欢《格林童话》这本书。每当我看《格林童话》这本书的时候,我会进入一个想象丰富瑰丽又蕴含生活情趣的世界。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英俊潇洒的“青蛙王子”、天真可爱的“小红帽”、善良质朴的“灰姑娘”``````,让我留连忘返,精美的插图另我百看不厌。《格林童话》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人世间的真善美,无情地揭露了剥削者的丑恶和奸诈。《格林童话》里的故事生动,形象鲜明,语言优美,这些童话能陶冶我的心灵,启迪我的智慧,增长我的知识,开拓我的视野,真不愧是我金色童年的最佳伙伴。
二年级学生写读后感读后感应该怎么写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二年级读后感

3,四年级上册江苏版新语文读本童心与母爱读后感

读之前,我想:童心与母爱有什么关系?那个母亲做了什么?那个小孩又做了什么?童心又是怎样去感受母爱的? 带着这些疑问,我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和母亲在十四年前去度假,碰见了一位母亲和两个小孩。其中,纳德是被收养的,但那个母亲说东尼是被收养的。因为东尼很坚强,而纳德却无法承受这个现实。 东尼很坚强,当被人说他是养子时,他一点也不伤心,反而大声地说那个“收养”他的故事,  纳德是个幸运的孩子,他被一户好心人家收养,并为了他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如果是我,我一听马上会哭,不会那样坚强的抬起头。 我要向东尼学习他坚强的情感。 文中的母亲太伟大了!为了不伤害一个脆弱的、易受伤的养子的心,而告诉亲生儿自是是收养的,一定经历了很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是怎样做到的?她是个好母亲,有伟大的亲情! 人间需要这些亲情!
在暑假里,老师叫我们看一本书,叫《新语文读本8》。 《新语文读本8》里面的故事既生动又有趣,而且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道理。我最喜欢共有一个名字里三个陌生人。有一个人叫小兵,有一天,他打电话个他父母,告诉父母他快退兵了,可以回家了。父母但然很高兴,在电话中,表示希望他越快回家越好。小兵告诉他父母,他有一个战友,这位战友也要和他一起回家啊,父母热烈欢迎。孩子告诉父母,这位战友只剩下一只手臂和一只脚,而且这位战友要和他住在一起。孩子的爸爸一听就告诉孩子,这绝对不可以。他说 只剩下一只手臂和一只脚,将造成家人承重负担,他不欢迎这种残疾的人和他门长住,他建议这位残疾的战友自己设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孩子听了这些话,后来就挂了电话。几天以后,警察通知父母,他们的孩子自杀了。让父母去认尸,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他们的孩子只有一只手臂和一只脚...... 你们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略视残疾人。

四年级上册江苏版新语文读本童心与母爱读后感

4,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阅读以后的感想,也就是感悟较深的一些内容。因为不可能一下子把想到的一切都写进读后感,所以要拣重点、吸引人的、自己感受深的、让人能感到你的素质和文化程度的,和你一起感受其中的道理。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需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二者必须结合。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读后感的写法,种类很多,但写好读后感基本上离不开以上几点。
该如何写读后感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写自己的感受

5,小学五年级读后感怎么写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6,读后感的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读后感的写作其实并不难,首先要明确的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之后读后感可以根据主题思想列大纲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一篇好的读后感。
[读后感的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写读后感的训练,读后感的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如何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呢?这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第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写读后感的作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常会产生一些体会或感想,把这些体会或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必须让学生明白\"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感之间的联系点在哪?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抓住这个点,才能有感而发。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呢?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让学生明白写读后感的一些方法。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写读后感可以采取四步走--引、概、联、点。1.引--紧扣感点,引用重点句段。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而成,\"引\"是\"感\"的支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重点句段。在引导学生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时,部分学生引用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也有学生更进一层,直接引出读后的整体感受--读完这篇课文,我不禁潸然泪下…2.概--紧扣感点,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并不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3.联--紧扣感点,联系生活实际。读后感重在感想,最忌大段大段引用原文,或者就事论事,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文章流于肤浅,缺乏深度。泛泛而谈,文章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心灵震撼。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呢?联系实际,可以抓住中心,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语言,一边读一边感。比如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时,我引导学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出现什么幻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幻象?抓住这几个情节去深入挖掘,不难发现小女孩多么渴望温饱、渴望关爱、渴望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你们有谁在大年夜跑到大街上去卖火柴呀?你们还幻想吃烤鹅吗?卖火柴的小女孩能上学读书吗?通过启发,同学们感悟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与我们的幸福生活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通过引导,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写读后感可以抓住重要情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感悟(从生长的社会环境、生活上、学习上对比…),读后感《读后感的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着笔;既可以横向比,也可以纵向比。试想想,如果以空间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形成一个面,拓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深入挖掘,何愁写不出能引起读者共鸣的真情实感呢?4.点--紧扣感点,点明读后感受。一篇好的读后感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时代气息。点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做到首尾呼应;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呼吁,引起读者的深思。一位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倘若卖火柴的小女孩还在,我会把妈妈给我的一个苹果,爸爸给我的一双新鞋,姐姐送我的一些童话书都送给她,让她也跟我们一样,每天生活在幸福、快乐、美好的世界里…不得不佩服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从他们的读后感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另一位学生则写道: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不禁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而扼腕叹息。而我们90后生活在新社会,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可以得到父母、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吗?寥寥数语,作者的感点得到升华,读者的思想得到净化…第三.引导学生学会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还要恰当升华\"读\"的感点。在表达方式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要叙述,又要议论,同时适时的抒情又能为读后感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读后如饮香茗,让人回味无穷。综上所述,如何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小学生写作文更多的是一种我手写我心的活动,他们有纯真的童心,有美好的心灵,有丰富的想象力,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掌握读后感的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写出既有真情实感而又令人回味的读后感来。作者:彭老师 〔读后感的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7,童心说读后感

①《童心说》读后感 什么是童心,在作者看来实质上就是真心,就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干扰时一颗还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作者坚持认为只有保持真心做出来的文章,干出来的事情才会是真实的,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保有童心。而现在的大众却应为过多感性或理性因素的牵绊,做出的事情都是带有虚假的成分。 作者通过写此文,来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对于现在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圣人的话,我们没必要刻意遵循,他们的话是在保有童心的情况下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所说,我们要学习的是这种纯洁无邪的心灵,自由解放的个性,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② 童心的丧失,因为人启蒙时期耳闻目睹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后这些感性知识和后天得到的理性道理一经入住人心后,就慢慢丧失了。知道了什么是好事,就千方百计的去做、去说;知道了什么是坏事,就挖空心思遮盖掩饰。那是不是人人都这样呢?不是,李贽说古代的圣贤们就能在这方面做到得真理而不失其童心。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和想当然,你怎么知道他们就守住了童心,你又不是他,就好像船没动、帆没动、人心自己在动一样,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就是先圣两个字而已,并不是具体到哪一个人。但这些并不重要,李贽想说的童心丧失,不是指这些,这个指月之指的寓意在前方,在我看来,他更是在讨论人欲望得到满足、有所归属的论题。   一个人的欲望是从时候开始的,其实生下来就有了,食欲也是欲望之一啊!谁小时候嘴贴到妈妈的乳房上不是自动开始吮吸的,抛却这些衣、食、住、行基本生存方面不说,当然也不需要说,这些也要说就没完没了了,而且是基本所需不能算。的确人的欲望是后天来的,上海人有句话说:“不怕天火烧,就怕摔一跤。”因为家里面本就没什么可烧的,全部的家当就在这身衣服上体现着呢!还有的说,别人买个房子并不生气,但是邻居家添置一件家具那就气炸了肺了。我想李贽的要批评的欲望就是这些和这些的延伸,一种苍白的攀比、一种无能的虚伪以及这些所到来时已经造成的伤害和后期预计的伤害。前段时间我看一了部H片,演的是100个美女舞厅狂欢的。在里面,摄像能拍到的人欢呼雀跃不知该如何表现一番,而在背后的那些姑娘,她们的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迷茫与彷徨,其实只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在背后刺痛着她们,而在摄像前的呢?这种刺痛是被欲望环绕着,暂时还不会感受,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们都害怕导演的一声“咔”。不光是因为害怕出名不了,而更害怕那声“咔”之后的“无限空旷”。那些被欲望吞噬的人,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面,或者是别人设计好的世界里面,没有自我,这些在李贽那里是叫做假。“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满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其实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就像每个人都毛病一样,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欲望满足而又不“失真”,鉴别自己的欲望,适当的压制或去除,让自己有所释放,在这方面我觉得一个网友说的很好:“欲望只有在最然的满足的时候,才不会腐化人性”。应当警惕着让它最自然,不能让步,一旦开了先例就无穷无尽。   作为一个古代的文人,李贽对先圣们也是很推崇的。说《论语》这些书里面不是对官员的溢美之辞,就是阿谀奉承的话,要不就是先圣门徒广收,弟子悟性不好,不是断章取义就是把就事论事的话奉为经典。李贽好像对先圣很是“了解”,不说什么溢美之辞如何如何,直接把账算到他们徒弟那里,猛烈批评这些人误人子弟,还用老师的这些言论为自己的虚伪做挡箭牌。他深恶痛绝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实,李贽是不认同儒学的,因为领悟力是有高下之分,但是对做笔记的人,老师说出的话不会记的一人一个样,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李贽对作文章的态度是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反复去引用什么经典里面的言论,用他的话说:“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甚么《六经》,更说甚么《语》《孟》乎?”这和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面的观点相似,曹丕说文章的主导是“气”,李贽说写文章要写内心的感受和自己的领悟,这一点我个人很认同,因为文章是对事情看法,而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适当的引用是能让文章更有说服力,也能更优美,但是动辄就来,只能让人觉得啰啰嗦嗦博而不专,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实在是不可取的。
这篇《童心说》的作者是李贽,我对他不太了解,倒看似他是一位道家人物或者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为什么说他是愤世嫉俗的人,因为他好像对当时的儒学很不满意,对做学问、从政的人也很不满意。在他看来人性本应该是天真的,就是因为人们后来受环境、自身领悟力等的影响而变质了,这些倒是和庄子有点相像。但是道家讲究出世,很低调的,除非是实在看不下去才会出来说几句,这个人还真不好定位。不管这些了,还是按照他要讨论的核心思想“童心为什么会丧失”来说说。 童心的丧失,因为人启蒙时期耳闻目睹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后这些感性知识和后天得到的理性道理一经入住人心后,就慢慢丧失了。知道了什么是好事,就千方百计的去做、去说;知道了什么是坏事,就挖空心思遮盖掩饰。那是不是人人都这样呢?不是,李贽说古代的圣贤们就能在这方面做到得真理而不失其童心。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和想当然,你怎么知道他们就守住了童心,你又不是他,就好像船没动、帆没动、人心自己在动一样,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就是先圣两个字而已,并不是具体到哪一个人。但这些并不重要,李贽想说的童心丧失,不是指这些,这个指月之指的寓意在前方,在我看来,他更是在讨论人欲望得到满足、有所归属的论题。 一个人的欲望是从时候开始的,其实生下来就有了,食欲也是欲望之一啊!谁小时候嘴贴到妈妈的乳房上不是自动开始吮吸的,抛却这些衣、食、住、行基本生存方面不说,当然也不需要说,这些也要说就没完没了了,而且是基本所需不能算。的确人的欲望是后天来的,上海人有句话说:“不怕天火烧,就怕摔一跤。”因为家里面本就没什么可烧的,全部的家当就在这身衣服上体现着呢!还有的说,别人买个房子并不生气,但是邻居家添置一件家具那就气炸了肺了。我想李贽的要批评的欲望就是这些和这些的延伸,一种苍白的攀比、一种无能的虚伪以及这些所到来时已经造成的伤害和后期预计的伤害。前段时间我看一了部h片,演的是100个美女舞厅狂欢的。在里面,摄像能拍到的人欢呼雀跃不知该如何表现一番,而在背后的那些姑娘,她们的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迷茫与彷徨,其实只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在背后刺痛着她们,而在摄像前的呢?这种刺痛是被欲望环绕着,暂时还不会感受,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们都害怕导演的一声“咔”。不光是因为害怕出名不了,而更害怕那声“咔”之后的“无限空旷”。那些被欲望吞噬的人,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面,或者是别人设计好的世界里面,没有自我,这些在李贽那里是叫做假。“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满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其实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就像每个人都毛病一样,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欲望满足而又不“失真”,鉴别自己的欲望,适当的压制或去除,让自己有所释放,在这方面我觉得一个网友说的很好:“欲望只有在最然的满足的时候,才不会腐化人性”。应当警惕着让它最自然,不能让步,一旦开了先例就无穷无尽。 作为一个古代的文人,李贽对先圣们也是很推崇的。说《论语》这些书里面不是对官员的溢美之辞,就是阿谀奉承的话,要不就是先圣门徒广收,弟子悟性不好,不是断章取义就是把就事论事的话奉为经典。李贽好像对先圣很是“了解”,不说什么溢美之辞如何如何,直接把账算到他们徒弟那里,猛烈批评这些人误人子弟,还用老师的这些言论为自己的虚伪做挡箭牌。他深恶痛绝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实,李贽是不认同儒学的,因为领悟力是有高下之分,但是对做笔记的人,老师说出的话不会记的一人一个样,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李贽对作文章的态度是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反复去引用什么经典里面的言论,用他的话说:“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甚么《六经》,更说甚么《语》《孟》乎?”这和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面的观点相似,曹丕说文章的主导是“气”,李贽说写文章要写内心的感受和自己的领悟,这一点我个人很认同,因为文章是对事情看法,而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适当的引用是能让文章更有说服力,也能更优美,但是动辄就来,只能让人觉得啰啰嗦嗦博而不专,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实在是不可取的。

文章TAG:童心向上读后感怎么写童心  向上  读后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