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用英语

Language is using voices to express the thinking, emotions and actions among people.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用英语

2,如何用英语思维说英语

工具
这个没有捷径的,平时多听(这是练听的能力),多读文章(是练说的思维)。孰能生巧,自然而然的,你就发现,不会拘束于英语的语序的问题,就可以理解句子的意思、
多看英文文章

如何用英语思维说英语

3,不同的语言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脑思维方式与所使用的语言有密切关系。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表达方法。有一种文化基础。代表一种普遍的脑思维方法。一个人如果用一种语言,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中,那么这个人的脑思维必然遵从这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和逻辑中。受到这种语言的制约,脑思维也是在这种语言的表达范围内。语言是脑思维具体表现形式。是脑思维的信息载体。一种语言可以理解为一种脑思维的工作方法。例如:汉语语言,它是一种用汉语语言形式进行思维的语言方法。英语它是一种用英语形式进行思维的方法。不同的语言对人的思维影响很大。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不同语言区域的人群,他的这个思维方法也有区别,文化有区别,这样就产生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是因语言及其语言方法所产生的一种差异。这种差异有些是很明显的。如果一个人,能同时用两种语言,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来思考某些问题,就可以有多种收集理解分析判定事物的途径,这对思维,对处理问题是及其有利的。使用不同的语言,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人脑的思维能力。

不同的语言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4,语言如何影响人的思维

语言就是一种思维模式,自然将你思维习惯性定性和指引方向。
推荐去看《你一生的故事》,也就是《降临》的原著小说,虽然是小说,但是作者为了写语言学方面的内容,有认真学习过语言学,其中有讲到语言对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语言和思维这对矛盾中, 思维起主导作用,语言能力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发展,在语言和思维这对矛盾中, 思维起主导作用,语言能力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发展,但认知能力本身还不足以解释语言发展,因为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语言从属于思维,它决定不了思维,但却可能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维。语言从属于思维,它决定不了思维,但却可能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维。
比如你想一件事都是按汉语的顺序想的,如果语言是没有先后的,比如写句子左手从左面写同时右手从结尾写,思考方式就会和现在不同,可以说语言限制了人的思维
您看过电影《窈窕淑女》吗?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位卖花女接受了一名大学语言教授的语言培训,从而改变自己人生的故事。这部电影中的一个桥段非常有意思,这位卖花女在接受教授的严格培训之后,出席了一场贵族的聚会,期间有人根据她的言行举止来判断她是某一皇室成员。不过,教授只培训了她的语言,其他的什么也没做。那么,语言真的能改变一个人?让我们把问题具体和深入一些,如果语言能改变人的行为举止,而人的行为举止来自于人的思维方式,这样说来,亦或是语言决定了思维?根据《窈窕淑女》,似乎是语言决定了思维。但事实真有这么简单吗?语言决定了思维?思维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一个人解决问题、决策和理解语言等心理过程。如果你觉得这个定义太晦涩难懂了,也可以简单地把思维理解成自己所“想”。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是你的语言决定了你的思维,还是你的思维决定了你的语言、行为?追溯我们的记忆,好像是我们先学会了听、说、读、写,然后通过语言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同时还顺带培养了我们的思维。美国语言学家本杰明·李·沃夫也认为是语言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再通俗点讲,是一种语言决定了一种思维。在上个世纪90年代,许多会讲两种语言的人向某一研究项目的研究者报告说“在使用不同的语言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自我意识。”还有一项研究做了一项这样的测试,研究员让会讲英语和自己母语两种语言的志愿者分别用两种语言做同一套人格测试题,结果同一志愿者竟然反映出了不同的人格,例如,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双语者,他在西班牙语人格测试题中比在英语人格测试题中,更擅长给人留下一种好的印象和关注他人的反应。对大脑的成像研究也显示,讲中文与讲英文所激活的大脑区域并不一样。这么看来,语言似乎真的决定了思维,或者说,我们至少可以肯定语言对思维有着巨大的影响。学习语言,多多益善在进一步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之前,先让我们看看从“语言能对思维造成巨大影响”这个结论中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学习一门语言,除了能够增加这门语言的词汇量之外,还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况下学习关于这门语言的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例如,如果我们对比中文和英文,我们会发现,有些中文词在英文中没有相等对应的词,例如“书生”、“撒娇”、“五行”等等;此外,中文语句中的谓语动词并没有时态的变化,如“我吃饭”这句话,如果没有语境、定语或状语,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是“我吃过饭了”、“我正在吃饭”、“我快要吃饭了”等等,而“吃”在英语中的单词是 “eat”,有16种时态(不同的时态表示不同的时间状态),例如:过去时(过去做过的事):ate(我昨天吃饭)、过去完成时:eaten(我吃过饭了)、现在进行时:eating(我正在吃饭)、将来时:will eat(我要吃饭了)、一般现在时:eats(我一般在这个时间点吃饭)……所以,一个人在说英语的时候,他或她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学到和运用把动作跟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加拿大的一项大型研究计划证明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在对28万名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的测试中,这些儿童在一到三年级的课程主要用法语,三年级之后才逐渐回到英语的环境。绝大多数孩子们不仅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流畅的法语交际能力,而且他们英语的流畅表达能力丝毫无损,还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演算能力,并能更好地领会法-加文化。研究者还发现了儿童的“双语优势”:学会在用一种语言说话时去抑制另一种语言的双语儿童,能更集中注意力。这么看来,扩展和丰富语言,就意味着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学习词汇、语言,多多益善。思维决定了语言?如果是语言决定了思维,那么我们是怎么学会那“第一个”词的?虽然语言对我们的思维影响巨大,而且看似是语言决定了我们的思维,但我们除了直接脱口而出的话语,也有先经过思考和想象才发声的言语。我们可以轻易地想象出一辆车、一支口红、一部电影,但有时很难用语言描述它们;有时我们在路上偶遇熟人,明明很清楚地记得他或她的样子,却叫不出他或她的名字;我们明明知道怎么打球、怎么具体工作,有时却难以用语言帮助或教导他人……在生活中,可以想象、却难以或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数不胜数。此外,如果是语言决定了思维,那么新的词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在几千年前可没有“灌篮”、“飞机”、“电视”、“汽车”、“转基因”等词,这些词也就是这些事物或者概念在普及和为人所熟悉和了解之后才被创造出来。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创造出各种奇异无名的事物,可以在头脑中演绎各种无字的故事或者电影,然后在我们熟悉和变得专业之后,才为它们命名和配上文字。而且有时候,我们的知识并不来源于语言,例如打篮球,我们可以不必去找相关书籍,或者跟他人交流,仅仅通过看、模仿、学习和亲手练习就能够学会怎么投球、怎么运球;在刚开始学画画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模仿和学习他人,直接入门等等。这么看来,难道是思维决定了语言?两者相互影响“语言与思维,谁是起源?”的问题正如那“鸡与蛋”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或许,前面提到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两个看法分别揭示的是一个事实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都很有可能是对的,即“语言决定了思维,思维也决定了语言”,两者可能是相互依存、不分先后。不过我们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思维影响着我们的语言,然后,语言反过来又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与思维的先后问题的探索和思考,还将持续下去。

5,用一句话概括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显性反映!
这是我们今天上课刚讲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 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三种观点:A、思维和语言各自发生说 B、思维、语言同时发生说 C、思维先于语言发生说倾向性意见:①承认思维先于语言产生 ②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出现后,它是思维最主要的工具2、 语言和思维的对应问题三种思维类型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倾向性意见:抽象思维要借助语言进行,语言与抽象思维相对立。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不一定借助语言进行,但语言也在这些思维活动中起作用。3、 语言和思维的地位问题两种观点:①语言决定思维——“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②思维决定语言——倾向性意见:A、思维起主导作用,决定语言B、语言对思维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思维。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语言相关论): 是萨皮尔、沃尔夫 提出的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即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4、 语言和思维的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⑴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离不开语言。⑵语言离不开思维。思考:举例子说说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5、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⑴规律、范畴功能、构成要素和形式不同。⑵语言单位和思维要素不一一对应。6、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⑴语言具有民族性⑵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思维也可以用过其它方式表现),但语言不仅仅可以表现思维(也可以表现情感等等)。语言和思维并不是一个系统的,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
其实我觉得你没有说清楚问题。 如果只是纯讨论的话呢,当然是思维在语言之前,你怎么想就怎么说。我当然知道你还会反问一些比如说别人说的话对你的影响啦,自己演讲或者口头禅对思维的影响之类的问题,但是明显,这些都不是你这个问题所包含的内容了,所以你的问题提法是有问题的。
本人不会一句话概括,不过在网上找到一些名家对您提出的问题的看法,供您参考吧~ 言学语言与思维、人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历史上,“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称为“沃尔夫假说”)已经成为了一条人们耳熟能详的命题,这一假说的著名,不仅仅来自它对语言,思维及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富有创造力的概括,也来自由其而引来的广泛争议。在理论上的争议与批评一方面本来就是经验世界复杂性的投射,然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不同学科间方法论差异造成的。本文将以语言学为主线,在回顾“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形成历史及对学术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试图的有关这一假设的诸多争论开辟更具结构性的视角,在社会理论的启发下,我们有可能在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理解上获得新的启迪。 事实上,对语言与思维研究这一课题,语言学界早有人有所关注,例如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他依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试图对一些由不同民族语言多样性或相似性所引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但是,他的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却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哲学命题,那就是来自不同语言的群体,使用不同语言结构的说话人,是否会以同一种眼光看待客观界?” 【1】在后来以萨丕尔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中,这一问题才得到清晰的阐述。萨丕尔师从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同时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博厄斯重识在研究民族或部落文化时对其语言研习的意义,他认为:“经验上可观察的语言是人类心灵的产物,由于它的无意识,可以使我们从某一语言的辞条和语法范畴方面,发现民族经验范畴的特点。” 【2】萨丕尔追随博厄斯的思路,在进行大量田野工作之后,亦承认语言对思维强有力的影响。“语言不仅谈论那些在没有语言的帮助下所获得的经验,而且实际上它为我们规定了经验的性质,因为它的形式完整,又因为我们不自觉地就把语言的隐含要求投射到经验领域之中……不是在经验中发现,而是强加于经验的。因为语言形式对我们在世界中的倾向性,有种残酷的控制。” 【3】最后,对这种观念的论证由萨丕尔的学生,本杰明·李·沃尔夫,一位在保险公司做工程师的业余语言学家进一步丰富。请注意,我在这里所强调的沃尔夫的工作意义在于对论点的丰富,而不是完成,这与沃尔夫的英年早逝不无关系,同时,也会为我们理解假说的适用范畴及相关争议有所启发。沃尔夫的“结论”被概括为一个命题,所谓“沃尔夫假说”在一般理解上其实包括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一方面,语言可以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结构差异越大,所反映的对世界的认识越不同。” 【4】我相信沃尔夫在著作中隐含了类似的观点。仅管我们常常强调沃尔夫的其一两篇最著名的文章,例如《科学与语学》、《语言、心理与现实》,然而,毕竟沃尔夫是在诸多文章中分散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如果单从一两篇文章为其观点作总结,不免会失之偏颇,加之沃尔夫没有著书,这些资料就更加弥足珍贵。沃尔夫本有写书的计划,但因其病逝而搁浅,约翰·B·卡罗尔将其生前十余篇重要论文整理成为沃尔夫文集,名为《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而这恰恰是沃尔夫为生前计划的那本书所设想的名字。我们应当感谢卡罗尔,因为他的辛苦工作使后人可以读到更为完整的沃尔夫文章,并且,他还高度概括性地“把他们的观点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5】。卡罗尔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沃尔夫的思想,然而令人不安的是,问题可能也由此产生。柯日布斯基在他的普通语义学中强调了语言的抽象性;在后面的探讨中,我们也会发现沃尔夫在语言对经验世界如何进行抽象方面的关注。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像“语言决定论”或“沃尔夫假说”这样高度概括性的抽象名词亦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某些争论。这些争议矛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绝对化色彩,然而我们要探讨的是:分散在沃尔夫十余篇文章中的思想真是绝对化的吗?还是由于,包括卡罗尔工作在内的诸多因素带来的导致误解的负作用?“西方的社会和人文学科中,不少教师乐于在讲课时谈论沃尔夫,有些还津津乐道于空汽油桶引起火灾的趣闻(见《习惯性思维、行为与语言的关系》),这一趣闻广为流传,乃至造成一种假象,好像沃尔夫的思想不过是偶然地发生于一只空汽油桶,且仅仅存放于这只汽油桶内……沃尔夫的思想难免被极端化、简单化、刻板印象化,它像是一颗口香糖,被许多人惬意地玩于舌尖,随之唾于身后。” 【6】 正是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下文将通过沃尔夫的10篇文章来展现“沃尔夫假说”中被忽视的非绝对化观念。这10篇文章是:《原始社群思维的语言学考察》(1936)、《习惯性思维、行为与语言的关系》(1935)、《语言与逻辑》(1941)、《语言、心理与现实》(1942)、《语法范畴》(1937)
本人不会一句话概括,不过在网上找到一些名家对您提出的问题的看法,供您参考吧~ 言学语言与思维、人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历史上,“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称为“沃尔夫假说”)已经成为了一条人们耳熟能详的命题,这一假说的著名,不仅仅来自它对语言,思维及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富有创造力的概括,也来自由其而引来的广泛争议。在理论上的争议与批评一方面本来就是经验世界复杂性的投射,然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不同学科间方法论差异造成的。本文将以语言学为主线,在回顾“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形成历史及对学术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试图的有关这一假设的诸多争论开辟更具结构性的视角,在社会理论的启发下,我们有可能在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理解上获得新的启迪。 事实上,对语言与思维研究这一课题,语言学界早有人有所关注,例如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他依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试图对一些由不同民族语言多样性或相似性所引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但是,他的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却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哲学命题,那就是来自不同语言的群体,使用不同语言结构的说话人,是否会以同一种眼光看待客观界?” 【1】在后来以萨丕尔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中,这一问题才得到清晰的阐述。萨丕尔师从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同时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博厄斯重识在研究民族或部落文化时对其语言研习的意义,他认为:“经验上可观察的语言是人类心灵的产物,由于它的无意识,可以使我们从某一语言的辞条和语法范畴方面,发现民族经验范畴的特点。” 【2】萨丕尔追随博厄斯的思路,在进行大量田野工作之后,亦承认语言对思维强有力的影响。“语言不仅谈论那些在没有语言的帮助下所获得的经验,而且实际上它为我们规定了经验的性质,因为它的形式完整,又因为我们不自觉地就把语言的隐含要求投射到经验领域之中……不是在经验中发现,而是强加于经验的。因为语言形式对我们在世界中的倾向性,有种残酷的控制。” 【3】最后,对这种观念的论证由萨丕尔的学生,本杰明·李·沃尔夫,一位在保险公司做工程师的业余语言学家进一步丰富。请注意,我在这里所强调的沃尔夫的工作意义在于对论点的丰富,而不是完成,这与沃尔夫的英年早逝不无关系,同时,也会为我们理解假说的适用范畴及相关争议有所启发。沃尔夫的“结论”被概括为一个命题,所谓“沃尔夫假说”在一般理解上其实包括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

6,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联系区别

  关于人类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   李先进   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与动物有所区别的主要因素之一。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思维同样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之所以与动物的思维有根本的区别,是它借助语言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地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是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和必然结果   在人类早期的发展进程中,为了生存,为了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了对外界事物的不断认识,对语言和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需要,而这一需要本身就是人的思维过程。可以说思维是早于语言产生的,因为在人类还未创造文字符号前,实际上就已有思维,是与动物还未有很大区别的初级的、简单的思维。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思维的作用可说是起重要作用的。   大家知道,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那么,这种心理的产生也必然伴随着思维的产生,尽管是最初级的简单思维形式和内容。初级的思维主要是对直接刺激进行反射,人们对猎物的反应、对环境的反应、对人们之间的神态的交流、呼声、手势、面目表情(喜怒哀乐)等,都在向他人传递着某种信息,这种信息就是初级思维的具体表现——初级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但还未有文字及词的产生。所以,在还未有词句的语言产生之前,由初级思维内容和形式所代表的动作、神态等,也算的上是最初级的语言表达方式。初期的条件反射是由触觉——平衡觉复合刺激引起的,随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知觉系统的刺激都能组成复合刺激,特别是以词为刺激信号的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不仅表现为感知觉的反应,也是初级思维的表现。   人类是逐步社会化的群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为了交流、传递各种信息、表达内心世界等,需要语言和文字的帮助,这为语言文字的产生奠定了需求基础,也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文字的创造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从最简单的符号型文字(如:草结、划痕、图案等)、到契形字、象形字、音标字等,词义的解释、词类的组合、语句的形成和发展等,都是思维作用的结果之一。因此,人类是先有思维,然后再创造文字和语言的。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语言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内容和工具之一。   人类首先创造出的是文字,然后经过词类、组词、简单句、复合句等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随着人类的发展,对客观事物直观认识的丰富,就必须借助抽象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扩大对客观世界的深入了解。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借助语言词汇来表述的。概念在人脑中的形成过程,就是思维活动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扩大和对知识欲求的发展,已不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关系和形象联系的认识水平,人们开始追求对事物的内在关联和本质特征的认识。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对事物概念认识的不断发展,这些都促进着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中萌发出抽象逻辑性,并使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初步地发展。   2、动作是思维的表现工具之一   人类早期的思维内容,是通过动作作为媒介的,利用动作,人们可以操纵一些外界事物,可以通过动作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相互传递信息。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除了用语言表达外,还更多地使用身体动作,包括眼神、手势、体形变化等。动作本身也是语言的一种——体语。人们通过动作,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与他人进行沟通时,增加了表达的色采,也使对方理解起来更加明确。   3、思维的内容和方式是通过语言具体表现出来的。   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需要通过言语表现出来,只靠动作是远远不够的。而思维的内容如果不表达出来,他人是很难知道的。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语言交流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式。没有语言的表达方式,思维就没有实际意义。正常人会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聋哑人会用哑语手势进行交流,盲人使用盲文和语言进行交流。另外,人们交流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内容。在两种语系互不相同时,人们的交流是很困难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三、语言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人类首先具备发音的生理系统和组织、整合能力的大脑中枢系统;随后是口语的运用,文字符号的创造,词句的产生,语法结构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从侧面看到人类掌握语言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与思维的关系。   1、前言语活动的发音阶段   由于呼吸作用于发音器官关系,新生儿时期能自动发出“ei ”、“ou ”、“o ”等元音声   音,这些断续的、经常出现的发音代表着婴儿的某些机体状态、感觉状态、情绪状态,反映着婴儿的感受。这些发音是言语发展的前提和组织者,“伊呀学语”是在婴儿与成人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和互相呼应中发生的,婴儿以发出语声的方式同成人在感情和行为上发生联系。   这个阶段的发音除了生理因素外,也与婴儿的语音分辨有关。有研究表明:出生4天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不同长度的语言音节,能区分母语和非母语;2月龄的婴儿能够区分音素;4月龄婴儿已经表现出对语言刺激的偏好;6月龄婴儿开始学会保留母语而放弃非母语的语音。发音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对语言的正确感知是婴儿发展正常的口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基础。   2、言语的早期发展——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人类的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的,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婴儿语言   的具体发展。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时,总是以第二信号系统的某种语言的词作为其刺激物的,(或是声音、或是符号、或是体语、或是文字等),只有通过语言活动“说出”的词,才会有效地激活第二信号系统进行思维活动。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际、沟通的过程中,时刻需要通过他人的语言来理解对方的思想,推测对方的意图等,理解和推测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作用。   第一批词汇的产生是婴儿言语发生的标志。发音阶段的语音是自发式的,无具体意义的表达,而一旦词汇产生,婴儿的言语发展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进程。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词的过程中,先是从单词开始的,然后发展掌握到复合词和句子。   词汇的内容在这个时期也不断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词汇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具体的词汇到抽象性概括性比较高的词。比如幼儿刚开始掌握的词中较多的是“人称类”、“动物类”以及“日常生活品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了关于社会现象、工农业生产、技术、工具等方面的词。这个阶段,幼儿对词义逐渐得到确切和加深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克服了词忆扩张和词义缩小,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词。如“猫”与“狗”的区别、“老虎”与“豹”的区别等,基本上能用比较准确的词分别进行表述。   3、词语组合成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阶段   15个月时,婴儿一般能说出20个以上的词语,2岁婴儿已学会使用100个甚至几百个   词,经常出现两个字的组合,所以这个阶段也有称为双字句阶段。双字句是婴儿语言表达的主要方式。能说出词是婴儿语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质变。到1.5岁时,语言发展较早的婴儿能说出少量的简单句子。这个阶段的句子似乎是以主题和主题的作用组织的,基本上符合主谓宾语的基本语法结构,这表明幼儿已掌握了某些语法和某些语义。   幼儿使用词语组合,一方面是模仿成人的语句,一方面是自觉的行为,是与成人进行沟通的直接有效的方式。这表明,幼儿基本上能够用他们自己的所能说出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4、口语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人类语言包括口语语言、书面文字语言等形式,口语语言在人类语言发展进程中具有   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进行交流和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没有文字形式的语言,但不能没有口语形式的语言存在。   婴儿晚期和幼儿早期的语言是以口语为主的,并借以与成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有研究   表明:幼儿在3岁时已基本上掌握了本民族口语,但这以表现在语言的基础方面,即符合语法和语义的简单句子中。这个阶段,幼儿能说出完整的简单句,并逐步出现复合句,不但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而且学着使用连接词、介词等。幼儿到4-6岁已掌握了基本的生活应用词汇,各种词类和句型,亦即掌握了语言的基础部分。但在幼儿阶段的语言水平基本上属于情境性语言,并与活动直接联系着。   在幼儿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不管是顺序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发展,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趋完善。幼儿具有独特的获得语法结构和自动应用组词成句的规则,并大致按照如下趋势发展。(1)单句到复合句的发展;(2)从陈述句到各种形式的句子;(3)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发展;(4)从简单句到语句修饰和精确化的发展;(5)言自语发展到能连贯地说话;(6)书面文字语言的萌芽阶段。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人类语言的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而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是与之相适应地发展的。如果语言不能发展,思维的内容也不会得到有效的表述,思维的内容也会贫乏,缺少多样化。儿童的思维内容,只能用他们所掌握的语言进行表述,不可能用成年人的语言表述。因此,语言的发展推动着思维的发展。   四、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 思维影响语言表达   思维的内容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表达出来的内容是由思维内容和形式的决定的。想不到的事情自然不会说出来,对同一事情的表达也会有不同的形式,他人的理解也会多种多样。人们创造新词汇也是思维对语言的作用的表现。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新现象都要求用新的词汇来表述。另外,由于人的经历、文化层次、所处环境、使用的语种等的不同,其思维的内容和形式是有区别的,自然影响着人们的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2、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   人类的思维发展,经过了直接行为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几个主要的阶段,而语言的发展正是这几个阶段的直接反映。词意表达、词语的形成、语法构造等,都在不同程度受思维形式发展的制约。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婴儿时就已会使用逻辑思维的形式,同样逻辑思维的内容也不可能使用婴儿时的未成语句的单词或体语来表现。任何人的思维程度或思维形式,制约着他(她)的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   思维与语言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共同的必然结果,没有思维,不会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没有语言,也就没有失去内涵的具体思维;思维借助语言进行表述,语言所表述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内容。在人类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思维和语言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同时,思维和语言的正常发展,促进着人类的正常发展。对人类的思维和语言的研究,对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

7,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如何

关于人类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与动物有所区别的主要因素之一。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思维同样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之所以与动物的思维有根本的区别,是它借助语言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地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是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和必然结果在人类早期的发展进程中,为了生存,为了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了对外界事物的不断认识,对语言和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需要,而这一需要本身就是人的思维过程。可以说思维是早于语言产生的,因为在人类还未创造文字符号前,实际上就已有思维,是与动物还未有很大区别的初级的、简单的思维。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思维的作用可说是起重要作用的。大家知道,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那么,这种心理的产生也必然伴随着思维的产生,尽管是最初级的简单思维形式和内容。初级的思维主要是对直接刺激进行反射,人们对猎物的反应、对环境的反应、对人们之间的神态的交流、呼声、手势、面目表情(喜怒哀乐)等,都在向他人传递着某种信息,这种信息就是初级思维的具体表现——初级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但还未有文字及词的产生。所以,在还未有词句的语言产生之前,由初级思维内容和形式所代表的动作、神态等,也算的上是最初级的语言表达方式。初期的条件反射是由触觉——平衡觉复合刺激引起的,随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知觉系统的刺激都能组成复合刺激,特别是以词为刺激信号的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不仅表现为感知觉的反应,也是初级思维的表现。人类是逐步社会化的群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为了交流、传递各种信息、表达内心世界等,需要语言和文字的帮助,这为语言文字的产生奠定了需求基础,也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文字的创造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从最简单的符号型文字(如:草结、划痕、图案等)、到契形字、象形字、音标字等,词义的解释、词类的组合、语句的形成和发展等,都是思维作用的结果之一。因此,人类是先有思维,然后再创造文字和语言的。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1、语言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内容和工具之一。人类首先创造出的是文字,然后经过词类、组词、简单句、复合句等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随着人类的发展,对客观事物直观认识的丰富,就必须借助抽象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扩大对客观世界的深入了解。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借助语言词汇来表述的。概念在人脑中的形成过程,就是思维活动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扩大和对知识欲求的发展,已不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关系和形象联系的认识水平,人们开始追求对事物的内在关联和本质特征的认识。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对事物概念认识的不断发展,这些都促进着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中萌发出抽象逻辑性,并使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初步地发展。2、动作是思维的表现工具之一人类早期的思维内容,是通过动作作为媒介的,利用动作,人们可以操纵一些外界事物,可以通过动作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相互传递信息。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除了用语言表达外,还更多地使用身体动作,包括眼神、手势、体形变化等。动作本身也是语言的一种——体语。人们通过动作,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与他人进行沟通时,增加了表达的色采,也使对方理解起来更加明确。3、思维的内容和方式是通过语言具体表现出来的。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需要通过言语表现出来,只靠动作是远远不够的。而思维的内容如果不表达出来,他人是很难知道的。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语言交流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式。没有语言的表达方式,思维就没有实际意义。正常人会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聋哑人会用哑语手势进行交流,盲人使用盲文和语言进行交流。另外,人们交流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内容。在两种语系互不相同时,人们的交流是很困难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三、语言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人类首先具备发音的生理系统和组织、整合能力的大脑中枢系统;随后是口语的运用,文字符号的创造,词句的产生,语法结构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从侧面看到人类掌握语言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与思维的关系。1、前言语活动的发音阶段由于呼吸作用于发音器官关系,新生儿时期能自动发出“ei ”、“ou ”、“o ”等元音声音,这些断续的、经常出现的发音代表着婴儿的某些机体状态、感觉状态、情绪状态,反映着婴儿的感受。这些发音是言语发展的前提和组织者,“伊呀学语”是在婴儿与成人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和互相呼应中发生的,婴儿以发出语声的方式同成人在感情和行为上发生联系。这个阶段的发音除了生理因素外,也与婴儿的语音分辨有关。有研究表明:出生4天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不同长度的语言音节,能区分母语和非母语;2月龄的婴儿能够区分音素;4月龄婴儿已经表现出对语言刺激的偏好;6月龄婴儿开始学会保留母语而放弃非母语的语音。发音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对语言的正确感知是婴儿发展正常的口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基础。2、言语的早期发展——词汇的理解和掌握人类的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的,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婴儿语言的具体发展。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时,总是以第二信号系统的某种语言的词作为其刺激物的,(或是声音、或是符号、或是体语、或是文字等),只有通过语言活动“说出”的词,才会有效地激活第二信号系统进行思维活动。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际、沟通的过程中,时刻需要通过他人的语言来理解对方的思想,推测对方的意图等,理解和推测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作用。第一批词汇的产生是婴儿言语发生的标志。发音阶段的语音是自发式的,无具体意义的表达,而一旦词汇产生,婴儿的言语发展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进程。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词的过程中,先是从单词开始的,然后发展掌握到复合词和句子。词汇的内容在这个时期也不断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词汇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具体的词汇到抽象性概括性比较高的词。比如幼儿刚开始掌握的词中较多的是“人称类”、“动物类”以及“日常生活品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了关于社会现象、工农业生产、技术、工具等方面的词。这个阶段,幼儿对词义逐渐得到确切和加深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克服了词忆扩张和词义缩小,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词。如“猫”与“狗”的区别、“老虎”与“豹”的区别等,基本上能用比较准确的词分别进行表述。3、词语组合成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阶段15个月时,婴儿一般能说出20个以上的词语,2岁婴儿已学会使用100个甚至几百个词,经常出现两个字的组合,所以这个阶段也有称为双字句阶段。双字句是婴儿语言表达的主要方式。能说出词是婴儿语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质变。到1.5岁时,语言发展较早的婴儿能说出少量的简单句子。这个阶段的句子似乎是以主题和主题的作用组织的,基本上符合主谓宾语的基本语法结构,这表明幼儿已掌握了某些语法和某些语义。幼儿使用词语组合,一方面是模仿成人的语句,一方面是自觉的行为,是与成人进行沟通的直接有效的方式。这表明,幼儿基本上能够用他们自己的所能说出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4、口语的进一步发展阶段人类语言包括口语语言、书面文字语言等形式,口语语言在人类语言发展进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进行交流和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没有文字形式的语言,但不能没有口语形式的语言存在。婴儿晚期和幼儿早期的语言是以口语为主的,并借以与成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有研究表明:幼儿在3岁时已基本上掌握了本民族口语,但这以表现在语言的基础方面,即符合语法和语义的简单句子中。这个阶段,幼儿能说出完整的简单句,并逐步出现复合句,不但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而且学着使用连接词、介词等。幼儿到4-6岁已掌握了基本的生活应用词汇,各种词类和句型,亦即掌握了语言的基础部分。但在幼儿阶段的语言水平基本上属于情境性语言,并与活动直接联系着。 在幼儿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不管是顺序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发展,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趋完善。幼儿具有独特的获得语法结构和自动应用组词成句的规则,并大致按照如下趋势发展。(1)单句到复合句的发展;(2)从陈述句到各种形式的句子;(3)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发展;(4)从简单句到语句修饰和精确化的发展;(5)言自语发展到能连贯地说话;(6)书面文字语言的萌芽阶段。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人类语言的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而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是与之相适应地发展的。如果语言不能发展,思维的内容也不会得到有效的表述,思维的内容也会贫乏,缺少多样化。儿童的思维内容,只能用他们所掌握的语言进行表述,不可能用成年人的语言表述。因此,语言的发展推动着思维的发展。四、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1、 思维影响语言表达 思维的内容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表达出来的内容是由思维内容和形式的决定的。想不到的事情自然不会说出来,对同一事情的表达也会有不同的形式,他人的理解也会多种多样。人们创造新词汇也是思维对语言的作用的表现。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新现象都要求用新的词汇来表述。另外,由于人的经历、文化层次、所处环境、使用的语种等的不同,其思维的内容和形式是有区别的,自然影响着人们的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2、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人类的思维发展,经过了直接行为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几个主要的阶段,而语言的发展正是这几个阶段的直接反映。词意表达、词语的形成、语法构造等,都在不同程度受思维形式发展的制约。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婴儿时就已会使用逻辑思维的形式,同样逻辑思维的内容也不可能使用婴儿时的未成语句的单词或体语来表现。任何人的思维程度或思维形式,制约着他(她)的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思维与语言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共同的必然结果,没有思维,不会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没有语言,也就没有失去内涵的具体思维;思维借助语言进行表述,语言所表述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内容。在人类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思维和语言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同时,思维和语言的正常发展,促进着人类的正常发展。对人类的思维和语言的研究,对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
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语言把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记载下来,巩固下来,使交际和交流思想成为可能。语言离开思维,就成为“空洞的声音”,不再是音义结合的交际工具,因而不再是语言。 思维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语言的物质形式,就难以进行思维活动。只有用语言材料来概括反映事物及其属性,才能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和概括。概念是概括地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必须在词和词组的基础上形成。人们在感性认识中反映的事物是个别的,具体的,通过词和词组可以把事物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和概括,并且形成概念。例如,我们平时感知的是某个具体的三角形,“三角形”这个概念则是通过词而形成和存在的。 语言可以表达人的思想。个别人的思想通过语言从其个人所有物转化为全社会的精神财富。人也可以用手势、动作、音乐、绘画、色彩、公式等手段来表达思想,但最完善的表达工具是形成思维的语言。人在语言中巩固了自己的思想之后,便可能把思想当作外在的对象加以分析、研究。所以,语言不仅是理解别人思想的工具,而且也是理解自己思想的工具。人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自己便更加明确地了解它。 知识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成果,因而,语言也是知识存在的物质形式。知识用语言记载,在语言中客观化,通过语言而现实化。另外,通过口语录音或书面语,知识可以传到远方,传之后代,帮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客观现实和人本身。 列宁说过:“在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任何词(言语)都已经是在概括……感觉表明实在;思想和词表明一般的东西。”这就是说,人的认识通过语言而实现从知觉到概念的过渡,进而形成概括的思想。没有语言的概括作用,人们就不可能具有认识客观事物无限多样性的能力。所以,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有机的、辩证的联系。 在现代语言学中,有人用人工代码同语言类比。认为代码虽可储存和传递信息,但不一定同思维联系,似乎语言和思维也可以分开了。实际上,任何代码都是封闭而有限的体系,而活的语言是潜力巨大的开放而活动的体系。在代码中一切在语言的基础上事先约定;而在语言中,一切在交际和思维过程中建立。如果把语言当作没有意义的代码,那么,语言就会处于认识过程之外,语言和思维就失去深刻的相互作用,语言就不能成为完善的思维工具。语言与代码不同,它不|仅是形式表达体系,还反映现实,同认识的历史过程紧密联系,并记载和巩固着丰富的思维成果。 语言和思维尽管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但二者不是同一个现象。它们的差别是: 首先,功能不同。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功能是让社会成员能够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思维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积极过程,它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从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其次,规律不同。思维规律是客观现实规律的反映,为全人类所共有;语言规律具有民族特性。各族人民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是一致的,但各民族语言的体系各不相同。 再次,范畴不同。语言的单位是词和句子;思维的单位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最后,思维作为现实的反映是精神现象,而语言则是思维的物质形式。 所以,既不能把语言和思维割裂开来,也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文章TAG: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英语怎么说语言  思维  影响  
下一篇