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降低审计风险

两者是反向的关系,但将审计重要性水平调的很高的时候其审计风险将降低而很增加但要注意重要性水平并不是按注册会计师认为调动的,它需要注册会计师站在投资者的立场进行制定重要性水平,可以这样理解重要性水平就像一个临界指标超过风险就大 不超过风险就低 这样应该可以清楚的理解了吧希望可以帮到你

如何降低审计风险

2,如何防范审计风险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只有在合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况下,才能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来减低检查风险,从而能防范审计风险。
1_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要始终贯彻谨慎性原则。2_使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涵盖所有重大方面。3_提升审计技术水平,把审计效果推向深层。4_强化质量控制,严格程序,规范工作,依法取证定性处理。

如何防范审计风险

3,试析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力是不可忽视的,它会直接影响到审计事业的发展。现代社会处处需要创新,科学的审计理念也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灵魂和指南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对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审计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关于审计风险,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发生背离;或由于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审计评价和审计结论,从而受到有关关系人的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由此,风险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财务、财政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客观原因和主观的原因就形成了审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干部想要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审计风险,要清楚的认识到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增强防范审计风

试析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4,如何规避审计风险

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一、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培养风险责任感。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提高审计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要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损失及其管理与控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是实际工作中重要的关系着审计工作质量的具体问题。  2、提高自我素质,注重知识更新。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要强化基本功,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依据法规准则,扣紧审计环节,合理取证,有效检查,全面分析,审慎结论,不因为审计工作和审计步骤不适当而影响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依法审计。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保持独立性;要正直、客观,遵循审计职业道德,坚持谨慎性原则,实事求是,不受他人意志左右和干扰,不受私利的诱惑,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同时,要严格依法审计,当前最重要的是依法审计和执法中客观公正。  4、实施过错追究责任制。即按照过错责任追究原则,追究有关审计人民的责任和领导的连带责任,谁违法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这样,就会使审计人员和有关领导不仅增强了责任心,同时也强化了风险意识。从而,在执业中采取防范的避险措施,做到客观、谨慎,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二、抓住关键环节,控制审计风险,建立审计工作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体系:  1、合理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一方面在总的审计计划安排上,突出重点,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搞好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审计覆盖面,并在这一覆盖比率中求精品、求质量、上档次。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审计项目计划中,要合理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审计方法,安排审计,力量,确定审计时间和工作目标、明确审计人员责任。  2、严格审计执法程序,把好审计程序关和审计证据关。   3、把好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关。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判断被审事项的合法性、效率性的准绳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处理的客观标准。

5,如何规避工程跟踪审计风险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对建设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审计,与竣工结算审计相比,其可更好的促进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来自廉政风险与质量风险两方面。因此,在识别跟踪审计风险的基础上,防范审计风险必须从廉政、质量这两方面入手。  1、防范审计廉政风险,倡廉先行,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保障机制。要经常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倡廉教育,使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以及知法、懂法进而守法,使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紧绷廉政神经,拒绝诱惑。2、准确把握跟踪审计定位,谨防越位和错位。在跟踪审计时,审计人员频繁介入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制度上对审计内容必须作出明确的界定,审计实施中尤其应与建设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在款项支付、物资采购等过程中,严防审计越位,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管理方反映,不应直接进行干涉,防止产生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的客观性受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3、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项目论证、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要经常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不断得到加强。
如何规避审计风险: 一、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培养风险责任感。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提高审计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要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损失及其管理与控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是实际工作中重要的关系着审计工作质量的具体问题。 2、提高自我素质,注重知识更新。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要强化基本功,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依据法规准则,扣紧审计环节,合理取证,有效检查,全面分析,审慎结论,不因为审计工作和审计步骤不适当而影响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依法审计。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保持独立性;要正直、客观,遵循审计职业道德,坚持谨慎性原则,实事求是,不受他人意志左右和干扰,不受私利的诱惑,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同时,要严格依法审计,当前最重要的是依法审计和执法中客观公正。 4、实施过错追究责任制。即按照过错责任追究原则,追究有关审计人民的责任和领导的连带责任,谁违法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这样,就会使审计人员和有关领导不仅增强了责任心,同时也强化了风险意识。从而,在执业中采取防范的避险措施,做到客观、谨慎,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二、抓住关键环节,控制审计风险,建立审计工作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体系: 1、合理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一方面在总的审计计划安排上,突出重点,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搞好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审计覆盖面,并在这一覆盖比率中求精品、求质量、上档次。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审计项目计划中,要合理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审计方法,安排审计,力量,确定审计时间和工作目标、明确审计人员责任。 2、严格审计执法程序,把好审计程序关和审计证据关。 3、把好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关。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判断被审事项的合法性、效率性的准绳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处理的客观标准。

6,如何有效应对审计风险

【摘要】本文对当前存在审计风险做了描述,对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作了分析,并就如何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是审计师对有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存在无意中未能修改其意见的风险。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每个审计项目都会有风险。只有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规避与防范风险。笔者现就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关法律规范也越来越严格,相关的法律责任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发生了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审计的目标、范围和难度在不断的扩大和增加 审计从详细审计阶段发展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和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行研究和评价,而且要就企业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3.被审计单位情况复杂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呈现多样化,管理结构日趋复杂,使得审计内容更加广泛。当前的现实是所有的经济组织都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些变化都直接影响结论的公正性和正确性,都会增加审计风险;同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失真,如财务报表虚假失真、会计资料不完整等也能带来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管理人员品行不端且能力很差,如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等同样带来审计风险。 4.审计报告的影响越来越大 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审计,投资者也日趋依赖审计报告。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不稳定性将会增加,审计意见会被更多的人依赖,审计报告的敏感性和审计风险也会提高。 (二)主观原因 1.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严。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严格执行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如果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混乱,会直接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承接、人员委派、业务约定书签订、审计计划编写的不当;造成审计外勤工作、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和复核等工作严重错误和遗漏,审计风险随之发生。 2.注册会计师经验和能力的缺陷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运用较深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进行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和能力决定其职业判断力,而职业判断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但审计经验是需要不断积累的,甚至是失败教训的堆积。因此,一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不出失误是不可能的,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环境,即使经验丰富的审计师也会有误断的时候。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不一 注册会计师要为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可信赖的专业服务,这就对其职业道德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要有高尚的品德,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但遗憾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上述条件,不执行审计职业道德,弄虚作假,隐瞒真情,掩盖违纪违规的情况时有发生,安然事件就是明证。 二、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身素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相继出现,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这都需要注册会计师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通过学习,主要是后续教育学习,从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两方面入手,培养大批具有较新知识结构、精通相关专业知识;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的高素质注册会计师队伍。 (二)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 1.审计程序是进行审计时所依据的步骤,是获得证据的手段。进行审计时,最关键是要按审计程序执行,可以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对于特定的账户和确认使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工作效率会更高。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每个环节都要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执法的随意性。 2.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环节的审计工作规范,能够减少审计风险。质量控制是指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较为规范和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做到:(1)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对各责任人员进行考核;(2)建立重大审计项目审议制度,对特殊的、重大的、有争议的项目应开展审计案例分析,从规避审计风险的角度决定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3)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审核等各环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4)完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三级复核制度。 (三)坚持独立性 独立性被誉为审计的灵魂,在审计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审计准则就是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事实上,很多诉讼案件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偏听客户的一面之词和屈从于各种压力造成的。失去了审计独立性,就很难做到不偏不倚,也不能进行适当的审计规划,并按规划实施审计,也就谈不上审计风险的管理。独立性虽然不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保证,但可作为审计风险预防性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积极与委托单位交流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后,应尽快与委托单位的主要人员见面协商,如主要行政领导、财务和业务主管及内部审计主管、电子数据处理工程师等,讨论对财务报表或执行审计工作有影响的重要事件。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查证和调查,并加以分析判断,彻底弄清事实,辨明是非。对审计不当和失误的定性和处理,要坚决及时纠正,不要因顾及面子而强词夺理。委托期间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助于避免出现年终财务报告审计风险。 (五)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及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 每个审计单位都要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为此所需承担的风险责任,通过自觉行动防范审计风险的产生,保持审计业务适度发展,防止冒进。审计机构应按照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防范基金,专户专储,建立风险防范基金,专门用于因为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是进行有效风险防范,避免遭受损失,转移风险的另一种方法。 尽管风险在一定范围内总是存在的,但是,只要广大注册会计师能够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认真谨慎地对待、控制、防范,就一定会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成功地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
错报是什么意思?是出具的审计报告里面有错误项还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信息有重大错误?

7,如何开展投资审计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开展投资审计的几点意见和建议:一.政府应重视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监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法规、政策来保证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享有足够的权威。鉴于目前审计机关受人员和经费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审计力量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和全面审计,是审计不能全面发挥其监督检查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建设政府部门在对审计部门开展投资审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前提下保证投资审计经费,使审计部门在开展投资审计工作中,根据投资项目审计具体情况聘请中介机构涉及投资项目各专业工程造价人员协助审计部门保质保量完成投资审计工作,特别是工程造价真是性审计。  二、审计部门在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项目中做到人员调配,减少审计风险。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工作,既涉及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并作出评价,又涉及到对工程及设备管理、工程概算、工程结算、和决算价款的真实性进行审计监督和分析,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工程投资专业和财务专业知识,才能确保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合理调配审计人员,是确保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必要条件,审计中做好财务和工程专业的有效分工和配合工作,有效调配审计资源,合理分工合作,也是解决财务收支审计和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避免了由于财务人员不熟悉工程造价审计和工程造价人员不熟悉财务审计而产生的风险,从而为保证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投资审计的重中之重是对工程造价真是性的核实,对此,建议审计人员在进行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审计时,不仅要对照图纸和工程结算书逐项计算核实工程量、工程直接费、间接费的准确性和套价的准确性,而且必须深入现场对照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结算书进行逐项核实计算,对主要建筑材料价格还要做市场调查询价,这一系列的工作和程序要求投资审计人员不仅具备投资审计理论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认真负责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准确无误的计算和审核工程造价的真实性,达到投资绩效审计的目的。  四、为了加强投资审计的力度,要多举办投资审计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的水平。为此,建议审计部门在开展投资项目审计时,尽量做到财务人员与工程造价人员的相结合,“以审代培,趁热打铁”,使学有所用。  五、建议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标准,有助于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为审计人员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南,从而达到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目标。  六、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审计人员派驻制度,实现对于重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只有将审计延伸到项目决策、论证、实施、评估、验收的全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监督公共资金真实、合法、有效使用的职能。  七、政府应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通过多年的投资审计,一方面核减了工程投资,为国家节约了资金,另一方面,审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扩大建设规模、变更设计、招投标不规范、挪用资金及建设项目无竣工结算、决算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最终造成目前投资建设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加强整改,规范管理,提高效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  总之,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运行机制,需要我们审计机关以改革创新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真抓实干的做法,切实加强投资审计向广度、深度发展,不断推进我县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健康、有序建设发展。
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是审计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若此环节把握的好,可以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引起行政复议或诉讼,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审计组应当将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可见,审计法对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有着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必须加以贯彻执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环节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存在误区。有的被审计单位不认真研究审计报告提出的处理意见,没有认识到审计人员对问题的处理,虽经反复斟酌、仔细推敲,但客观上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需要被审计单位帮助把关。有的被审计单位存在畏惧感,对提不同意见有顾虑,担心会因此加重处罚,认为只要认错就会从轻处理。二是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存在误区。有的审计组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不认真核实。有的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置之不理,即使审计查出的问题证据不充分、定性不准确,也不愿采纳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因此,审计组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注意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执行。即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后,提出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在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若在规定期限内未送交书面意见,则视为无意见。对于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应当认真核实并逐项作出书面说明,若采纳了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就应修改审计报告。然后,审计组应将修改后的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以及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意见的说明一并报送审计机关。二是注意在核实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时应持客观谨慎的态度。审计人员应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看作是对审计查出问题的事实、定性的再次确认,是消除审计质量隐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不能认为是走形式。对于有异议的反馈意见要认真核实,仔细推敲,如果审计报告确有不恰当之处,必须进行修改,决不能将错就错。而对于无意见的反馈,也不能放松警惕,仍然要对审计报告中的数据、审计查出的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引用等,再次进行认真审核。三是注意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书面说明要详细具体、针对性强。对有异议的反馈意见,不能笼统的只写“采纳”或“不采纳”,应逐条进行说明,并详细阐明理由。这样有利于审计机关在复核审计报告时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看法,做出客观公正恰当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处罚意见。四是充分认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的重要意义。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不仅是审计程序的一个法定环节,也是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查出问题的事实和定性由对立的争论达到相对统一的过程。因此在取得书面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与被审计单位对话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向被审计单位进一步阐明审计观点,以便深入充分地交换意见,化解矛盾。另一方面,通过对话不仅可以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进一步了解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还可以了解其对审计行为的看法,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文章TAG:投资审计怎么防范风险投资  审计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